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中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及进展
肿瘤临床试验虽为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证据,但尚缺乏对特定个体提供适合的方案.对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和阴性与否,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否过表达,这些肿瘤细胞分子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的解读及展望
HER2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编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高度同源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状态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非常重要.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预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也称为neu、ERBB-2、p185/neu和c-erbB2)是乳腺癌标记物.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和抗HER2治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抗HER2药物包括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和小分子酪氯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乳腺癌组织的HER2状况正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gR)一样,决定着乳腺癌治疗效果.HER2阳性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阳性[1-2].在此分述乳腺癌HER2生物学意义及与治疗的关系.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ERCC1和RRM1 mRNA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ERCC1和RRM1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占49.03%(126/257),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mRNA高表达占47.47%(122/257),RRM1mRNA高表达占61.87%(159/257).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中ERCC1mRNA低表达者多见(P<0.05);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可能受益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
-
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
21世纪的病理学在肿瘤领域的工作,一方面仍是传统病理学的内容,即做出诊断,寻找肿瘤关键的预后因子,如分级和分期等,以及与外科医生讨论再切除标本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病理学的新内容,即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标记评估,确定诊断和预测治疗反应.换言之,21世纪的病理医生是为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处理至关重要的信息,从而正确筛选患者.现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简单论述.
-
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为活越的研究领域之一,业已开发了一系列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重大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
乳腺癌中ErbB/HER家族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可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z和2激活,该受体过度活化或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化疗和放疗耐药性的产生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目前已被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1].已有实验证实IGF-1R过表达可诱导小鼠乳腺细胞迅速转化,而当IGF-1R表达下调时,大部分肿瘤细胞可逆转[2].因此,针对IGF的靶向治疗成为提高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大部分癌症疗效的极具吸引力的策略.而且因为IGF-1R信号转导增强在调节抗癌治疗耐药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IGF-1R信号的靶向治疗也是克服介导乳腺癌治疗耐药性产生的信号交互作用的可行方法之一.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相互作用 乳腺癌 -
三阴性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与病理检查的相关性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系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由于其组织学分级差、多伴p53突变、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ER 或ER 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缺乏有效内分泌治疗,是5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后差的一种.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20%~25%.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shRNA对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目的:考察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GFR) mRNA的RNA干扰(RNAi)对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靶向hEGFR mRNA的可表达短发夹RNA(shRNA)质粒的免疫脂质复合物(PILP);RT-PCR法检测体外转染的SMMC-7721细胞中hEGFR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检测肿瘤组织的EGFR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ILP介导的anti-hEGFR pDNA具有引发hEGFR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效应,且呈时间-效应关系.anti-hEGFR pDNA在体外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作用显著,并显著抑制该细胞中EGFR基因的表达.anti-hEGFR pDNA在体内可将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降低56.72%,并显著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肿瘤生长抑制率达46.13% (P <0.05).结论:PILP介导的靶向hEGFR mRNA的治疗质粒对实验性肝癌具有治疗作用.
-
曲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胃癌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HER2阳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顺铂+卡培他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曲妥珠单抗治疗,即顺铂+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CA199、CEA、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胃癌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
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中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HER2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控因子.临床数据显示,20%~25%的乳腺癌患者存在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HER2的过表达预示着临床预后差、易转移及复发.曲妥珠单抗是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早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然而曲妥珠单抗的单独治疗客观反应率仅12%~34%,并且多数转移性患者在使用1年之内出现耐药现象[1].为了更有效地治疗HER2过表达乳腺癌,需要详细理解曲妥珠单抗的作用及耐药机制.在此就有关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新进展进行阐述,为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推荐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人都接受HER2水平的检测
2006年12月18日--12月11日<临床肿瘤学>"新动向"版发文报道: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和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联合发表指南,推荐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人都接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水平的检测.
-
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表现与分子分型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表现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136侧DCIS的X线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1)136侧乳腺导管内癌X线表现为单纯钙化(32.4%)、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29.4%),钙化出现率61.8%.钙化形态以细小多形性(58.3%)、段样分布多见(54.8%);形态分布组合以细小多形性钙化成簇分布多见.肿块的形态多为不规则形(62.5%)、边缘模糊(43.8%)、高密度(75%).(2)DCIS以Luminal A型多见,Her-2过表达型次之.(3)ER/PR(+)、Her-2(-)X线表现单纯钙化多见35.6%、34.6%,形态为细小多形性68.6%、71.7%、成簇分布52.9%、52.2%;ER/PR(-)、Her-2过表达多表现为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38.8%、36.2%,钙化形态前者为细小多形性57.6%、段样分布69.7%,后者为线样分支状52.6%、段样分布65.8%.(4)Ki-67增殖指数≤10%时,83.3%ER(+)、80.6%Her-2(-),钙化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88.2%);当Ki-67增殖指数>31%时,56.4%ER(+)、48.7%Her-2(-),钙化形态为线样分支状48.3%.结论 DCIS分子分型以Luminal A型多见.X线以钙化为主要表现,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线样分支状;分布以段样及成簇多见.钙化的分布、形态及形态分布组合与ER、PR、Her-2及Ki-67增殖指数有关.
-
黑米花青素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转移的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列20~59岁女性致死性癌症首位[1].WHO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乳腺癌占女性癌症诊断病例(138万例)的23%,死亡病例(45.8万例)的14%,约90%患者均死于癌细胞转移[2-3].Nahta等通过FISH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出47%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过量表达,IHC(immunohistochemisty,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有35%患者过表达HER-2蛋白[4];而HER-2过量表达患者的癌细胞增殖快,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
SGLT-1、EGFR 和 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在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常见,是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人口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结直肠癌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不断上升。随着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研究的深入和其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对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成为可能。研究证实钠葡萄糖转运子1(SGL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三者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异常表达。本文就三者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做一综述。
-
乳腺癌患者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导致手足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明显,在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城市,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首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学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0.0%~20.8%[1-3],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该亚型乳腺癌临床病程呈侵袭性,远处转移风险大,内脏转移和脑转移率较高[4-6].TNBC没有内分泌治疗的指征,化疗有效率低,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6-7],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乳腺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甲磺酸阿帕替尼是由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效学研究[ 2]表明,阿帕替尼可抑制V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VEGFR和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在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不仅可以对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可促进淋巴结转移。二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目前, Her?2?RNA干扰技术及分子靶向治疗和VEGF靶向药物的抗淋巴治疗已成为结肠癌的新治疗方式。
-
老年女性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Ki67表达,分析其与 ER、PR、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表达阳性率为73.2%;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无关;与ER、PR及Her-2的表达相关( P<0.05)。结论 Ki67与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对胃癌细胞体外生长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人胃癌细胞体外生长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质粒pEGFPN1-DNEGFR转染人胃癌NCI-N87和SGC-7901细胞,并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 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胞浆中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er 9位点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pGSK-3β(ser 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筛选出4株稳定转染细胞株;质粒pEGFPN1-DNEGFR分别转染的NCI-N87和SGC-790细胞体外生长能力均降低,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均升高,胞浆中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均升高,pGSK-3β(ser 9)蛋白水平均降低,与对应的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EGFR通过caspase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促凋亡作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使其体外生长能力明显降低,为DNEGFR在胃癌生物治疗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为胃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