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目的 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 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 结果 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 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 437.55、30.25和1 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 结论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 全国丝虫病监测和消除丝虫病工作进展

    作者:段绩辉;孙德建

    丝虫病流行于我国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4个县、市,其中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有462个县、市,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有221个县、市,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有181个县、市.以乡为单位,全国丝虫病流行区人口约3.3亿.据防治前估计,全国有丝虫病病人3 099.4万(微丝蚴血症2 559.4万,症状体征540万),其中班氏丝虫病病人2 196.2万,马来丝虫病病人903.2万.自50年代以来,经大规模积极防治,至1994年实现了全国基本消除丝虫病.1984年起,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丝虫病防治工作陆续转入监测阶段(自达到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次年起).各地按照卫生部先后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消灭丝虫病标准>和<消灭丝虫病审评>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丝虫病监测和消除丝虫病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 湖南省丝虫病地理分布及非流行区调查

    作者:段绩辉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面积约21万km2。全省现辖14个市、州,126个县、市、区,总人口6 400万人。50年代后期全省开展防治丝虫病运动,当时95个县、市中有68个县、市发现微丝蚴血症或象皮肿病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对丝虫病流行县、市和非丝虫病流行县、市进一步调查核实,在全省104个县、市(1980年)有55个县、市流行丝虫病。其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南、湘西南、湘北和湘中的少数县、市。洞庭湖区、湘东和湘中的大多数县、市无此病流行,这一直是使人们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为此,将这些非流行县、市于1970~1982年的调查情况和湖南省丝虫病地理分布特征概述如下,为分析这些非流行区提供参考依据。调查方法1 对疫区不明的县、市以乡为单位,根据山区、丘陵、平原不同地形和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选择5个有代表性村为调查点,共血检1 000人以上。有疑似丝虫病病例(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的县、市,在疑似病例周围人群进行血检。与丝虫病流行区毗邻的乡或村进行重点抽样调查或全民普查。2 1周岁以上村民为血检对象。22:00~02:00,取耳垂血3大滴(60 μl),经溶血染色后镜检。疑似病例进行体征检查和询问急性炎症发作情况。

  • 消灭淋巴丝虫病监测与防治对策的研究

    作者:周健;李金义

    目的 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蚊媒防制;防治效果考核;防治后期全民和重点人群传染源检索、残存微丝蚴(mf)血症者反复查治、病原和蚊媒及血清学纵、横向检测;慢性丝虫病人调查、治疗与照料等.结果 防治前平均mf率、蚊媒自然感染率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3.97%、14.23%和7.54%;历经20多年的防治,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基本消灭后历经传染源检索、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第1年的0.13%降至0;重点人群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后的0.06%降至0.结论 通过省消灭丝虫病审评专家组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

  • 灌云县1956~1999年丝虫病流行及防治效果评估

    作者:江尧琥;孙波

    灌云县是以淡色库蚊为传播媒介的中低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自1956年有资料记载以来,经过30余年的积极查治,于1988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1994年后连续6年无微丝蚴血症检出,达到了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现对1956~1999年灌云县丝虫病流行调查监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借以评价防治工作成效.

  • 124巴西东北部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周期性

    作者:

  • 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

    作者: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许洪波;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苏爱荣;李树林;区方奇;吴钦华;伍卫平;朱雪花;蒋智华

    目的 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片发患者所在的疫点长塘村及其毗邻的黄沙和茶山村居民,阳性者再作个案调查.疫点长塘村外出返乡人员以及毗邻的福溪和长春村居民,先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卡)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用厚血膜双片法确诊.在疫点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进行人房捕蚊、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感染情况.查阅富川县防治丝虫病历史资料,走访村民了解20世纪70年代接受丝虫病检查和服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具体情况.结果 检查富川县长塘行政村居民1 052人,微丝血症者19例(干上村16例、印山村3例),微丝蚴率为1.81%(干上村为5.90%、印山村为1.42%),平均微丝蚴密度为17.4/60μ1血.对毗邻的4个行政村扩大调查4 119人,均为阴性.19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于12户家庭,其中13例有亲属关系,在空间和家庭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年龄分布以20~29岁和50~59岁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微丝蚴血症者总数的57.9%.解剖疫点村致倦库蚊54只,未发现幼丝虫阳性蚊.长塘行政村当年丝虫病纵向或横向监测,以及干上自然村丝虫病疫情和相关的防治资料均未查到.走访长塘行政村60岁以上村民及村医27人,均未曾食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结论 广西富川县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为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属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局限,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微丝蚴密度偏低.

  •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

    作者:段绩辉;罗亨桥;张开仁;张明;曾祥卫;李正祥;彭欣荣;向远银;孙德建;伍卫平

    目的 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 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 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及传播作用的观察

    作者:段绩辉;李正祥;张开仁;罗亨桥;曾祥卫;张德仁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及传播丝虫病的作用.[方法]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残存微丝蚴血症进行追踪观察和定期对全民进行普查,在流行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应用IFAT进行人群抗丝虫抗体水平测定.[结果]2例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长达12年以上.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于第16年的人群血检中发现1例丝虫新感染者.[结论]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可超过12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个别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仍具有传播丝虫病的作用.

  • 淮阴区应用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徐洪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黄淮平原,境内河渠交错,水网密布,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雨量1 0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湿度71%,20世纪70年代初期普查人群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率达10.3%.

  • 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进展

    作者:李玉民;高本健;高长兰;程义亮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种,分别由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引起.防治前在1 5个省(市、区)的864个县流行,受威胁人口达3.3亿.其中流行班氏丝虫病的有1 5个省(市、区)的461个县(市);流行马来丝虫病的有1 3个省(市、区)的222个县;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的有11个省(市、区)的181个县(市).估计全国有丝虫病人(包括微丝蚴血症和症状体征)3 099.4万人,其中班氏丝虫病人2 196.2万人,马来丝虫病人903.2万人.在864个流行县(市)中,班氏丝虫病约占三分之一[1].

  •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纵向观察

    作者:段绩辉;李庆俊;胡桂兰;李正祥;李军;易洪钧;梁仁海;刘新华

    湖南省原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大力防治,全省55个丝虫病流行县、市于1977~1985年先后达到 基本消 灭丝虫病标准。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传播作用及远期防治效果,于1980~199 8年选择郴州、祁阳、临湘和保靖4县、市15个村,总人口12 885人进行纵向观察。1 观察方法1.1 选点 根据不同流行虫种、流行程度和地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点进行观 察。班氏丝虫病观察点为湘中丘陵区祁阳县和湘西山地保靖县,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9.1 2%(318/3 487)和4.13% (91/1 886);马来丝虫病观察点为湘南丘陵区郴州市和 湘北平原临湘市,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25.63%(294/1 147) 和1.39%(20/1 441 )。各县、市分别于1980~1982年经卫生部或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2 对象 1周岁以上居民为观察对象。1.3 方法 采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 个案调查和追踪观察。

  • 残存微丝蚴血症动态变化与蚊媒关系观察

    作者:何水荣;郑国斌;张莹珍;许诗案;连真忠;许宗荣;邵火吉;杨发柱

    [目的] 了解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态变化,为消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于1994-2001年按丝虫病常规采血检查.捕蚊管吸捕人房致倦库蚊并解剖镜检.[结果] 人群微丝蚴率1994年为0.57%,2001年0.39%;血微丝蚴密度逐年下降,而1999年2例复阳,2001年1例阴性,1例密度14条.8年捕获致倦库蚊3 098只,阳性蚊12只,蚊体内幼丝虫43条.[结论] 8年连续观察,残存班氏微丝蚴血症在自然条件下,微丝蚴密度可逐渐降低直至转阴,滋生新的传染源机会极小.

  •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目的 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ADL)的关系.结果 按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分期分析,反复查治时期、普服乙胺嗪药盐时期及丝虫痛防治工作全期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每降低1%微丝蚴率需投入经费(以人民币元计算)44.97、268.04 和 161.41 万元,平均每 100 人微丝蚴率降低1%需投入25.14、136.70 和、86.10元.每减少 1 例 ADL 发病的成本为 17.78、267.27、93.16元,每减少 1 例晚期丝虫病人需要 38.25、559.54、198.77元.结论 湖南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采用普查普治和普服乙胺嗪药盐等技术方案防治丝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成本效果.

  •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作者:王培义;王利磊;赵长磊;尹克霞;陈锡欣;刘新;万功群;缪峰;付兆义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 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 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 山东省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研究

    作者:王培义

    目的评价山东省消灭丝虫病的措施与效果.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2.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3.蚊媒防制;4.防治效果考核;5.防治后期全民和重点人群传染源检索、残存微丝蚴(mf)血症者反复查治、病原和蚊媒及血清学纵、横向检测、丝虫病传播阈值;6.慢性丝虫病人调查、治疗等一系列防治研究.结果1.防治前平均mf率、蚊媒自然感染率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7.1%、19.42%和10.9%;2.历经22年的防治,1983 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3.基本消灭后,历经传染源检索、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及传播阈值等研究结果显示,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第1年的0.13%降至0;4.重点人群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后9年内的0.06%降至0(基本消灭10年后);5.蚊媒自然感染率由监测第1年的0.14%降至0(基本消灭10年后);6.年传播潜势用帐者和露宿者在研究第1年分别为0.94及3.47,至第10年时均降为0;7.采有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研制应用消肿乳糜清系列制剂通过对绝大数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患病率由防治前(1957年)10.9%降至防治后第28年(1986年)的0.31%. 结论通过全国消灭丝虫病审评专家组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