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所属专业:
斗门县文献资料
-
珠海市丝虫病防治远期效果的纵向和横向监测
20世纪70年代,珠海市区及所辖斗门县共有16个镇属班氏丝虫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3.26%,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
珠海市稳定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效果评价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人畜共患疾病,有广泛的宿主动物,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珠海市自1986年斗门县发生一起猪间布病暴发以来,陆续有散在人间布病发病报告.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珠海市卫生防疫站采取了一系列预防与控制布病的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止1989年,未再检出布病阳性畜.自1995年始,通过血清学监测未发现人间布病感染者.珠海市布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卫生厅及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的认同,并于1998年顺利通过了由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评审小组的"人间布病稳定控制达标考核".
-
珠海市消灭丝虫病的研究
珠海市辖斗门县和香洲区,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40%.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方法研究、治疗效果观察、大规模防治和防治后期监测,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9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阻断了丝虫病的传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外出旅游和打工慎防感染血吸虫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于2000年11月28日接到斗门县卫生防疫站报告,其门诊检出并收治1例到湖南打工回来的血吸虫病本地居民病人,即派出专业人员到斗门县进行调查处理.调查结果发现与该患者一起到湖南打工的其他3人均感染了血吸虫.4名患者在2000年10月4日一起到湖南省益阳市洞庭湖区造水泥船,经常接触洞庭湖水,11月6日返回斗门县,其中3例出现不同程度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就医而得到确诊.这是一起我省群众到血吸虫病疫区而致的集体感染,致使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我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