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规范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葡萄膜炎的多学科诊治
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葡萄膜炎常见且易复发,与HLA-B27、病程及疾病活动性相关.风湿、眼科医生需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葡萄膜炎以急性前葡萄膜炎为主,眼科局部治疗多预后良好,切勿盲目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少数复发频繁且症状较重的葡萄膜炎,可酌情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选择单抗类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
3.0T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佳b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MRI在不同b值时弥散加权成像( 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寻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骶髂关节的适宜b值。方法选择23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37岁,采用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骶髂关节斜冠状T1 WI、抑脂T2WI及多b值(0、400、600、800 s/mm2)DWI扫描,观察不同b值时双侧骶髂关节的显示情况;测量双侧骶髂关节的骶侧、髂侧关节旁骨髓不同b值时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400、600 s/mm2时,DWI图像清晰,无变形,无明显伪影产生,对比度良好;b值为800 s/mm2时,图像伪影稍大,并可见轻度变形,对比度略差。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随b值增加逐渐变小;方差分析显示,4个部位的3组骨髓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值为600 s/mm2时,双侧髂骨及骶骨骨髓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为600 s/mm2和800s /mm2时,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离散度小;b值为400 s/mm2时,ADC值离散度大。结论 b值为600 s/mm2时,骶髂关节的ADC值稳定可靠、图像质量好,为DWI扫描的适宜b值。
-
督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因为相对中医治疗来说,西药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偏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来说,更加倾向于运用督灸疗法进行诊疗,而且此项治疗手法历史悠久.虽然不同地域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总体治疗方针,都是严格贯彻"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和"病在骨,针药熨"的基本方法.就临床效果显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督灸法治疗,效果显著.
-
氨甲环酸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前10 min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加入到25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缝合关节囊后局部注射1.0g氨甲环酸原液;对照组患者同样时间给予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和10 ml 0.9%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输血量及输血人数分别为(538.9±103.6) ml、(93.29±30.6) ml、(103.4±10.2) g/L、(0.31±0.04)/L、(210.4±45.7) ml、4例;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分别为(831.5±120.8) ml、(175.8±42.3) ml、(95.7±10.1) g/L、(0.26±0.03)/L、(439.8±78.1) ml、1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
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置换术的手术策略
目的 随访全髋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期结果,探讨该病行THA的策略.方法 46例(52髋)AS患者行THA治疗,术后随访1.1~6.6年,比较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和Harris评分,分析对不同身体条件患者行不同类型THA策略.结果 获得随访40例(46髋),42髋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4.7改善为术后79.7°.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8.5°改善为6.8°.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2分,术后平均87分.结论 THA治疗AS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术前的个体化分析、选择不同的手术策略和假体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
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门诊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门诊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12年3月,门诊治疗进展期强直脊柱炎患者365例,其中男264例,女101例;年龄15~42岁,平均29岁;病程5~9年,平均6.3年;给予心理辅导教育,重视功能锻炼,必要物理治疗,规范药物治疗,配合小针刀应用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4~120个月,17例患者发展为纤维性强直,2例患者出现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股骨头坏死,行双侧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患者未出现畸形及功能障碍, VAS由初次确诊平均得分6.13分降为末次随访3.16分。结论: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通过合理门诊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探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强制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全面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给患者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8例患者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 ~24)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3°,改善为术后平均90.5°.X线复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脱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0.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9.2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使用非骨水泥THA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催产素在催产和引产中的应用体会
催产素是妇产科常用且有效的引产药物,小剂量使用,可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引起强直性收缩,血压升高脉率增快.所以,催产素的应用剂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催产和引产的成功.而正确的监护方法,又是成功的关键.现将主要体会报告如下.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 ) 基因插入/缺失 ( I/D ) 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 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5 年1 月至 2017 年 1 月在本科治疗的 144 例 AS 患者纳入研究记为 AS 组,另选择 160 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 ACE 基因 I/D 多态性.结果 AS 组与对照组比较,ACE基因 I/D 多态性位点在和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和等位基因模型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高骶髂关节炎 X 线分期 ( III 期+IV 期 ) 患者与低分期 ( 0 期+I 期+II 期 ) 患者比较,ACE 基因 I/D 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92 ).合并眼部病变患者与无眼部病变患者比较,ACE 基因 I /D 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结论 ACE 基因 I/D 位点 D 等位基因可能与陕西汉族人 AS 易感性及疾病进展相关.
-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有40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 AS 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 A、B 两组,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单节段或双节段楔形闭合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 组采用个性化截骨方案,B 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案。记录 AS 患者矫形前后骨盆入射角( pelvic incidence,PI ),骨盆倾斜角( pelvic tilt,PT ),术前及术后6个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 )-22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分析矫形前后主观评分变化及矫形后 PI、PT 变量关系。结果 A、B 两组术前 PI、PT 值、ODI 指数及 SRS-22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 A、B 两组患者外观、心理、疼痛、功能及满意度均趋于正常,且 ODI 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A、B 两组术后 SRS-外观评分分别为(4.6±0.3)、(4.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心理、疼痛、功能、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B 两组术后 OD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矫形对 AS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改善,同时,对颌眉角的纠正也具有更好的可控性。熟练掌握个性化矫形方法后,可以明显简化手术方案的讨论与争议,并能达到与传统截骨方案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 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63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5±8.1)岁;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6.0±9.2)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达到ASAS20疗效改善、治疗前后AS病情活动指数评分变化、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6(IL-6)、白介素-23 (IL-23)的水平变化、肝肾功水平变化,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ed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ed depression scale,SDS)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the 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0.50)vs.(1.88±0.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ɑ、IL-6、IL-23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15.73±0.93)vs.(2.23±1.04)]、SDS[(16.21±1.86)vs.(2.15±1.10)]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可降低AS患者TNF-ɑ、IL-6、IL-23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
PKP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A型胸腰椎骨折一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未知的慢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等,造成脊柱强直、骨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腰椎骨折[1-2]。其骨折处应力较为集中,骨折相对不稳定,治疗较为棘手。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前路内固定手术、后路内固定手术等。但其因骨折处应力过于集中、骨质质量差等原因,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2-3]。目前尚未见对其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治疗的报道。我院对1例 T9、L1新鲜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 PKP 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病变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病变且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39~67岁,平均(52.6±7.5)岁.病变节段:T10~111例,T11~127例,T12~L11例.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3例.评估获得随访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Frankel评分及病变节段后凸Cobb's角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2.8±8.75)个月,手术时间105~175 min,平均(133.9±25.3)min,失血量450~850 ml,平均(596.7±146.3)ml.术后3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80±0.43),较术前(8.53±1.1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VAS评分平均为(1.60±0.45),较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Frankel评分:D级2例,E级7例.术后3个月Cobb's角为(15.2±3.73)°,较术前(28.3±5.93)° 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24个月时(15.6±4.09)°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P>0.05).所有植骨均发生融合,融合时间6~13个月,平均8.6个月.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可有效去除Andersson病变、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及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合并膝关节急性疼痛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以膝关节急性肿痛为首发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早期病情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治的21例合并膝关节急性肿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7~45岁。21例首发症状以患侧膝关节肿痛为主。膝关节腔积液黄白色、浑浊,涂片镜检白细胞4+,膝关节滑膜组织为炎性肉芽组织。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18例HLA-B27阳性。磁共振提示膝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腔内大量积液。16例骶髂关节及脊柱X线片显示,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往往以膝关节急性肿痛为首发症状,误诊率及漏诊率高。加强年轻患者早期筛查、需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治有价值。
-
肺门作为躯干重心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的意义
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重心。38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比较AS矫形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C7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C7,HDHC )、T5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T5,HDHT5)、T9距髋轴中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T9,HDHT9)、肺门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hilus pulmonis,HDHH ),将矫形前后测量值做统计描述及配对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 ICC )衡量HDHH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reliability)及观察者内复测信度(intra-observerreliability)。结果矫形前SVA、HDHC、HDHT5、HDHT9、HDHH分别为21.1 cm、12.7 cm、3.5 cm、-3.8 cm、2.7 cm;矫形后分别为9.1 cm、4.2 cm、-2.1 cm、-5.6 cm、0.9 cm。SVA、HDHC、HDHT5、HDHT9矫形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DHH 矫形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DHH 的观察者间总体信度与观察者内总体复测信度分别为0.958、0.963( P<0.001)。结论矫形前后肺门垂线通常总是落在髋轴上,肺门可作为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应用于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矫形设计。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 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
颌眉角的优选择及其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 n=50)分为6组:A 组,CBVA<0°;B组,0°≤CBVA<10;C 组,10°≤CBVA<20°;D组,20°≤CBVA<30°;E 组,30°≤CBVA<40°;F组, 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 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 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佳矫正角度。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中大量出血的预测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术中大量出血(massivebloodloss,MBL)的预测因素。方法共收集147例PSO治疗AS后凸畸形的病例数据。其中106例资料完整,分为两组:A组( n=69)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B组( n=37)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大量出血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应用多因素 Logitic 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全部106例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与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65%)中, GK角≥70°、固定节段数≥9、双节段截骨的例数比B组(35%)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固定节段数≥9以及双节段截骨是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出血的发生率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增加而下降,二者呈线性相关。结论 PSO手术治疗AS后凸畸形的患者中,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为65%。术前 GK 角≥70°、双节段 PSO 截骨以及固定节段数≥9是大量出血的预测因素,后两者是独立预测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脊柱外科医生 PSO手术量的积累,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下降。
-
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33例后凸>70°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节段(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平均34.8±10.6)岁;脊柱后凸Cobb’s角(82.6±17.5)°(70~108)°;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之间的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为(18.3±14.8) cm (11~35) cm;站立位颌眉垂线角为(67.2±21.9)°(43~130)°;单节段(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COWO )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2~43(平均31.2±8.5)岁,脊柱后凸Cobb’s角(76.3±11.2)°(73~98)°;SVA为(16.7±7.3) cm (10~26) cm;颌眉垂线角为(63.5±15.6)°( 47~86)°。比较两组的临床矫形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双节段PS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4.2±8.3)%,(86.2±9.5)%和(83.6±10.2)%;COW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0.2±6.5)%,(86.6±8.3)%和(88.0±8.7)%,以上矫正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两节段PSO组明显高于COWO组( P<0.05)。COWO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节段PSO组( P<0.05),尤其以术中螺钉松动和截骨断端移位发生率高。结论对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COWO可以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单节段COWO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