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兔颈总动脉狭窄的Lyapunov指数分析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法对白兔颈总动脉血流情况的动态活动状态进行研究,为动脉狭窄的分析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颈总动脉狭窄 Lyapunov指数 混沌 血流信号 数据采集 -
彩超和TCD联合应用诊断多发大动脉炎致一过性黑朦1例
患者,女,41岁.因发作性黑朦半年来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随体位改变的黑朦,近日加重.查体:左颈总动脉搏动消失,右颈总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未闻杂音,视力正常.超声所见:双侧颈总动脉正常结构消失,外膜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管壁弥漫性增厚,管腔明显变窄,血流不规则变细,彩色血流暗淡,左、右颈总动脉残存管腔分别为0.3~0.4mm和1.1~1.3mm(图1),频谱多普勒均为低速血流.双侧椎动脉结构正常,血流充盈好,血流速度代偿性加快,峰值流速0.72m/s,RI 0.52.TCD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峰值流速0.58m/s,呈低阻性血流频谱,PI 0.25,RI 0.19,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加快,基底动脉峰值流速0.92m/s,PI 0.22,RI 0.18.超声诊断:1、双侧颈总动脉狭窄(重度),多发大动脉炎所致;2、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代偿性);3、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代偿性血流,后交通开放.
-
先天性心脏病及黄色素瘤伴冠心病1例
1病例
患者男性,31岁,主因“间断胸闷、发憋、气短10余年,加重10 d”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活动后胸闷、发憋、气短伴头晕,休息后可缓解。近年症状渐加重,活动耐量减低,步行约20 m即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入院10 d前出现发作性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既往“多发性黄色素瘤”史20余年,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四肢掌指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多发皮下肿物。吸烟史多年,20支/日。口服辛伐他汀降脂治疗,疗效欠佳,诊断为“黄色素瘤高脂血症”,为求明确诊断入252医院。心脏超声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主动脉瓣钙化伴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口狭窄,升主动脉起始处狭窄;主动脉降部狭窄不除外;二尖瓣环钙化伴关闭不全(轻—中度),前叶脱垂不除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图1)。颈部血管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双侧颈内、颈外动脉狭窄(70%~99%);双侧颈总动脉狭窄(50%~69%);右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并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可能性大;双侧椎动脉狭窄(左侧生理性)。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伴节段性混合型斑块(非钙化斑块为主);右冠状动脉及旋支近段中度狭窄伴节段性非钙化斑块;前降支中段肌桥(部分包埋型);升主动脉部缩窄。头颅核磁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额颞枕顶叶多发新鲜腔梗;脑内散在缺血灶、慢性期腔梗;磁共振脑血管(动脉)成像符合颅内动脉硬化。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C)13.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35 mmol/L、三酰甘油(TG)2.69 mmol/L。 -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例
病人女,45岁.右上肢无脉1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查体:血压左上肢100/3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上肢80/40 mm Hg,下肢175/40 mm 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炎、双颈总动脉狭窄.
-
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颈总动脉狭窄继发双眼缺血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 d伴左眼及眶部疼痛1 d,于2000年7月18日入院.既往史:1990年10月13日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行活检确诊鼻咽癌,右颈部转移(T2N1M0),于1990年11月30日~1991年1月31日在我院行头颈部放射治疗,每周放疗5次,总剂量124 Gy.2000年2月出现行走时有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模糊,坐位休息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可缓解,查视力右眼1.2,左眼0.6.诊断为短暂缺血综合征(TIA),给予扩血管治疗.
-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
自 1954年 Eastcott[1]报道 1例颈内动脉重建术成功以来 , 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因颈动脉硬化狭窄而引起的脑卒中被国外普遍重视 , 我院血管外科 1998年 10月~ 2000年 6月 , 共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10例 , 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0例均为男性 , 年龄 55~ 81岁 , 平均 65.7岁 ; 体重 60~ 105 kg,平均 83.6 kg; 血压 150~ 170/90~ 100 mmHg,平均 160/95 mmHg;术前均有一过性脑缺血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TIA)反复发作病史 , 均行 MRI及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证实颅外段血管有狭窄性病变 , 颅内血流尚属正常 . 脑梗死 8例 , 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ur Duplex Ultrasound,CDU)检查均发现颅外段动脉有大于 70% 的狭窄 .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Intra Artery-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IA-DSA)示 : 右颈总动脉狭窄 100% 2例 , 颈内、外动脉未显影 , 右颈内动脉狭窄 70% ~ 90% 6例 . 左颈总动脉狭窄 90% 2例 , 其中双侧颈动脉狭窄大于 70% 1例 .
-
狭窄血管远心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浓度极化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局灶性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狭窄血管远心端为研究对象,探讨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用数值计算模拟狭窄血管远心端LDL的壁面浓度分布,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狭窄血管远心端LDL沿z轴的浓度分布;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颈总动脉局部狭窄的实验模型,从整体动物水平观察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数值计算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的结果表明,狭窄血管远心端存在显著的LDL浓度极化现象,且LDL壁面浓度与入口液流速度和狭窄程度有关:在相同的速率下,LDL壁面浓度在狭窄度为40%的圆管内大;在狭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雷诺数(Re)为250时测得的LDL壁面浓度高于Re为500时测得的壁面浓度.整体动物实验表明,在狭窄血管远心端LDL浓度极化显著的区域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有大量的脂质沉积.以上结果提示,LDL浓度极化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局灶性的重要因素.
-
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
1 临床资料 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18~49岁,病史7~96个月.均全身乏力,有长期发热史3例,头晕头痛3例,视物模糊2例,高血压4例,脑梗塞1例,双上肢无力3例,双下肢无力1例,皮下疼痛结节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体格检查:双上肢无脉或脉微弱3例,下肢脉微弱1例,颈双侧压痛2例,皮下压痛结节1例,颈部血管杂音2例.4例行动脉造影(DSA)检查:1例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狭窄;1例示头臂干狭窄,右颈总动脉狭窄60~70%,左颈总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有血栓并完全闭塞,左锁骨下动脉中段闭塞,左椎动脉及左胸廓内动脉显影好;2例头臂干狭闭及双颈动脉狭窄.1例彩超示:左侧颈动脉闭塞,双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右颈动脉轻、中度狭窄.
-
猪总颈动脉狭窄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 测定猪颈总动脉狭窄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按文献建立猪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测量狭窄前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分别为(95.78±9.86)cm/s和(72.04±12.24)cm/s.颈总动脉狭窄前及狭窄后2个月颈内动脉PSV分别为(113.09±19.92)cm/s和(244.76±52.30)cm/s,血流量分别为(355.379±38.08)ml/min和(191.36±39.27)ml/min;者比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 猪颈总动脉严重狭窄后,颅内动脉灌注压明显下降及颅内血流量明显减少.
-
治疗颈总动脉狭窄的脑保护措施:我们现在的立场是什么?
-
舒降之对颈动脉狭窄大鼠空间记忆改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舒降之对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正常SD大鼠制作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后,分为舒降之治疗和生理盐水对照,2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 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提示定位航行试验中:在实验的第2~5天,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治疗组(P<0.01);空间探索试验中:治疗组的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和总游泳时间之比(tP/tT)、平台象限距离和总距离之比(dP/dT)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舒降之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