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临床分析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使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痰或痰液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起的气道堵塞,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
烧伤后气道障碍的处理分析
吸入性损伤导致气道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但是大面积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也可导致气道障碍,发生通气困难,低氧血症.更有甚者引起气道堵塞,导致窒息死亡.实际工作中对于气道障碍的治疗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做气管切开的指征、时间等认识上有差别.虽然已制定出一些标准,提倡对明确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和高危并有呼吸困难的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但在气管切开术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同意见,导致治疗困难.
-
利用袋内套管气管套管减少气道堵塞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气道堵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针对ICU 2004年1月~2009年1月185例气管切开病例,比较分析普通气管套管组和袋内套管气管套管组之间的气道堵塞、换管并发症情况.结果:普通气管套管组70例中14例发生气道堵塞, 18例进行了套管更换,发生气道粘膜损伤出血18例,4例诱发了哮喘,4例出现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2例换管不顺利.袋内套管气管套管组115例无气道堵塞,无一例在套管清洗过程中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袋内套管气管套管可避免气道堵塞现象发生,并减少因更换气管套管而引发的并发症.
-
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哮喘 30 例疗效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细胞参与,多种介质介导,以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堵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于 2003 年 11 月~2004 年 11 月对轻、中度小儿哮喘采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础上服用孟鲁司特片口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
创伤病人的死亡呈三峰值分布,即有三个高峰期,每一期伤员的病理生理变化多相同,可划分为即刻死亡,早期死亡和晚期死亡.即刻死亡一般发生于创伤的数秒至数分钟之内,大多数病人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50%,伤员主要死于大脑、脑干、脊髓外伤、心脏或大血管破裂以及气道堵塞.早期死亡是第二个死亡高峰,多发发生于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约占死亡总数的30%,死因多为颅内,胸部或腹部大出血,或者多发伤引起的肢体大出血.
-
108例小儿呼吸道异物的急救与护理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其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堵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伤,严重者可猝死.美国每年约有500名儿童死于呼吸道异物,1岁以内意外死亡的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1].因此,一旦发生呼吸道异物必须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护理,才能挽救患儿生命,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科收治小儿呼吸道异物108例,治愈107例,死亡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作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
气管切开病人专用被及被套的设计与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常规的盖被及被套对气管切开病人来说,在使用上存在一些不便之处:①使用时容易将气管切口处覆盖,引起气道堵塞和呼吸道感染,造成严重后果.②盖被及被套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频繁更换,增加了病人的感染机率和护士的劳动强度.③为了充分暴露切口,临床上通常将盖被下移,造成病人肩颈部暴露过多、受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气管切开术病人专用盖被及被套,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刎颈伤15例救治体会
刎颈伤可因大出血或气道堵塞危及生命,若处理不当还可导致功能障碍.1970~1999年,我们收治此伤15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有机磷中毒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进展
急性有机磷中毒对呼吸系统损害严重,而死亡的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对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常用阿.托品等治疗,采用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直至自主呼吸稳定.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往往是疾病抢救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在护理工作中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使肺部感染率升高.而当湿气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确保人工气道通畅[1].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人卫气道的湿化作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
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
人工气道在抢救危重病患者,特别是对昏迷、气道自我廓清能力差、呼吸功能不全需要机械通气等危重病患者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护理工作中如对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往往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抢救或导致抢救失败.所以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院ICU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6例,其中气管插管69例,气管切开18例,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9例,现将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
痰栓致通气泵衰竭病例分析
我院1998~2001年共收治因外伤所致泵衰竭5例,均有明显气道不畅征象,听诊有少量痰鸣音,且吸引器只能吸出少量痰液,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迅速加重,常规吸氧不能缓解.
-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主要措施,也是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重要途径.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气道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患者费用,并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
-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肺部感染的生理屏障作用[1].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2].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3].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反映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4].近年来,湿化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临床上应用的湿化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以及湿化效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
NICU患儿机械通气湿化温度设定对痰液黏稠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建立人工通道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确及有效的机械通气对挽救患儿生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2].而新生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机械通气湿化温度设定有着与儿童、成人不同特点和要求.本文就NICU患儿机械通气湿化温度设定对痰液的影响综述如下.
-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其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纠正患者缺氧,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机械通气[1].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护理学者对气道湿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软化吸痰管深部吸痰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气管切开术往往是重型颅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多器官衰竭病人以及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气道损伤病人早期采取的急救措施,吸痰法是护理此类病人必不可少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吸痰管的选择是正确吸痰的基本保证,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者形成无效腔;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过硬会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影响护理操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选用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1].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虽然严格掌握动作的轻、快、准,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吸痰,但是仍给病人造成痛苦,特别是在深部吸痰时,常导致出血、喉头痉挛、呛咳等刺激,病人家属难以理解接受,部分家属常常拒绝护士适时深部吸痰,造成痰痂形成、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006年1月-2009年2月,我科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32例采用软化吸痰管深部吸痰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1例经气管插管吸痰拔出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在护理气管插管病人中,气道内吸痰是基本、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吸痰,能迅速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解除气道堵塞的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气道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更好的指导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我科2012年1月12日给1例气管插管病人吸痰时出现吸痰管拔出受阻,情况非常危急.
-
两种不同液体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正常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吸入气体的温化、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机械通气时,由于增加了通气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分丧失过度,造成气道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潴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形成痰栓或痰痂,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气道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生理盐水,但据报道[3],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为寻找一种合适的气道湿化液,护理人员对40例人工气道病人分别采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并对湿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一种带有控压装置的吸引洗胃器的研制与应用
当院外病人发生气道堵塞或中毒时,在现场以及转运医院过程中立即给予有效地吸引或洗胃处理,可以为进一步的医院内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问.而目前临床用的吸引器或洗胃器不但因价格昂贵不易被社区个体诊所或卫生室所接受,也因为体积和重量的原因携带不方便,更因为需要依靠电源的驱动而难以在院外进行普及[1,2].同时,现有的简易吸引器或洗胃器往往因为负压难以控制易导致吸引效果不佳或吸引损伤以及残留液易反流等缺陷.本产:品克服了上述缺陷,应用广泛,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