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11个红细胞血型系统24种稀有血型抗原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的11个红细胞血型系统24种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技术,对200例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进行GYPB (S/s)、Duffy、Kell、Dombrock、Diego、,Kidd、Scianna、Colton、Lutheran、Yt、Mur等11个血型系统的S、s;Fya、Fyb;K、k;Doa、Dob;Dia、Dib;JKa、JKb;Sc1、Sc2;Coa、Cob;Lua、Lub;Yta、Ytb;Kpa、Kpb;Mur1、Mur2等共计24个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GYPB(S/s)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S=0.0625,s =0.9325;Duffy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Fya=0.0525,Fyb=0.9475;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Doa=0.1250,Dob=0.8750;Dieg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Dia =0.0275,Dib=0.9725;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JKa =0.5650,JKb=0.4350;Mur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Mur1=0.0050,Mur2=0.9950;Kell、Scianna、Colton、Lutheran、Yt血型系统抗原基因频率不具有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kkKpb Kpb,Sc1Sc1,Coa Coa,LubLub,Yta Yta.结论: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GYPB(S/s)、Duffy、Dombrock、Diego、Kidd和Mur血型系统抗原基因频率具有多态性,而Kell、Scianna、Colton、Lutheran、Yt血型系统呈抗原基因频率单态性分布.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的Dombrock和Kidd血型系统基因分布与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相比具有独特的分布特点.
-
类孟买血型家系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分析
H血型抗原作为AB0血型形成的前体糖链,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红细胞表面,除了罕见的H缺乏表现型个体,主要包括孟买型和类孟买型。孟买型定义为H完全缺乏的非分泌型,其血清学特点是红细胞表面缺乏ABH抗原,分泌液中缺乏H物质,其基因型为h/h,se/se;而类孟买型的定义尚存在争议,现在认为类孟买型一般指H部分缺乏的表现型,其红细胞表面ABH抗原缺乏或弱表达,而分泌液中可能存在或不存在H抗原,其基因型为h/h, Se/Se ( Se/se )。类孟买型是一类罕见的红细胞血型,属于Hh血型系统,对于H缺乏的个体血清中常含有抗H意外抗体,可与几乎所有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导致临床输血困难。研究表明,红细胞表面的H抗原是在FUT1的催化下,将供给底物岩藻糖基转移到接受底物前体糖链上形成的。当FUT1的编码基因变异造成酶特性变异时,导致H抗原部分缺乏而形成类孟买型表型。目前国内外报道类孟买型相关的FUTI基因突变类型有多种[1-4],通过对1个浙江汉族类孟买型表型家系的研究,发现了1种新的FUT1基因突变类型。
-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重建的影响
为研究ABO血型不合对Allo-PBSCT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将20例恶性血液病(CML 9例、ALL 8例、难治性NHL 3例)按统计学配对原则分组,ABO血型异同者各10例,两组年龄、性别、诊断、移植前病程、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输注的MNC和CD34+细胞量及GVHD预防方法均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干细胞经G-CSF动员后CS-3000 Plus分离,移植后定期检查血象和血型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血型转为供者型的中位数时间(40.2±25)天,白细胞、血小板达正常水平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红蛋白<110g/L者在ABO血型不合组明显高于ABO血型相合组(55%∶25%,P<0.01).6例ABO血型主要不合者3例发生纯红再障.提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影响红系造血重建,主要血型抗原不合时容易发生纯红再障,而GVHD及移植相关死亡率与红细胞血型无关.
-
开封市回族人群红细胞血型系统的调查分析
开封是一座中等城市,是回族人口居集地区,为了解该人群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输血治疗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我站于2002年2月~11月对我市1361回族人口进行了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布的调查,同时对1353汉族人口进行对照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200例孕产妇血清免疫性抗体检测
为研究HLA抗体和红细胞血型IgG抗体与妊娠的关系,我们对200例孕产妇的血清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酶法在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5260例输血标本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统计并分析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漏检抗体。结果阳性检出率方面: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为0.68%,聚凝胺法为0.63%、抗人球蛋白法为0.68%,酶法为0.29%;不规则抗体漏检方面: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无漏检,酶法漏检抗-C(2例)、抗-N(3例)、抗-E(1例)、抗-M(7例)、抗-S(3例)、抗-Cw(2例)、抗-Lea(1例)、冷自身抗体(2例),聚凝胺法漏检抗-E(1例)、抗-Jka(2例)。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应作为临床首选使用。
-
患者多次输血后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在多次输血治疗患者的影响以及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的重要作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的多次输血3775例输血患者和1036例血型检测进行血浆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82%,血型鉴定组1.03%。结论有输血历史,女性患者有过妊娠经历,被检验出不规则抗体的几率高,与血液有关疾病的输血人员以及曾经妊娠过的女士的筛查更加重要,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对人身的威胁。
-
输血产生抗Rh血型抗体1例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的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抗体,绝是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的,且大多为IgG性质[1],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重者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现将一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时交叉配血不合,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
人类红细胞血型检测方法
自发现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以来,一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力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遗传多态性标记.这个领域的成果,已用于输血移植等临床医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人类学等许多方面.红细胞血型检查主要用于一般体检,产前检查及输血前检查.临床上重要的为 ABO血型及Rh血型两种,必要时还需检查其他血型.
-
PK7200分析仪在鉴定血型方面的应用
血型鉴定是血站检验科的一个重要的检验项目.血型是人类红细胞的重要标志.截至1986年,已报道的人类红细胞血型已有29个血型系统.
-
抗-M抗体引起的1例交叉配血困难分析
人类红细胞血型除ABO 及RH 血型外,第二个发现的MNS 系统在1927年被Landsteiner 和 Levine 用人红细胞免疫家兔而得,该血型系统抗原的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 血弄系统.
-
拥有稀有血型的你参加过无偿献血吗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因为急需Rh阴性血向社会告急求助的信息常见于媒体与网络.在人们熟悉的ABO血型之外,Rh血型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什么是Rh阴性血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20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
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检出供者抗-c 1例报告
在一次交叉配血时,给患者配血4个单位去白细胞添加液红细胞,其中2个单位相合,2个单位次侧出现2+的凝集,经过分析鉴定为供者血清中存在IgG类抗-c所致,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BaS0 2000-2离心机.1.1.2 试剂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人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为单克隆试剂(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凝聚按试剂(上海博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又称意外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主要是机体在输血、妊娠、移植等异体抗原刺激下产生,是指能引起各类免疫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缩短输入红细胞存活时间,并且在37℃下有反应的特异性抗体.此抗体极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急症情况下为选择配型输注而延误治疗,所以同型输血除需交叉配血外还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2002年我国由血型抗原抗体免疫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占12.6%,其中溶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56%,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水平[1].因此,为确保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我院对所有术前备血和需要输血的患者都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8978例住院患者检出88例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的比较
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有大量的抗原,相应的也有大量的特异性抗体识别这些抗原,血型抗体在红细胞血型的研究和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红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通过补体作用,导致红细胞破坏,产生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1].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包括ABO亚型抗体和非ABO血型系统的抗体,多数为免疫性抗体(IgG性质),在37℃具有较高的活性,在盐水中不能凝集红细胞,必须通过其他介质,如酶、低离子强度溶液、抗人球蛋白、聚凝胺等才能使致敏的红细胞出现凝集.目前,输血仍然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确保安全、有效是临床输血的关键,而不规则抗体中IgG性质的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或使输入红细胞存活时间缩短的原因之一[2].因此快速准确地筛查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对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室对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科室要求备血或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H抗原缺陷型的研究进展
H抗原与ABO、Lewis血型密切相关,早期曾被划归于ABO血型系统。日前,H抗原已被国际红细胞血型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血型系统,即国际输血学会(ISB T )‐H h血型系统,其系统符号为 H,只有一个抗原即 H 抗原。自从1952年报道了第1例 H基因缺陷型后,研究者们对于H抗原缺陷血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血型初检复检不符4例确认试验结果分析
血站常规的血液血型检测要做初检正定型及复检正反定型,只有初检红细胞血型及复检红细胞血型结果一致,正反定型相符合才能确定.ABO抗原血型在常规的街头采血屋以及实验室批量鉴定中,由于反应时间短,室温温度低,实验方法的局限等因素会造成初检及复检血型结果一致.正反定型不符合等现象的发生.笔者现就我中心2007年1月至10月因初、复检血型不一致、正反定型不符合4例作进一步确认,结果报告如下.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探讨
微柱凝胶试验在我院已成为常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并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它充分利用了分子筛技术[1]、离心技术和免疫反应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于判读、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医院输血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其影响因素及与其他配血方法的比较也多有报道,笔者就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多年的应用体会作一回顾性综合分析。
-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不符原因分析及输血策略
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输血安全、有效的前提,血清学方法鉴定红细胞血型是通过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及体内血清(血浆)中的抗体来综合判断.自1957年Van Loghem首先报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后,已经逐渐发现有少数血液病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本人在2007-2010年共发现13例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现报告如下.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59例原因分析
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但在临床输血和采供血机构血型判定等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出现的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样用试管法做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