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达本胺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与DNA损伤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徐莉;唐海龙;龚雪;辛晓丽;董莹;高广勋;舒汨汨;陈协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DNA损伤反应(D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M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靶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目标蛋白表达;应用ATM激酶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干扰DDR过程.结果:西达本胺对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24、48和72 h IC50值分别为9.6,6和2.8 μmol/L.西达本胺通过上调RPMI 8226细胞p21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西达本胺通过caspase-3依赖的途径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并上调DDR相关蛋白γH2AX和pATM的表达.采用ATM激酶抑制剂KU-55933预处理靶细胞,可下调西达本胺诱导的γH2AX和pATM蛋白表达升高,从而抑制DNA损伤反应,并逆转西达本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西达本胺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涉及DNA损伤反应.

  • ATM /ATR 在DNA 损伤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孙佳;李胜范;郑丽丽

    DNA 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 )是细胞应对基因毒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包括DNA 修复、细胞周期阻滞(cell cycle ar-rest)、细胞凋亡等,真核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正确复制并被精确传到下一代,主要是由于细胞拥有一套有效的DNA 损伤反应机制.

  • DNA损伤诱导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TRF2表达增高

    作者:宁寒冰;李继昌;刘志国;樊代明

    目的:检测在化疗药引起胃癌细胞DNA损伤过程中端粒酶、TRF1和TRF2的表达.方法:用不同浓度足叶乙甙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分别在3,6,12,24和36 h进行检测.采用实时定量TRAP分析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实时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用Westem b1ot和实时RT-PCR检测TRF1和TRF2表达.结果:两种细胞端粒酶活性及TRF2 mRNA表达均在药物处理的早期明显增高(P<0.05),且显示明显的药物浓度依赖性(P<0.05);TRF1表达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TRF2表达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端粒酶和TRF2参与化疗药引起的胃癌细胞DNA损伤反应.

  • 老年人身体功能退行性变的机理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福军;杨泽

    近的研究发现了端粒介导衰老的一些新机制“不同的通路…交叉和汇合到线粒体的模型”,即:端粒缩短和相关的DNA损伤反应,会促使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氧化损伤的防御,并破坏ATP的产能过程。这可以解释干细胞、祖细胞和有丝分裂后组织的能量生成,普遍下降的现象。

  • ATM介导DNA修复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宇;彭莹鹏;楚溪;黄湘秦;陈召;江泓

    ATM基因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的致病基因,ATM蛋白为ATM基因编码的产物,一旦ATM基因发生突变,ATM蛋白不能正常表达,将会导致DNA损伤修复机制失调.新研究表明,ATM蛋白表达以及活性的改变跟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提示ATM基因可能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个新的潜在作用靶点.本文将就ATM在DNA双链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合成致死策略在DNA损伤修复缺陷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倩云;张瑞娟;陈奇;李鳌;许建华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指两个非致死性的非等位基因同时突变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目前成为抗肿瘤新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有DNA修复缺陷的肿瘤通过辅助DNA修复途径存活,因此靶向修复缺陷基因可极大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如同源重组(HR)缺陷的肿瘤可以有效地针对目标使用DNA双链断裂剂.然而,并非所有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肿瘤的反应都相同,在此类型的治疗上,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调用生化机制外排作用等降低药物作用或选择DNA损伤反应中的另一条通路而获得耐药性.本文针对有DNA损伤修复缺陷的肿瘤,从合成致死影响p53、周期检查及修复抑制敏感度的角度来进行概述,因此了解不同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耐药,更有助于合成致死策略的新靶向疗法的制定.

  •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慧敏;赵霞;常彬

    REDD1,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gulated in development and DNA damage responses1)又称为RTP801、DDIT4、Dig2,是一个新发现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 -1)的靶基因,在人体正常组织广泛低表达,对多种细胞刺激均能产生应激反应,受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和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深入研究REDD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土槿皮乙酸通过DNA损伤反应诱导细胞自噬来抑制凋亡

    作者:王越;刘春禹;王增艳;宋凤梅;孟祥玲;于静华;张辉

    目的 本课题在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中研究土槿皮乙酸(PAB)诱导的DNA损伤反应、自噬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4 mmol/L PAB分别处理12、24、36、48 h后,Western blot分析DNA损伤反应标志蛋白g-H2AX表达;通过酰尸胺染色法、Western blot法确定PAB是否诱导细胞自噬;通过抑制DNA损伤反应的发生确定DNA损伤反应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PAB诱导DNA损伤反应;PAB诱导细胞自噬;抑制DNA损伤反应抑制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PAB通过诱导DNA损伤反应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自噬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加PAB的抑制率.

  • BMI1基因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温丽娟;郑立红;魏凤香

    原癌基因BMI1是多梳基因家族重要组成,其适量表达为生长发育所必需,但过量表达却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BMI1可通过抑制多个基因位点(如INK4A/ ARF等)、与其他原癌基因协同作用、提高端粒酶活性等方式参与肿瘤发生.而近年发现BMI1可增强DNA双链断裂损伤的修复,使具有遗传毒性的细胞得以生存并累积;减弱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从而增加了基因组不稳定性,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参与DNA损伤反应通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现就BMI1基因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端粒同源寡核苷酸防治光源性皮肤肿瘤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周炳荣;骆丹

    研究发现,端粒降解是引发DNA损伤反应的起始事件,这一起始事件的实质可能是原本隐藏的端粒单链3'端悬突结构遭到暴露.而外源性端粒同源寡核苷酸能在无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发生的情况下模拟这个端粒降解信号,并提高机体DNA损伤修复的能力以抵抗紫外线辐射造成的损伤.端粒同源寡核苷酸引发SOS反应并导致恶性转化细胞发生选择性凋亡的特点为光源性皮肤肿瘤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方法.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问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项晓霞;陈律;王骏浩;张余斌;张大勇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血清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增殖、存活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年轻(8 ~12周)及老年(64—72周)SD大鼠血清,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年轻血清(Young rat serum,YRS)组,YRS+ Wnt 3a组、老年血清(Old rat serum,ORS)组和ORS+ DKK1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胞核β-catenin的表达.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O/EB染色法检测MSCs存活和凋亡.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MSCs衰老的作用机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γ-H2A.X和p5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53、p21 mRNA表达.结果:ORS组β-catenin表达较YRS组明显增强,尤其是胞核,出现β -catenin聚集现象,而ORS+ DKK1组β-catenin表达减弱.与YRS组相比,YRS+ Wnt 3a组细胞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减弱.而ORS+ DKK1组与ORS组相比,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增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ORS组内γ-H2A.X、p53、p21表达较YRS组明显增强,而在ORS内加入DKK1后,γ-H12A.X、p53、p21表达较ORS组明显减弱.结论:ORS培养可以激活MSCs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MSCs衰老发挥重要调控作用.DNA损伤反应和p53/p21途径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MSCs衰老的重要介导因素.

  • 香烟烟雾诱导气道上皮细胞DNA损伤反应研究

    作者:徐志伟;石林惠;李桃红;董绉绉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气道上皮(HBE)细胞DNA损伤反应.方法 HBE细胞经不同浓度CSE干预后,采用细胞克隆实验探究HBE细胞增殖能力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炎症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损伤反应表达水平.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发现HBE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Elisa检测发现HBE细胞炎症反应随CSE浓度增加而增加,免疫荧光法显示DNA损伤标记物γH2AX表达上调,上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CSE诱导HBE细胞DNA损伤反应,影响HBE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减弱其增殖活力,进而导致慢性气道炎症的持续进展.

  • 多能干细胞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萍;张伟道;李竞争

    由于功能特殊,干细胞不仅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型,也在再生医学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是其得以应用的前提.相对于其他多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多能干细胞有着独特的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能力和机制,其DNA损伤反应更加复杂也更加强大,但目前对多能干细胞如何高效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仍知之甚少,有待进一步探索.简要综述近年在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调控上的研究进展.

  • 癌基因诱发的DNA损伤反应与肿瘤生成

    作者:刘力

    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抑制可引发细胞内染色体基因组的复制应激反应.持续的复制应激反应可导致双链DNA断裂或单链DNA复制中间体的产生,从而分别激活两个重要的DNA损伤反应(DDR)通路,即ATM和ATR通路.与此同时,DDR检查点在感知DNA损伤信号后,可诱发细胞周期阻滞.只有损伤的DNA在得以正确修复以后,细胞周期才能再次启动.在细胞发生肿瘤转化的情况下,癌基因在引发DNA损伤的同时,常通过多种途径抑制DDR反应,导致染色体异常的重组与分离,进而促进肿瘤的生成;而癌基因造成的持续的损伤反应,未通过DDR检验点,还可引发细胞的另外一种结局,即终细胞的老化死亡.

  • DNA损伤修复过程中H2AX磷酸化的调控及其意义

    作者:陈丽萍;朱小年

    组蛋白2A变异体(histone family 2A variant,H2AX)在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损伤时可以发生不同的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通过这些修饰,H2AX标记损伤的DNA双链,促进局部DNA修复因子和染色体重塑因子的募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这对于DSB的有效修复及细胞周期从周期检查点的恢复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H2AX在DSB信号通路必不可少的作用及其在肿瘤发生早期被激活事件,使它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基因蛋白.本文中重点阐述近几年H2AX在DSB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将它作为一个表观遗传标记,在人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