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定量PCR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为探讨定量PCR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别对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的真菌DNA进行定量PCR测定并结合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及相关临床检查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烟曲霉菌高度保守的28S rRNA区段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提取患者血清中真菌DNA进行定量PCR检测.测定结果表明:定量PCR检测敏感性为0.89,特异性为0.85,阳性预测值为0.89,阴性预测值为0.85;GM检测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80,阳性预测值为0.88,阴性预测值为0.73;联合应用定量PCR和GM检测,其中1项为阳性或2项均为阳性的敏感性为0.94,特异性为0.85,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92.结论:真菌定量PCR试验可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GM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提供者的全程护理管理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成功采集是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在采集过程中常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若不注意观察、预防、及时处理可能影响采集效果.为了保证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数量和质量,我院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提供者进行全程护理管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探讨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快速诊断的价值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为AL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且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并伴有凋亡减少.AL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异常,且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可危及生命.传统的AL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虽然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分型结果远远满足不了目前临床对AL诊断的要求.
-
诊断1例低增生且幼稚细胞小于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体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我国1986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ALL发病率为0.69/10万[1].ALL的诊断应以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细胞遗传学为基础,形态学是确定ALL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系统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在25%以上即可诊断为ALL[2].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增高,并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增生多数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容易诊断.
-
外周血见白细胞吞噬真菌孢子1例分析
现代医学日益发展,广谱抗生素、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延长并改善了许多重症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使得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疾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患者中[1].深部真菌感染部位见于各器官,但以肺部为原发灶或并发肺部感染者为常见,这是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可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致病.现本文就多年工作中碰到的1例外周血见白细胞(white bloodcell,WBC)吞噬真菌抱子现象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白血病复发的研究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50% ~ 70%白血病患者通过allo-HSCT获得了治愈.但是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allo-HSCT的预后和疗效.根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的统计,allo-HSCT后近30%的白血病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而自体干细胞移植复发率高达70%,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也高达30%~70%.如何提高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近年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就allo-HSCT术后白血病复发因素及降低术后白血病复发策略和措施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外周血细胞三系)减低的情况不利于真菌性肺炎的确诊,而肺部真菌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0例分析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中的分布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分布,以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8月在医院首次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187例为血液病组,同期200例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对分析 HBV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病组 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为33.69%、24.60%,高于对照组的5.50%、0.50%(P<0.05);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HBsAb阳性率高,为43.85%,阳性率低的为HBsAg+ HBeAg+ HBcAb、HBsAg+ HBeAb+ HB-cAb模式,阳性率为1.60%,未发现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全部阳性患儿;治疗前肝功能异常率为27.81%高于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率为41.71%;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率 HBV感染为42.86%、61.90%,无 HBV感染患儿为20.16%、31.45%。结论 HBV感染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在化疗后患儿肝功能损害会有所加重,化疗期间需要加强保肝治疗及定期监测 HBV再激活。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恶性肿瘤、代谢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有40%~60%的HSCT患者会出现感染或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导致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其中65%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有关,在allo-HSCT后的晚期并发症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现就BO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疾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
三氧化二砷及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提高治疗安全性的方案将会改善多发于老年人的MM的预后.我们以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三氧化二砷(As2O3)和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CZ-1细胞凋亡通路的不同影响,试图为MM的治疗找寻新的治疗靶点.
-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合的亲缘相关或无关供者是allo-HSCT合适的供者.然而,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HSCT,则有90%的患者能够找到供者,可为更多需接受移植治疗而无HLA相合供者的患者带来福音.
-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免疫基础与临床应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人们对干细胞移植免疫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了能够在移植后更有效地预防或治疗白血病的复发,近年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引起了人们的关注.DLI是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其作用是进一步清除宿主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也是allo-HSCT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的进一步延伸.我们将对DLI的免疫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并对DLI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
β2微球蛋白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是HLA Ⅰ类分子中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轻链部分,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1.8×103的蛋白质,基因定位于第15号染色体,由于其分子量小,电泳显带在β2区而得名.它为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部分,与HLA分子分离释放到体液中的β2-MG经血液及淋巴循环到肾小球被自由滤过,但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胞饮形式摄取,在局部被代谢降解为氨基酸供机体再利用.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β2-MG,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胎滋养细胞外其他细胞均含有β2-MG.β2-MG以间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较多,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健康人β2-MG的合成速率较为恒定,约为0.13mg·kg-1·h-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几乎所有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均能观察到患者血清β2-MG的显著升高.此外,在肾功能受损、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也能观察到血清β2-MG升高.β2-MG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分期与预后评价.
-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与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指机体内新血管形成的基本过程.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在新血管生成前,可保持原位癌状态达几个月甚至数年,大小限于1~2*!mm3,只有新血管生成后,肿瘤才迅速生长,即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是血管新生依赖性的,阻断血管新生可抑制肿瘤生长.经过三十年来对血管新生的广泛研究,血管新生在肿瘤中的作用已得到了确认,但这主要是指实体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新生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抗血管新生可能会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新的有效方案[1,2].
-
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对急淋白血病预后意义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特别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增高的情况已有较多文献报道. 笔者观察了不同增高程度的LDH活力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的缓解率、复发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白)发生率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康泉预防血液系统肿瘤化疗中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2年开始,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使用大剂量强烈化疗的患者,应用了康泉来防治化疗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良性和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恶性肿瘤、代谢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65% allo-HSCT病人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有关,在allo-HSCT后的晚期并发症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为常见,但国内关于其护理的相关文献仅见个案报道[1],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骨髓移植(BMT)是将他人或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体内,担负造血作用及免疫作用.广义的骨髓移植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胎儿肝脏等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根据干细胞来源不同分为3类: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及自体骨髓移植(ABMT).syn-BMT较少见,约占骨髓移植的1%.ABMT常见于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而不适用于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患者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均转变为供者型,故对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及一些先天性疾病具有特殊意义.
-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eyeloma,MM)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IgG、IgA、IgD、IgM、轻链型等多种类型.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的测定对于MM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ie myeloma,LCMM)占所有MM的20%左右,早期关于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的检测源于对LCMM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sFLC在LCMM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
凯西莱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住院患者,经血像、骨髓像、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病理检查等确诊.均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30(7~65)岁,5例M2,5例M3,4例M4,3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例L3,4例NHL,2例HD(结节硬化型),4例多发性骨髓瘤.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中位年龄28(5~72)岁,3例M2,2例M1,4例M3,3例M4,3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例L3,3例NHL,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3例MDS-RAE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