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癌蛋白NPM-ALK关键磷酸化位点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NPM-ALK蛋白关键磷酸化位点Tyr644和Tyr664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NPM-ALK和NPM-ALK644,664稳定表达的Jurkat细胞以及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检测各个细胞系的周期分布;应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验野生型NPM-ALK与双点突变型NPM-ALK致瘤能力的差异;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PM-ALK关键磷酸化位点对下游相关蛋白表达、修饰的调控作用.结果:野生和突变NPM-ALK在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和稳定转染的Jurkat细胞中成功表达,转入双点突变型NPM-ALK的Jurkat细胞与转入野生型NPM-ALK的细胞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细胞S期阻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P对野生型NPM-ALK转染的Jurkat细胞杀伤效果强,对双点突变型NPM-ALK转染的细胞的杀伤作用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NPM-ALK的转入,下游与细胞生长相关分子STAT3、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有所升高(P<0.05),双点突变型NPM-ALK转入后,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野生型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癌蛋白NPM-ALK的Tyr644和Tyr664两个关键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会引起细胞S期阻滞和对药物PPP敏感性的降低,其机制可能与NPM-ALK下游的细胞生长相关分子的磷酸化表达变化相关.
关键词: 癌蛋白NPM-ALK 磷酸化位点 细胞周期 双点突变 -
EGFR抑制剂细胞磷酸化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受体,由 N 端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 3 部分组成,胞内区共 542 个氨基酸残基,由近膜区、酪氨酸激酶区、C 末端等 3 个亚区构成,近膜区的前13 个氨基酸(645 ~ 657)介导胞内二聚化[1].自身磷酸化位点位于 C 末端,其中 Tyr1068 为主要的 3 个磷酸化位点(Tyr1068、Tyr1148 和 Tyr1173)之一,与细胞信号传递密切相关[2].表皮生长因子(EGF)与 EGFR 胞外区 N 端结合,受体之间二聚化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二聚体促使EGFR 胞内区氨基酸残基自磷酸化,进而启动胞内信号通路,调控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及凋亡[3].
-
心力衰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相关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而心力衰竭的发展亦是一个进展性的过程,即源于心脏重塑和功能恶化的进展.发生机制主要为长期神经激素激活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诱导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AR)表达变化,β1-AR、β2-AR表达下调和脱敏,而由于β3-AR缺乏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等原因,心力衰竭时β3-AR的表达随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而上调[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β3- AR,经多种途径介导心肌损害,对心室重塑、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
人葡萄糖调节蛋白78基因磷酸化位点的真核突变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构建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基因编码区磷酸化位点的真核突变载体,并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利用定点诱变技术将GRP78基因的两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即203位苏氨酸(T)用丙氨酸(A)替换,466位酪氨酸(Y)用苯丙氨酸(F)替换,以质粒pEGFP-N1-GRP78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构建突变质粒pEGFP-N1-GRP78(T203A)、pEGFP-N 1-GRP78(Y466F)和pEGFP-N1-GRP78(T203A/Y466F),并进行DNA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突变质粒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突变质粒pEGFP-N1-GRP78(T203A)、pEGFP-N1-GRP78(Y466F)和pEGFP-N1-GRP78(T203A/Y466F)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突变质粒组荧光蛋白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内,细胞核内无表达产物分布;3个突变质粒转染组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05 000处均可见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GRP78单突变T203A、Y466F和双突变T203A/Y466F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RP78基因磷酸化位点T203、Y466在肝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人胃上皮细胞中幽门螺杆菌CagA相关未知磷酸化蛋白和磷酸化位点分析
背景: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是Ⅰ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H.pylori胃癌、胃炎相关株和CagA缺失(△CagA)株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尚未发现CagA相关生物标记蛋白.目的:分析H.pylori CagA 阳性株和△CagA株作用后人胃上皮细胞中差异表达的未知磷酸化蛋白和磷酸化位点,为研究CagA的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富集技术富集经H.pylori标准株和△CagA株作用4 h的人胃腺癌细胞株AGS 的磷酸化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蛋白,飞行时间质谱(TOF-MS)技术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H.pylori标准株作用后,AGS细胞FAM50A蛋白276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PQBP1蛋白227~251序列中有磷酸化位点.与H.pylori标准株相比,△CagA株作用于AGS细胞可引起至少13种未知磷酸化蛋白的变化,其质谱图中均出现中性丢失峰,其中2种表达量增加,4种表达量降低,6种消失,1种新发生磷酸化.结论:CagA阳性H.pylori感染可致AGS细胞FAM50A和PQBP1蛋白发生磷酸化.所发现的13种未知磷酸化蛋白为揭示CagA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NMDA受体磷酸化调控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突触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因而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备受关注.受体磷酸化是调节NMDA受体的转运和通道特性的重要机制.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蛋白激酶可影响其磷酸化,调节NMDA受体活动的位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酪氨酸磷酸化,NMDA受体磷酸化参与了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肝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与第三外显子突变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广西南部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发地区,也是粮食受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有关.而AFB1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AFB1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用基因直接测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52例来自广西南部AFB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癌旁组织和18例非肝癌肝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未见β-Catenin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突变.β-Catenin mRNA 在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42±0.24、0.20±0.16和0.23±0.12,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肝组织(P<0.01);免疫组化染色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5.8%(29/5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19/52)](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门静脉癌栓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mRNA的表达与上述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β-Catenin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但其异常表达不是由基因第三外显子上GSK-3β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引起.
-
矿化组织特质异性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1
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之一,不同物种DMP1的分布不同.该蛋白含有一些磷酸化位点,可能与牙本质的发生与矿化有关.本文就牙本质基质蛋白1得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