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我损耗源量表的编制及测评研究生样本的信效度

    作者:唐义诚;高文斌;王经纬;王利刚

    目的:编制自我损耗源量表(EDS-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与208名研究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EDS-S的理论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选取北京市某高校801名研究生,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 =400)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部分(n=40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内部一致性检验;以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RF-S)为效标检验效标效度;2周后随机选取其中406名被试进行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量表包含48个条目,分为想法抑制、冲动控制、情绪控制、高难度任务、强制性任务、决策、社交困扰、自我呈现、拖延、未完成目标、习惯改变等11个因子,共解释68.45%的方差变异;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x2=2517.39,df=1072,x2/df=2.35,RMSEA =0.05,NFI =0.97,NNFI =0.98,CFI =0.98,IFI =0.98,GFI =0.83,SRMR=0.05);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与SRF-S得分呈正相关(r=0.15 ~0.48,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在0.65 ~ 0.91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6,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41 ~0.6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自我损耗源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我国研究生群体自我损耗源的评估.

  • 损耗敏感性量表中文版的修订与信效度研究

    作者:唐义诚;王利刚;王经纬;高文斌

    目的:对损耗敏感性量表(DSS)中文版进行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499名研究生,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 =249)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部分(n=250)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效度检验;以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RF-S)、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为效标检验效标效度;2周后随机选取其中280名研究生进行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量表中文版包含8个条目,分为认知与行为2个维度,共解释60.7%的方差变异;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双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x2/df=4.18,RMSEA=0.09,NFI=0.95,NNFI=0.94,CFI=0.96,IFI =0.96,GFI=0.96,SRMR =0.05).量表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与SRF-S的各分量表得分、DMSC-S冲动系统分量表得分、ASLEC的各分量表(除学习压力外)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55,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0,2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0.73;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2,2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46、0.58.结论:损耗敏感性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适宜在研究生群体中使用.

  • 认知失调对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作者:阳海英

    目的:探讨认知失调对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可能存在的影响,同时,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其中可能产生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方法:邀请60名大学生运动员先完成5分钟的认知失调任务,然后书面完成操控检查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测试,后完成Stroop任务.结果:(1)认知失调较无认知失调组在Stroop不匹配任务上出现了更多的错误数;(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认知失调与自我损耗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认知失调需要消耗能量去进行自我控制,进而产生了自我损耗;认知失调产生自我损耗的过程中,一部分通过认知失调降低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自我损耗;一部分通过认知失调直接产生自我损耗.

  • 大学生生活规律性与自我损耗的关系及习惯性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

    作者:王蕴慧;王利刚;张静怡;陶婷;高文斌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规律性与自我损耗的关系,并探讨习惯性行为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5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选取本科生435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中文版、自编大学生周末生活行为问卷、生活规律性自评量表,分别反映大学生的自我损耗程度、行为习惯性强度、生活规律性强度.共发放问卷435份,有效回收4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损耗、生活规律性、习惯性行为得分分别为(45.8±5.3)、(7.0±1.8)、(30.9±4.2)分.女生的生活规律性得分高于男生,大三学生的习惯性行为得分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损耗得分与生活规律性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5),生活规律性得分与习惯性行为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习惯性行为得分与自我损耗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规律性得分是自我损耗得分的预测变量(β=-0.323,P<0.01);生活规律性得分可以正向影响习惯性行为得分(β=0.348,P<0.01);当生活规律性得分、习惯性行为得分介入模型时,习惯性行为得分对自我损耗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78、-0.136,P<0.01).习惯性行为得分的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13.8%,习惯性行为得分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规律性越强的大学生自我损耗越少;生活越规律,执行习惯性行为的强度越高,习惯性行为在生活规律性和自我损耗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作者:张静怡;王利刚;高文斌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266人,采用 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改编的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问卷调查完美主义、自我损耗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以 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为中介变量,采用三步中介回归法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 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的上、下27%为分界,将受试者分为完美主义高分组(n =76)与完美主义低分组(n =75),比较两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的差异。结果 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其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5)。三步中介回归法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影响自我损耗中的中介作用显著(P <0.05)。完美主义高分组与完美主义低分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理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现实生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体的完美主义特质可以正向预测其自我损耗程度;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特质对自我损耗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展望

    作者:高倩;李晓敏;梁明明

    我国对慢性病的管理已初具成效,但针对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机制研究仍较为浅显.自我损耗理论属于心理学范畴,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加强患者的管理动机、帮助患者调整积极情绪等使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文章主要从自我损耗的相关理论出发,介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 自我损耗与情绪调控对学生健康消费选择的影响

    作者:康力;陈洁

    目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测试学生自我损耗水平和情绪调控2个因素对健康消费选择的影响.方法·以华东某高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测试自我损耗水平高低,用SSEIT情绪调控量表测试情绪调控能力高低,以及2个因素对学生健康消费选择的影响.结果·情绪调控能力弱的学生,在受到高水平自我损耗时,更倾向于选择不健康消费的产品(77%vs 18%,χ2=15.40,P=0.000);而自我调控能力强时,高自我损耗和低自我损耗无显著差异(40%vs 27%,χ2=0.91,P=0.340).克服自我损耗情境下,学生更不倾向于选择不健康的消费(32%);高自我损耗和低自我损耗在不健康消费选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69%vs 23%,χ2=11.10,P=0.001),低自我损耗和克服自我损耗选择无差异(32%vs 23%,χ2=0.51,P=0.470).结论·当学生受到不同水平的自我损耗时,在健康消费上,因为情绪调控能力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选择.对于情绪调控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倡导健康消费,同时组织观看一些给学生带来积极情绪的演出;鼓励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降低对于疲劳的敏感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在线社交网络通过点赞、转发/分享和评论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等;通过外在和内在克服自我损耗,实现健康消费选择.

  • 短时冥想对大学生自我损耗的作用

    作者:王优;黎海珊;叶晶晶;黄一彬;赵久波

    目的 探究短时冥想对大学生自我损耗的作用.方法 招募无冥想和心算经验的在校大学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分入对照组、休息组和冥想组(每组n=20).首先填写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进行第一次握力时长测试,在完成数学心算任务产生自我损耗之后,对照组直接进入第二次握力时长测试,休息组静坐5 min,而冥想干预组在音频指导下进行5 min的冥想.对心算任务的难度和打草稿冲动评分,再次填写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比较三组对象的心算任务难度和打草稿冲动评分,作答题目数和正确题目数,以及前后两次握力时长和情绪评分的改变.结果 三组心算任务难度评分、打草稿冲动、作答题目数和正确题目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握力后测时长[(71.91±24.58)s]短于前测[(91.39±37.63)s](P<0.05),休息组的握力后测时长[(81.75±25.77)s]也短于前测[(97.88±33.77)s](P<0.05),而冥想组的握力后测时长[(82.21±34.63)s]与前测[(83.11±42.45)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前后测试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改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短时冥想能够缓解大学生的自我损耗,其效果与情绪无关.

  • 自我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的影响

    作者:罗娟;王利刚;张静怡;高文斌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我控制对自我损耗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损耗双任务范式进行研究.本研究为2×2组间设计,将确诊的T2DM患者设为研究组(n=30);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n=30).然后采用抽签法将每组完全随机分配到有损耗组和无损耗组,每组各30例.有损耗组完成经典Stroop任务;无损耗组完成一致性Stroop任务,然后用Simon任务考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损耗效应.结果 T2DM组在协同条件[(8.73±6.09)个,(5.10±4.35)个,F(1,58)=7.125,P=0.010]和非协同条件[(10.60±10.10)个,(3.97±3.97)个,F(1,58)=10.890,P=0.002]中的反应错误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在协同条件[(673.33±83.54) ms,(663.18± 123.27) ms,F(1,58)=0.139,P=0.711]和非协同条件[(691.83±107.75)ms,(644.07± 106.69) ms,F(1,58)=2.964,P=0.091]中的反应时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耗组在协同条件[F(1,58)=0.821,P=0.369]和非协同条件[F(1,58)=0.231,P=0.632]中的反应错误次数均高于无损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耗组在协同条件[F(1,58)=1.623,P=0.208]和非协同条件[F(1,58)=0.806,P=0.373]中的反应时长均高于无损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被试类型与试验条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 T2DM患者处于慢性损耗状态,自我控制会增加自我损耗,使其自控能力下降,导致管理有一定困难.

  • 留学生自我损耗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经纬;高文斌;唐义诚;王利刚

    目的 探讨留学生自我损耗源与自我损耗后效与中国学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人口学信息问卷、自我损耗源量表、自我损耗后效量表),对647名中外硕士研究生自我损耗状况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①留学生在自我损耗后效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中国学生[(83.59±25.97)分,(67.39±25.46)分,P<0.01].②留学生在自我损耗源量表得分上要显著高于中国学生[(132.71±19.89)分,(104.15±33.02)分,P<0.01].③对于中国学生,社交困扰、高难度任务、想法抑制、强制性任务等与自我损耗后效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2adj=0.584,R2adj=0.450,R2dj=0.624,R2adj=0.615,P<0.05),具有较强的预测力;对于留学生,社交困扰、决策、强制性任务等与自我损耗后效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2adj=0.698,R2adj=0.603,R2adj=0.668,P<0.05),具有较强的预测力.结论 留学生的自我损耗风险与自我损耗程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学生.对于中国学生,社交困扰、高难度任务、想法抑制、强制性任务等自我损耗源与自我损耗后效关系密切;对于留学生,社交困扰、决策、强制性任务等自我损耗源对自我损耗后效关系密切.

  • 研究生自我损耗后效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作者:唐义诚;高文斌;王经纬;王利刚

    目的 编制自我损耗后效量表(EDA-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自我损耗后效量表.选取北京市某高校801名研究生进行初测,2周后随机选取其中406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 量表包含38个条目,分为情绪调控困难、社交退缩、低效能感、工作记忆减退、低加工流畅性、工作倦怠、疲劳、躯体不适、低坚持性等9个因子,共解释72.09%的方差变异;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x2=1744.62,df=629,x2/df=2.77,RMSEA=0.06,NFI=0.98,NNFI=0.98,CFI=0.98,IFI=0.98,GFI=0.85,SRMR=0.05);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SRF-S得分呈正相关(r=0.31~0.59,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73~0.91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0,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26~ 0.57.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自我损耗后效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适合用于评估青少年的自我损耗程度.

  • 不同事件卷入度下自我损耗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作者:齐晓栋;张大均

    目的: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不同事件卷入度下自我损耗对态度改变和思维偏好的影响.方法:以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损耗,非损耗)×2(高卷入度,低卷入度)的实验设计,让被试完成损耗或非损耗任务后,阅读与其已有观念相反、卷入程度不同的说服信息,再测量其态度,考察自我损耗及卷入程度对个体说服后态度、思维偏好的影响.结果:事件卷入度与自我损耗对说服后态度及思维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事件卷入程度高时,自我损耗对态度变化及思维偏好没有显著影响;卷入程度低时,自我损耗显著影响了态度变化及思维偏好,自我损耗后的个体更容易被说服,产生更多与说服信息一致的看法.结论:高事件卷入程度可以起到弥补自我损耗的作用,使个体更倾向于保持原有态度.

  • 自我损耗对情绪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影响

    作者:李博;赵笑梅

    目的:探讨健康个体受到自我损耗后情绪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变化.方法:将60名健康个体随机分配到损耗组和控制组中,首先采用Stroop颜色辨别范式令损耗组被试自我损耗,控制组实施匹配的无关任务,然后采用自传体记忆测验(AMT)测量两组被试情绪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控制组来说,损耗组在AMT中表现出自传体记忆具体性降低的特点;在排除了心境水平的影响后,积极词和消极词所提取的自传体记忆具体性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健康个体受到自我损耗后会使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降低,且线索词诱发的情绪对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 员工的睡眠质量:组织行为学的视角

    作者:林梦迪;叶茂林;彭坚;尹奎;王震

    睡眠作为人类恢复和储存资源的重要生理过程, 近年来得到组织行为领域的广泛关注, 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睡眠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既包含与睡眠相关的定量成分, 也包含个体对睡眠状况的主观评价.目前, 研究发现, 个体特征(年龄、个人家庭和情感特质)和工作特征(工作要求、控制和支持)可有效预测员工的睡眠质量, 而睡眠质量又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安全、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工作绩效和道德行为.自我损耗理论是解释睡眠影响工作态度、行为的核心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推进:从人与环境交互挖掘员工睡眠的影响因素, 从恢复体验视角探索睡眠影响工作的边界条件, 以及对比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差异化影响效果.

  • 自我控制的奖励模型与神经机制

    作者:窦泽南;方圆;周伟;乔志宏

    随着近几年研究的进展,对于自我控制的有限资源模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争论:血糖的具体作用机制不清晰,自我损耗效应重复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没有考虑到个体的信念、意愿等心理因素.在各种竞争模型中,行为经济学的决策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行为实验的结果,也有来自神经机制上的大量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对自我控制现象加以研究,并重点关注自我控制特质的神经机制和来自先天后天的影响因素.

  •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作者:于斌;乐国安;刘惠军

    自我控制是人们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的反应,有意识地掌控自己行为方向的能力.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的执行会消耗有限的心理能量.力量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冲动行为、人际交互以及决策和判断等领域的研究,影响自我控制力量的因素包括人格和个体差异、情绪和动机以及自我控制训练等.自我损耗与疲劳感的区别、动机和信念在自我损耗中的作用以及力量模型的应用价值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 自我损耗:理论、影响因素及研究走向

    作者:谭树华;许燕;王芳;宋婧

    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的过程称为自我损耗,自我损耗是生活中诸多的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几年,自我损耗理论在发生领域、损耗状态的时限和内在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对自我损耗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集中于认知、情绪及人格特质等领域;自我损耗后效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应用化的趋势.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自我损耗的机制,对影响因素和损耗后效上存在的争议进行澄清,并在测量工具上寻找突破以满足理论的发展需求.

  • 自我损耗对工作场所安全的影响及缓解途径

    作者:潘爱玲;胥遥山;李永娟

    员工安全行为是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会对安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拟借鉴自我控制资源有限模型,结合行为和生理指标,探讨工作要求和辱虐管理通过损耗个体自我控制资源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从特质自我控制和自动化安全趋近倾向两个角度探索上述效应的缓解机制.此外,研究拟采用心率变异性作为自我损耗的生理测量.研究有助于从自我控制资源的角度理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和缓解方法.

  • 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的元分析

    作者:项明强;张力为;张阿佩;杨红英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及其调节变量.通过中英文文献搜索,共纳入31篇文献和37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13.结果:(1)总体效应量检验发现,运动任务中的自我损耗为中等效应量,d=0.55,95%CI为[0.39,0.71];由于存在发表偏倚性,该中等效应量可能会被高估.(2)调节变量检验发现,自我损耗效应量较少受研究对象来源、研究对象类型和运动任务类型的影响;但受损耗任务类型和技能型任务中压力情境的影响.(3)执行运动任务时,主观体力感、心率和肌电等指标不存在自我损耗效应.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自我控制资源的领域普遍性以及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与注意控制理论整合的观点.未来研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拓展运动任务中自我损耗应对和自我控制训练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