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长期观察

    作者:李丹;毕龙;刘民;金静;吕荣;王军;白建萍;吴拮;李静;刘崟;胡蕴玉

    目的 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 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 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经皮注射外源性BMP和DCN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昕光;毕郑钢

    目的 经皮注射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核心蛋白多糖(DCN),观察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两种因子治疗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选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不连动物模型,将10只兔的20条桡骨随机分成4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1)BMP-2组;2)BMP-2+DCN组;3)DCN组;4)空白组.通过影像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测比较骨不连接区的成骨效果.结果 X线检查骨不连区有骨吸收、断端硬化、髓腔封闭及少量不规则骨痂.外源性注射成骨因子4周后,镜下观察BMP-2+DCN组的骨不连接区组织成骨较其他3组明显.影像学观察注射BMP-2组和BMP-2+DCN组肢体骨折区成骨量明显增多,DCN组和空白组则较少.生物力学检测,空白组与DCN组的压缩刚度及大负荷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BMP-2组与BMP-2+DCN组;BMP-2+DCN组的刚度与大负荷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BMP-2复合纤维蛋白胶具有较好的骨诱导作用,可作为BMP-2理想的载体之一.骨不连接区联合应用BMP和DCN局部注射治疗较单独应用BMP的效果明显,能促进骨不连接区陈旧性组织成骨,单独使用DCN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骨不连 BMP DCN 骨诱导
  • 藻酸钙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张晓明;李冉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红骨髓及藻酸钙凝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在大白鼠股后肌群分别注入CaAG-BMP-RBM、CaAG-BMP、CaAG,按1、2、4周三个时间点进行大体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及AKP检测,比较各组间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CaAG-BMP-RBM组凝胶复合物有较多的新生软骨和骨形成,AKP活性各组比较显示CaAG-BMP-RBM组强,且于第2周高.结论 CaAG-BMP-RBM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

  • 骨质疏松状态下骨诱导生长因子的改变

    作者:田敏;孙磊;陈晓亮;胡有谷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特别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易发生髋部和脊柱等部位的骨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动物实验表明,骨质疏松妨碍骨折愈合[1,2],原因颇多,尚未完全阐明.现代骨折愈合的观念是骨诱导和骨传导,骨诱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骨诱导离不开骨诱导生长因子的中介,这些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s)[3].现就骨诱导生长因子的功能以及骨质疏松状态下这些生长因子的化进行综述.

  • 羟基磷灰石、红骨髓、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王育才;卢小虎;杨大志;李珍生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红骨髓、羟基磷灰石及纤维蛋白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诱导成骨活性.方法在大白鼠股后肌群分别植入(1)红骨髓(RBM)、(2)纤维蛋白-红骨髓复合物(FS-RBM)、(3)纤维蛋白-羟基磷灰石-红骨髓复合物(FS-HA-RBM)、(4)纤维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物(FS-HA)、(5)纤维蛋白-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FS-HA-BMP)、(6)纤维蛋白-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复合物(FS-HA-BMP-RBM),按1,2,4周三个时间点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及ALP检测,比较各组间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FS-HA-BMP-RBM组复合物有较多的新生软骨和骨形成.各组ALP活性比较显示,HA-FA-BMP-RBM组强,且于第2周高.结论 FS-HA-BMP-RBM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

  • 人类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病理学

    作者:孙世荃

    大段异体骨移植主要用于肢体肿瘤术后保肢.大段骨的愈合包括植入骨与宿主骨间的连接和植入骨的内部改建.连接和改建都要从骨掺入开始.骨掺入指宿主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产生新骨将植入的供体死骨穿插包绕爬行取代.研究人类大段骨移植愈合过程的佳手段是把植骨失败或死亡后回收取出的大段骨作病理学观察并与临床和X线检查所见相比较,以便给出对临床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资料.

  • 骨膜原位成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作者:谢利娜;潘巨利;黄欣;陈仁吉;郭文锦;田欢;王东胜

    目的 动态观察并验证骨膜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去除骨膜组和保留骨膜组,每组6只,均制备下颌骨体10 mm×8 mm全层骨缺损,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结果显示,第4、8周时保留骨膜组的成骨速度、新骨量及骨密度均优于去除骨膜组,第2周时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保留骨膜组后期出现少量中央成骨,去除骨膜组整个观察期间主要为边缘成骨.第2周时两组间新骨生成面积无明显差异,第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骨膜能促进成骨,手术1个月后骨膜成骨的效果更明显.

  • 载体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形成的影响作用

    作者:杨秀文;刘洪臣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在骨修复和骨再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单纯BMP在体内扩散太快,易被蛋白酶分解,且不能提供支架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可充当BMP的载体的生物材料.载体的作用是:1)典型的缓释系统,控制BMP的迅速扩散;2)由于骨形成仅发生于载体的表面,因此载体也是细胞分化的支持结构;3)影响BMP的成骨方式.为了使BMP的成骨作用发挥的更持久和稳定,近来一些学者研究载体的理化性质和几何结构对于BMP的影响,以探索载体在BMP诱导骨形成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1-4].

  • 骨多肽生长素与珊瑚骨诱导鼠额面骨再生的研究

    作者:邓芳成;云蔓

    我们以探讨骨多肽生长素(bone active polypeptide,BAP)和珊瑚骨的应用前景为研究目的. 1. 材料和方法: 体重25 g昆明小鼠48只,雌雄各半. 随机分2组,均在小鼠额面骨制成3 mm ×2 mm×1 mm骨缺损区.实验组置放BAP和珊瑚骨,对照组置放珊瑚骨.

  • 诱导性生物材料与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张玉峰

    牙周再生是临床牙周治疗中的一大挑战,使用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实现良好的牙周再生.诱导性生物材料是指能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材料,此类材料可诱导机体内的干细胞或再生所需的前体细胞迁移到组织缺损部位,进而增殖、分化,达到组织再生的目的 ,如骨诱导材料可诱导牙槽骨等骨组织再生.本文将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与笔者新的研究,从自体骨、人源性生长因子、釉基质蛋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靶向性骨诱导材料5个方面阐述诱导性生物材料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

  • 人工骨诱导根尖孔成形一例

    作者:桂和明;林仕英

    根尖孔发育不全,以往均采用氢氧化钙制剂诱导,利用氢氧化钙的强碱性抑制细菌,中和细菌代谢产物,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根尖组织细胞的分化形成牙本质和牙骨质.

  • 球帽附着体种植覆盖全口义齿在下颌无牙领的应用

    作者:沈倍勇;郑苍尚;周琦

    目的:了解球帽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及脱钙人牙基质材料(DDM)在牙槽骨萎缩的下颌无牙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Frialit-2及Xive种植系统及骨又生-脱钙人牙基质材料(DDM)同期对17例牙槽骨萎缩的下颌无牙颌进行2枚种植体支持固位式球帽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结果:经过1~2年的临床观察,种植体稳固,义齿功能优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严重萎缩牙槽嵴的下颌无牙颌患者,采用脱钙人牙基质材料(DDM)及种植覆盖总义齿进行修复,能有效地恢复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 人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在颌骨囊肿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章禾;李军;林松杉;韩亮;刘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骨形成蛋白在颌骨骨腔填塞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颌骨含牙囊肿、根尖囊肿患者8例,手术后用骨形成蛋白填塞骨腔5例,3例不填塞任何材料作对照,术后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并于术后1、3、6月拍X线照片观察颌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植入骨形成蛋白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X线照片随访观察所见,相同随访时间内植入骨形成蛋白的患者术后颌骨愈合状况要优于没有植入骨形成蛋白的患者.结论骨形成蛋白作为骨形成诱导因子,应用在由于颌骨囊肿、根尖囊肿导致的颌骨缺损区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骨愈合的能力.

  • 体外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转化为成骨前体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玉强;王伟;范明;刘淑红;张力;孙亮

    目的:探讨大鼠成肌细胞体外能否转化为成骨前体细胞.方法:从新生大鼠骨骼肌分离单细胞,体外培养,运用差速贴壁法和(或)酶消化法纯化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培养液进行诱导,3周后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其指标包括: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其活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实验数据采用SAS 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肌细胞诱导后,细胞增殖减缓,相邻细胞聚集呈层状排列,诱导7 d可见胞浆有少量不透光结节,诱导2周结节增多,3周时胞浆内可见大量不透光结节,对照组成肌细胞融合成有收缩性的肌管.诱导后的成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诱导3周时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大鼠成肌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诱导后能够转化为成骨前体细胞.

  • 淫羊藿苷增强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黄双英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犬肌内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作用的影响,并从生物学和材料学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eagle犬背部肌内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片,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取材,观察其孔隙内组织长入情况;相应动物血清部分被用于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以初步了解血清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与材料骨诱导性能的关系;另一部分被用于浸泡双相磷酸钙陶瓷,SEM观察其浸泡后不同时间的表面形貌,以初步了解上述作用的材料学机制.结果 淫羊藿苷以50mg/kg剂量经口给予,既可使材料中类骨组织的形成时间提前;植入8周情况下,淫羊藿苷组材料中出现类骨组织的孔隙率和类骨组织的面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淫羊藿苷不仅能促进肌肉内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且可能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终骨化;淫羊藿苷可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水平,表明其对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调控可能是其增强材料骨诱导性能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以淫羊藿苷含药血清浸泡材料,结果显示可强烈影响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及形貌特征,可能是其增强材料骨诱导性能的重要材料学机制.结论 淫羊藿苷可通过调节血清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植入体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等机制,影响犬肌内植入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能力.

  • 珍珠层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桐军;吴东

    由于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各种限制,采用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珍珠层位于贝壳的内层,由有机质支架包绕文石型碳酸钙构成.许多研究发现其在构造和力学强度上与皮质骨相似.珍珠层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通过骨传导和骨诱导机制,促进新骨形成.现就珍珠层与成骨相关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多孔金属骨科内植物改良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永庆(综述);李琪佳;王志强(审校)

    骨科植入物与周围宿主组织的生物学界面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其佳效果包括骨内生长、刺激成骨、血管生成以及改善机械稳定性。理想的初始和翻修骨科承重金属植入物应高度多孔,并可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改进方法诱导干细胞生长和成骨分化,改善骨整合和骨诱导,同时抑制炎症和感染。新型生物、化学和机械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以控制和改进植入物-骨界面,从而提高长期的临床疗效。

  • 制备载BMP-2活性肽新型可降解水凝胶及诱导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晶晶;方真华;黄若昆;肖凯;李静;谢鸣;勘武生

    目的 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多肽P24复合于聚三甲基碳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三甲基碳酸酯(PTMC11-F127-PTMC11)凝胶材料上,测定BMP-2活性多肽P24体外释放曲线是否符合缓释要求.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植入大鼠骶棘肌内,观察异位成骨情况.方法 将P24复合于不同质量分数(16%,20%,25%)的PTMC11-F127-PTMC11凝胶材料成形后,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释放的多肽;将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植于大鼠骶棘肌,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检测.结果 根据BCA法检测结果绘制释放曲线分析,质量分数为16%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突释效应较质量分数为20% 、25%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突释效应大,后2者在突释效应后释效均匀,可持续释放1个月左右,累积释放97.4%.第4周取材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示一定量不成熟、散在的针状骨小梁组织;第6周可见骨小梁增宽增粗,骨陷窝细胞增多.结论 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缓释要求.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在大鼠体内能平稳释放活性多肽,使BMP-2活性多肽在体内能发挥其诱导成骨活性,PTMC11-F127-PTMC11凝胶在体内引起炎症反应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合适的载体材料.

  • 可吸收生物活性骨诱导材料治疗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实验研究

    作者:刘智华;袁展程;胡庆柳

    目的 观察可吸收生物活性骨诱导材料修复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ONFH)的效果.方法 大白兔30只,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每次剂量为7.5 mg/kg,每周2次,注射18周,制备ONFH模型.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10只.实验组于骨坏死处植入可吸收生物活性骨诱导材料人工骨;对照组1灌喂生脉成骨胶囊;对照组2于坏死处不加任何植入物.分别于植人材料之后的2、4、8周通过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评判骨坏死的发展及治愈情况.结果 实验组骨坏死之塌陷处被修复,且松质骨和皮质骨再生,骨坏死基本愈合,植入的人工骨被逐渐降解吸收;对照组1也有部分骨组织血管骨髓修复再生,少许新骨生长,延缓了骨坏死的进程;而对照组2骨坏死塌陷处无任何骨组织再生,且进一步恶化.结论 该可吸收生物活性骨诱导材料不仅能替代自体骨作为移植物,还具有抑制骨坏死发展的功能,有望用于临床治疗Ⅱ期及较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替代疗法.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杏兰;程祥荣

    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形成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其与其它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27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