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噬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自噬(autophagy)是由Ashford和Porter在1962年发现细胞内有"自己吃自己"的现象后提出的,是指从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1].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其所起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的研究尤其如此,值得关注.
-
治疗口腔溃疡的双层膜复方制剂的研制
目的 研制剂型更适合治疗口腔溃疡的双层膜药物制剂.方法 通过预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出空白隔离层和药物层膜剂处方,用匀浆流延成膜法制成双层膜剂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以2.5%乙基纤维素乙醇液作为空白隔离层成膜液、以1%壳聚糖、2%明胶、pH 6.5的水溶液作为药物层成膜液制成的双层膜剂,外观性状良好,空白隔离层无生物黏附性,不溶于唾液,能保护药物层药物不受唾液影响,使药物单侧释放,膜其他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符合临床需要.结论 本实验研制的双层膜制剂结构合理、质量可控、适合口腔溃疡的局部治疗.
-
exosomes: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exosomes是一类起源于内吞体系统并被排出于细胞外,直径在40~l00nm之间的双层膜性囊泡》[1].exosomes可以由包括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2~6].早在1981年由Trams等[7]在研究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脱落小体的5’核苷酸外切酶的活性时发现并被加以描述.exosomes含有大量与其来源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做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释放的exosomes[8~13].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s含有肿瘤共同抗原、热休克蛋白等重要的免疫分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抗肿瘤的作用,且其做为肿瘤疫苗的一种,较DC疫苗有明显的优势,其做为一种新的肿瘤排斥抗原的来源,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
自噬及其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自噬是一种在细胞内清除绝大多数长半衰期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降解过程,包裹着细胞质和细胞器的双层膜的自噬泡和溶酶体融合,并对胞内成分进行降解.自噬功能障碍会导致各种神经变性疾病,病理学主要表现为异常蛋白质的聚集,神经变性疾病中,自噬对于降解错误折叠和聚集蛋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
自噬参与免疫应答调控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古老且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早由Ashford和Porten于1962年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人的肝细胞在加入高血糖素后出现的自食(Self-eating)现象而被发现[1].后来人们将该现象命名为自噬.其通过双层膜包裹部分胞浆和细胞内需要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后者随之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终将所包裹的内容物降解.
-
双层膜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可吸收膜与不可吸收膜联合应用修复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颗Ankylos种植体植入37例患者牙槽嵴较狭窄的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均有不同程度螺纹暴露,形成的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弱。植入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表面覆盖钛膜,钛钉固定,将胶原膜覆盖在钛膜表面,松解骨膜,严密缝合创口。结果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创口裂开钛膜外露,钛膜暴露率为5.4%。所有种植体唇侧均无种植体螺纹暴露。结论钛膜和胶原膜的联合应用可显著减少钛膜的暴露率,推迟钛膜暴露的时间,使得成骨效果更具可预测性,使覆盖其上的牙龈组织外形轮廓理想,从而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和理想的生理功能。
-
运动与自噬的关系进展研究
近年来,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自噬(autophagy)引起科学家们广泛的注意,相对于之前发现的程序性死亡形式-凋亡,人们将自噬命名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细胞通过单层或双层膜包裹自身受损的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经过多种酶的消化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1].这是细胞的一种自我调节,它对于细胞自身内环境的稳定和维持细胞存活、更新、物质再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细胞自噬方式主要有三种:1)大自噬,是自噬形式中普遍,它是由内质网来源的单层膜凹陷形成杯状双层膜样的分隔膜,进而完全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接着与溶酶体融合,自噬体内细胞物质如细胞器被溶酶体酶溶解[2];2)小自噬,主要是溶酶体的膜直接包裹如长寿命蛋白并在溶酶体内降解;3)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与前面两种自噬方式不同,它主要是胞浆内蛋白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被溶酶体酶消化,整个过程不需要囊泡的参与[3].
-
自噬对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双重作用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机制[1,2].在自噬发生过程中,来源不明的单层膜凹陷形成杯状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细胞质和细胞器部分,形成有双层膜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自噬体随之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胞物质被溶酶体酶降解,降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参与物质的再循环.
-
免疫相关的三磷酸鸟苷酶家族结构及其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作用进展
自噬是细胞通过单层或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并进行多种酶的消化及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对这种合成与降解的精细调节,对维持细胞的自身稳态有重要意义[1-2].同时,通过自噬,真核细胞也可以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性反应过程中以及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三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理分析
例1,女,25岁,阵发性胸骨下段、上腹胀痛7d,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BP 166/76mmHg.入院次日凌晨突然死亡.病理检查:心包腔内充满370ml血液及血凝块,主动脉起始部外膜向外膨出,偏中央有0.5cm线形裂口,中膜自主动脉瓣缘始向远端分层剥离,形成夹层腔,纵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达腹主动脉膈下12cm处,其剥离面宽窄不一,占周径的60%~100%,内膜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各有1个完全或不完全的横裂口,剪开时内层呈套管状或片块状翻卷,切片示双层膜粘液变性,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肿胀,排列方向紊乱,外膜充血、出血,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
Bio-Oss(R)在颌骨囊肿术后骨修复的应用探讨
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质缺损所遗留的死腔不仅导致创口延期愈合,还为后期种植或义齿修复带来不便,常用的消灭死腔的方法有碟形手术、血块充填法、囊腔植骨术、生物材料置入及袋形缝合术等[1].近年来应用生物材料修复颌骨囊肿摘除术后的骨质缺损的报道,但对其应用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深入探讨者甚少.本次研究应用Bio-OssR(天然多孔骨无机材料)及Bio-GideR(组织再生用可吸收双层膜)修复颌骨囊肿造成的颌骨骨质缺损,评估术后颌骨骨质缺损区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
双层口腔溃疡膜的制备工艺及释放度研究
目的 制备中药黄柏提取物双层口腔溃疡膜,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流延法制备双层膜,以海藻酸钠浓度(A)、海藻酸钠/氯化钙比例(B)、壳聚糖用量(C)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保护层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并计算体外释放度.结果 所制膜性状良好,保护层处方确定A为2.0%,B为1∶2,C为10mL.盐酸小檗碱浓度线性范围为0.2~2.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值为0.85%.双层膜可持续释药6h,3h体外累积释放度83.42%.双层膜可持续释药6h,3h体外累积释放度83.42%.结论 所制膜剂设计合理,工艺简单可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制霉菌素口腔双层贴膜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制霉菌素口腔双层贴膜并建立其质量考察方法.方法 采用乙基纤维素作为空白隔离层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成膜材料制备含药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制霉菌素的含量.结果 制霉菌素在1.02~20.4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2%,(RSD=0.32%,n=6).结论 该膜剂制备方法简单可行,质量可控.
-
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噬是细胞通过单层或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并进行多种酶的消化及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对这种合成与降解的精细调节,对维持细胞的自身稳态有重要意义.自噬分为三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细胞的自噬清除或降解异常聚集的蛋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
制霉菌素口腔贴膜的处方优选
目的 优选制备制霉菌素口腔双层贴膜的优处方.方法 选择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壳聚糖作为载药膜的成膜材料,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筛选处方,以膜的外观、粘附力、口腔粘附时间为考察指标,选择载药膜的优处方,同时考察不同浓度乙基纤维素空白膜的外观、柔韧性、脱膜性和铺展性,选择空白膜的优配方.结果 2.5%乙基纤维素乙醇液作为空白隔离层成膜液,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2∶1∶1)制成的含药膜为优处方,粘附力适中,外观性状良好.结论 乙基纤维素-制霉菌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口腔双层贴膜可作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新型颊膜给药制剂.
-
复方龙血竭口腔溃疡双层膜的研制
目的:研制剂型更适合治疗口腔溃疡的双层膜药物制剂.方法:通过预试验和L9 (33)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口腔溃疡双层膜处方,用匀浆流延成膜法制成双层膜剂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以2.5%乙基纤维素无水乙醇液作为空白隔离层,1.5%的壳聚糖和2.0%的明胶以1∶1配比作为药膜层得到的双层膜剂,外观性状及性能良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可用作复方龙血竭口腔溃疡双层膜的制备.
-
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一例
患者女,38岁,因停经34周阴道不规则出血2月,临床诊断前置胎盘作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小于妊娠月份,胎头位于脐上,双顶径7.1cm,头环不完整,头忱部颅骨强回声局部中断,于颅骨回声中断处向外膨出一分叶状囊性包块,大小约8×4cm,囊壁为双层膜样结构,纵断面包块内见放射状分隔回声,胎儿颅内中线结构偏移,一侧脑室扩张(见图1),胎儿其余部分未见异常.胎盘位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子宫颈内口,羊水分布正常,大深度4.0cm.胎儿脐动脉VS42.9cm/s,VD 10.9cm/s,S/D值3.9.超声提示:晚孕宫内单活胎.胎儿脑膜膨出,脑积水.胎盘低置,胎儿脐动脉指数增高.
-
卵磷脂/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1 前言抗凝血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一大领域,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有些材料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一种理想的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与血液接触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二是人们对材料的设计(结构和功能)只停留在对抗凝血有利的某个侧面,如亲水化处理[1],设计表面微相分离结构[2]等,从而得不到理想的抗凝血材料,我们知道血管是理想的抗凝血材料,其中它的内膜直接与血液接触,具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组成内膜的细胞膜主要由卵磷脂等两亲分子构成的LB双层液晶膜,这种膜结构具有亲水性,流动性,传质性能好,荷负电性,无抗原性等特点,如果我们模仿该结构,在材料表面设计卵磷脂LB双层膜,其抗凝血性应大大改善,本文拟以通用聚合物膜与卵磷脂结合来初步探讨设计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