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二例
例1男,54岁.2003年2月因"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后用霉酚酸酯及新山地明等抗排斥药,并予抗病毒及化疗.2005年2月16日因"阵发性头痛10余天,影像学检查发现"额叶占位"收入我院.体检: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左侧额叶见2.8 cm×3.9 cm占位病灶,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周围见大片水肿,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临床考虑"肝癌脑转移"行额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额叶皮层额下回处见一3.0 cm×3.5 cm肿瘤,呈紫红色,质中,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水肿带.
-
肺肌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性,52岁,1998年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长期服用新山地明+霉酚酸酯(骁悉)+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有病史记录的急性排斥2次.本次因高热2 d于2005年9月28日在我院就诊,胸片示肋骨多处膨大,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CT示肋骨肾性骨病改变,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予调整新山地明剂量,更昔洛韦+左氧氟沙星2周并用氟康唑1周联合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查痰培养、痰找抗酸杆菌等病原学检查均阴性.
-
肾移植术后成功妊娠并自然分娩1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30岁,孕1产0,主因"肾移植术后3年,宫内孕36周,无应激试验(NST)不满意",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3年前患者因"出现蛋白尿10余年,血肌酐升高并行血液透析治疗1年余"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于我院泌尿外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放置在右髂窝内,术后予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环孢素A+晓悉+甲强龙+强的松),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第3天肾功能明显改善,第9天肾功能正常.出院后坚持药物治疗,肝肾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内,经泌尿外科医师同意后妊娠.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4年10月1日,预产期2005年7月8日.妊娠时坚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新山地明75 mg每日2次,依木兰嘌呤50 mg每日1次,泼尼松5 mg每日1次.
-
环孢素A pH敏感性纳米粒的制备与大鼠口服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环孢素A(CyA)pH敏感性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与口服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扩散技术(QESD)制备CyA pH敏感性纳米粒;经大鼠灌胃给药,HPLC法测定全血药物浓度,计算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经3P87程序拟合,确定Cy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二室模型;与Neoral微乳相比,CyA-E100,CyA-L100,CyA-L100-55和CyA-S100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4.8%,115.2%,113.6%和132.5%.结论经统计分析,CyA-S100纳米粒可以显著改善CyA的生物利用度(P<0.05),而CyA-L100-55纳米粒,CyA-L100纳米粒和CyA-E100纳米粒与Neoral微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H敏感性纳米粒有望成为促进蛋白、多肽类药物及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有效载体.
-
环孢菌素的不良反应
环孢菌素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肾脏、肝脏、心脏和其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等疾病.目前市售的新山地明、赛斯平、田可、强盛胶囊、丽珠环明软胶囊等都为环孢菌素.由于环孢菌素存在个体差异较大,不良反应明显,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多,治疗窗狭窄等问题,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
-
用大剂量环孢素治疗激素不敏感急性排斥的体会
目的:探讨环孢素替代生物制品作为抗激素急性排斥的二线药物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13例对激素不敏感急性排斥患者行环孢素冲击治疗(9~10mg·kg·d共用3 d,然后逐渐减量).结果:13例激素不敏感急性排斥者经大剂量环孢素冲击治疗后,10例有效,其血清肌酐值与急性排斥后及激素冲击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效率达76.9%.结论:环孢素可替代生物制品作为抗激素急性排斥的二线药物应用于临床.
-
新山地明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新山地明(Neoral)是CsA的改良剂型,目前已成为各种器官移植的主要免疫抑制剂.随着我国肝移植的迅猛发展,使用新山地明者日渐增多,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必要进行总结.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我所中心32例初次肝移植者使用新山地明的情况
-
C2监测,优化肝移植中新山地明用药方案
环孢素A(cy closporine,CsA)作为移植免疫抑制剂之重要基石,已在全球范围多种器官移植领域广泛应 用.近年,环孢素A(商品名山地明)微乳化(cyclosporine microemulsion)即新山地明 (Neoral,NEO)的设计使CsA的口服应用更方便、剂量更精准、生物利用度增加、疗效更满意,主要表现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率明显降低.口服剂型的CsA是以蓖麻油为溶剂 ,吸收依赖胆汁并受饮食的影响,生物利用度较低,清除率高,急性排斥反应产生的危险性 就会增高[1];同时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性很大,也会增加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2] .Neoral的微乳化使该药吸收良好,达到更高水平的药物暴露,生物利用度明显增高,不受 胆汁和饮食的影响,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性降低,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和可监测性.
-
环孢素A固体分散体与纳米结晶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
分别以流化床法和超声共沉淀法制备了环孢素A(1)的固体分散体与纳米结晶悬液.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优化得纳米结晶悬液的处方:药物与泊洛沙姆407质量比为1∶1,采用乙醇为有机相溶剂,540 W超声1 min.分别考察了固体分散体与纳米结晶的体外溶出和在Beagle犬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两者在30和40 min时溶出率达到90%,溶出速率均比原药快.与新山地明相比,固体分散体和纳米结晶悬液在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0.8%和25.3%,表明固体分散体比纳米悬液对环孢素A具有更好的促吸收作用.
-
剂量对新山地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新山地明(Sandimmun Neoral,SN)是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CsA,商品名山地明)的新型微乳制剂.该制剂吸收稳定,达峰时间短,峰值高,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1] .在肾移植患者中给予同等剂量的新山地明或山地明后,前者峰浓度增加了约70%,曲线下面积增加了约25%[2],不良反应亦明显增多和加剧.为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并使SN在体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浓度,作者研究了在相同总剂量下按不同给药方案分次服用新山地明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以期为临床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减小毒副反应提供参考.
-
两组环孢素A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造血衰竭密切相关,免疫抑制剂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CsA)有一定疗效,特别是CsA被认为是治疗再障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本研究回顾性总结近年来用CsA(新山地明,赛斯平)合并雄激素治疗的38例再障患者,比较两者的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
新山地明C-2监测法
介绍新山地明C-2监测法,重新评估C0法.经各移植中心试验研究认为,C-2监测值代表新山地明吸收变异值,在初次给药的5d内每毫升每小时应达到4400~5500ng,否则急性排斥或慢性排斥增加或移植肾失功程度加大.C-2与AUC相关性好,并介绍了各种脏器移植不同时段的目标水平及调整剂量的计算公式.
-
移植肾假性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性,2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于2002年9月29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配型良好,供肾为整体灌注摘取,手术顺利,术中45 s后移植肾开始排尿.术中及术后第1、2天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 g、0.5 g、0.5 g,环磷酰胺200 mg,术后第3天给予新山地明、骁悉、强的松三联抗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第1天尿量为8 700 ml,4 d后尿量维持在2 000~3 000 ml,血肌酐于第4天降至94 μmol/L,1个月后复查移植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正常出院.术后患者病情平稳,于术后90d无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尿量由2 500 ml在2 d内减少至800 ml,当时无发热,植肾区无明显胀痛不适,血压140/90 mmHg,查血肌酐升高至270 μmol/L.植肾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植肾血流明显减少,肾动脉吻合口附近一囊状结构,其中有快速血液涡流团,且囊壁不规则,考虑假性动脉瘤可能.
-
两种环孢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对照研究
我们于2002年7月至9月对32例稳定期肾移植受者进行了改进型环孢素(商品名:金格福;美国雅培公司生产)与微乳化环孢素(新山地明;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安全性的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本试验旨在比较口服金格福与新山地明在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中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报告如下:
-
腹腔开窗内引流术治疗移植肾肾周囊肿一例
患者,男性,54岁.2个月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术前1 d开始服环孢素A(新山地明)10 mg·kg-1·d-1;术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0.1 mg·kg-1·d-1、霉酚酸酯(MMF)1.5 g/d、泼尼松(Pred)30 mg/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规律性间断血液透析治疗2周后,肾功能于术后第20 d逐渐恢复正常,多次复查移植肾彩色B型超声波示:移植肾大小正常,移植肾周无积液.出院后继续上述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并定期复查肾功能、FK506血浓度.
-
肾移植早期应用环孢素引起尿路刺激症状二例
环孢素A是肾移植术后常用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使用环孢素微乳剂(新山地明)初始剂量一般为6~8 mg@kg-1@d-1,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0.208~0.374μmol/L之间.我院近4年共有140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服用常规剂量环孢素,出现神经毒性反应21例.其中2例突出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排除尿路感染或尿管刺激等因素,我们认为是药物神经毒性所致膀胱功能紊乱.调整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
-
肾移植患者应用微乳化环孢素后监测血药谷浓度、峰浓度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对应用微乳化环孢素(又称新山地明,sandimmun neoral)的肾移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比较监测血药谷浓度(C0)和峰浓度(C2)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2例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Ⅰ组(62例)和Ⅱ组(60例),两组均采用微乳化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MMF)+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两组分别以C2、C0作为微乳化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及调整剂量的指标.Ⅰ组微乳化环孢素的C2目标浓度:3个月内为1 200~1 400 ng/ml,3~6个月为900~1 200 ng/ml.Ⅱ组微乳化环孢素的C0目标浓度:3个月内为250~350 ng/ml,3~6个月为200~250 ng/ml.比较两组移植术后3个月内(术后1周、2周、4周、12周4个时点)微乳化环孢素 C0、C2值,并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0~12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比较急性排斥反应(AR)与非AR患者的C0、C2值及AUC0~12.记录微乳化环孢素相关肝、肾毒性反应时血药C0、C2值,并与AUC0~12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微乳化环孢素C0值与AUC0~12无相关(r=0.41,P>0.05),C2值与AUC0~12呈正相关(r=0.87,P<0.05).Ⅱ组AR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28 %比7 %,P<0.05).AR患者的微乳化环孢素 C0平均值在目标浓度范围内,但C2值明显低于非AR患者,且AR患者的AUC0~12明显低于非AR患者(P<0.05~P<0.01).微乳化环孢素的C0、C2值和AUC0~12与该药相关的肝、肾毒性反应无关.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微乳化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监测,C0值并不能精确地反映该药的血药浓度;C2值与AUC0~1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2值对预测排斥反应及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是否足够更为敏感.
-
卡泊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1例
患者男,25岁,3个月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口服"骁悉、新山地明、强的松"三联抗排异治疗,肾功能保持正常.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C左右,伴咳嗽,少痰,活动后气短.
-
环孢素A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目的:研究环孢素A纳米粒(CyA-NP)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并与市售新山地明微乳制剂(Neoral)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取小鼠120只,随机分为20组,每组6只,前10组小鼠按25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Neoral溶液,后10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的CvA-NP溶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摘眼球取血及制备各组织样品,各样品中的药物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液及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评价指标,对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和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72%,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均符合口服吸收二室模型;与Neoral比较,CyA-NP给药后CyA在血液及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较快达到峰值,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5%;在体内药物浓度分布趋势为肝>·心>肾>脾>肺,在肝中无蓄积.结论:与Neoral比较,CyA-NP体内分布迅速,组织分布广泛,促进了药物口服吸收,改变了CyA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对局部脏器移植有更好的疗效.
-
新山地明C2监测的原理和优越性
自1983年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问世以来,器官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早期统计资料表明,CsA的临床应用将肾移植的一年存活率由64%提高到了78%[1].但是CsA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为更好发挥CsA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其不良反应,近年来药学家和临床学家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CsA的新剂型--微乳剂CsA-EM(Cyclosporine microemulsion)即新山地明(Neoral,NEO),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改善其监测方法.本文就新山地明C2监测的原理和优越性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