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发现心脏杂音半个月"于2008年11月入院.患者体温高达39℃,一般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同时身上有红斑,四肢关节疼痛.于外院行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体温有反复.体检:于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于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
-
左肺动脉吊带畸形2例
左肺动脉吊带畸形(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LPAS),又叫迷走左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极易漏诊、误诊.2007年至2011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了2例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现报道如下.
-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USCOM)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flow directe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 ),即Swan-Ganz导管。随后,利用相同原理但操作相对更为简便的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临床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些侵入性(有创性)操作技术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各种穿刺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代表之一就是“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然而,尽管无创监测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但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仍受质疑,因此针对USCOM与其他测量方法(如热稀释法、超声心动图法及Fick法)结果准确性的比较正在引起关注。本文综述了USCOM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前景,与其他临床常用监测手段结果准确性的比较;同时本文也讨论了USCOM结果的稳定性。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二例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ALCAP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我院2007~2008年经超声心动图首先诊断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手术治疗2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现报告如下.
-
支架置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所致右肺动脉狭窄伴左肺动脉缺如一例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a pulmonary artery,UAPA)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多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血管的狭窄、堵塞或扩张.
-
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一例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8年,发作性胸闷、胸痛3年,加重1个月"收入院.患者38年前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心脏病",未予诊治.
-
超滑导丝硅胶断裂残留肺动脉一例
患者女性,18岁.因胸痛40 d入院.查体:血压104/59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及四肢末梢无紫绀,发育尚可,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O.5 em,搏动无弥散,可及震颤.心前区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90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肝脾未触及,桡动脉处可触及水冲脉、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
患儿女性,8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1年余”,于2014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2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于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查体: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图1):左心房内径3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9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6 mm,室间隔厚度7 mm,左心室后壁厚度7 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4%,左心室射血分数64%,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正常,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二尖瓣位见人工机械瓣膜回声,舒张期二尖瓣口流速2.3 m/s,跨二尖瓣平均压力阶差3 mmHg,肺动脉增宽;左冠状动脉未起源于左冠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走行迂曲,内径为4 mm,肺动脉瓣上方靠肺动脉主干的左后壁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为3 mm;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异常血流信号,即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血流直接流入肺动脉主干,频谱多普勒显示以舒张期为主的湍流频谱,左心室肌壁间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血流,以室间隔处明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
-
CT诊断肺动脉吊带三例
例1患者女,71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下肢浮肿1年,加重20 d入院,查体可见杵状指.CT平扫示左肺动脉发自右肺动脉,向后包绕气管左行至左肺,主肺动脉干(MPA)直径37 mm,左肺动脉干(LPA)直径22 mm,右肺动脉干(RPA)直径30 mm,左肺动脉层面气管受压变窄,短径9 mm;两下肺野见多发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右侧胸腔可见新月形液性密度影.诊断:(1)肺动脉吊带畸形;(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两下肺感染及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
肺动脉平滑肌的氯离子通道
正常肺动脉压力为15~30 mm Hg/5~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压力为10~20 mm Hg.动脉收缩压>30 mm Hg者称为肺动脉高压.虽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1-2].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二例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非特异性症状,死亡率超过90%,平均死亡年龄35岁[1],如未予以手术治疗,极少有患者能活过50岁[2-7].因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往对其没有很好的认识,临床上易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的二尖瓣病变等.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3],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ALCAPA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肺动脉支架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目前,肺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开胸手术、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经皮支架植入术.30多年以来,支架植入治疗肺动脉狭窄发展迅速,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可降解支架的出现,配合内外科镶嵌治疗概念的提出,经皮肺动脉支架植入更是显示出其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经皮肺动脉支架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综述.
-
小儿原发性右心室黏液纤维肉瘤侵及肺动脉一例
患儿男,3岁,2009年1月28日因胸闷、气短,全身水肿1周入院.体检:神清,颜面及眼睑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下腹壁、阴囊无水肿.体重14 kg,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120次/min,心界明显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主动脉瓣第二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右偏,P波高尖,提示右心室扩大.
-
黑泥鳅导丝被前壁针切割落入肺动脉一例
患者 女,28岁,发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不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术者采用SDN-18-7.0前壁针(Cook)穿刺右股静脉成功后,以RS A50K10SQ血管造影用鞘组内的0.035 in(1 in=2.54 cm)黑泥鳅短导丝(Terumo)引导上行,前进10 cm后受阻,在穿刺针位置未变情况下,退出导丝,发现导丝前段黑色塑料涂层被切割云一长条,中央金属丝清晰可见,判定被切割段已经下腔静脉回流入肺动脉,X线胸片证实被切割段在右下肺内带(图1).
-
婴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研究
为提高对婴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水平,本课题对婴儿单纯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lous origin of left coronarg artery from pulmonary,ALCAPA)的诊断进行了研究,为便于儿科医师掌握,提出ALCAPA三步诊断方法.
-
应用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354例
目的评价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3月-1999年12月,354例PDA患儿分别用五种不同介入堵闭术进行治疗,男135例,女219例,年龄0.4-15(3.2±0.8)岁,体重4.8-49(20.6±3.2)Kg,Qp/Qs为1.2-4.4(2.2±0.5)。其中Porstmann海绵法25例,Rashkind双面伞器法78例,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43例,Cook及PFM弹簧圈器法69例,Amplatzer蘑菇伞器法139例。单纯PDA351例,其中3例为PDA结扎后残余分流;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狭窄,1例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所有PDA患儿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总成功率98.6%(351/354),其中Porstmann法92%(23/25),Rashkind法98.7%(71/78),Sideris法100%(43/43),Coil法100%(69/69),Amplatzer法100%(139/139)。具体见表。五种方法残余分流分别是:Porstmann法无残余分流;Rashkind法17.9%(24小时),7.7%(6个月);Sideris法18.6%(24小时),15%(6个月);Coil法5.8%(24小时),2.8%(6个月);Amplatzer法8.6%(24小时),1.4%(6个月)。五种方法的X线透视时间分别是:Porstmann法54.0±13.0分钟,Rashkind法12.0±6.0分钟,Sideris法20.0±8.0分钟,Coil法6.3±2.4分钟,Amplatzer法5.3±2.1分钟。五种方法的并发症分别是:Porstmann法动脉栓塞6例,塞子脱落2例。Rashkind法严重溶血3例,Sideris法无并发症,Coil法严重溶血1例,Amplatzer法严重溶血2例。结论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DA的方法,PDA内径小于2.5 mm应首选弹簧圈器法,PDA内径大于2.5 mm首选蘑菇伞器法。
-
A huge thrombosis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PA)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We present two case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One suffered from polyarteritis with a huge thrombus in PA revealed at autopsy. The second case ha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f the patent artery duct; and the huge thrombus was found on echocardiogram and extirpated in surgery.
-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自1955年Price-Thomas报道采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以来,这一术式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在部分选择性病例得到广泛使用.该术式为某些中心型肺癌,特别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提供了手术的可能,以达到既切除病变,又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的目的.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的使用从手术病死率、5年生存率及术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来衡量,其临床价值得到了肯定.该手术效果优于全肺切除,甚至优于常规肺叶切除,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一种定型手术技巧.支气管成形术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1].我院自1978年12月-2004年6月对222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诊治1例报告
我科于2002年7月收治了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合并肺动脉瘤、二尖瓣脱垂一例
心血管并发症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尤其是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毒[1,2].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生长激素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生存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