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卵管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女,28岁。因要求绝育手术于1997年9月6日入院。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发现左侧输卵管伞端有一核桃大肿物。肿物与输卵管相连,表面光滑,与卵巢、子宫及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子宫、左侧卵巢及阔韧带内均未见明显异常。行左侧输卵管连肿物切除术。 病理检查:左侧输卵管长6.0 cm,横径0.5 cm,伞端见一圆形肿物,肿物位于输卵管浆膜下(图1),直径2.1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实性,灰红,鱼肉状,质稍韧。镜下观察:密集的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分化较好的区域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束纵横交错排列,胞质丰富,红染。核大,长形,两端钝圆,深染,染色质粗。分化较差的区域瘤细胞弥漫成片,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可见1~5个/HPF,常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图2)。可见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胞核相互重叠。肿瘤位于浆膜下,有假包膜,周围组织未见明显浸润。
-
精索平滑肌肉瘤1例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右睾丸触及一块肿物一年余就诊.B超检查提示精索部位实质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临床诊断为右睾丸肿物.行右睾丸肿物、右侧附睾切除术,术中见右附睾约3cm×3cm×4cm大小的肿物,并送病理.巨检:右睾丸3.5cm×2.5cm×2cm,已剖开切面淡黄色;肿物位于附睾头,2cm×3cm×3.5cm,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局部淡黄色,质较韧,与附睾一体与睾丸游离;剖开肿物发现肿物与输精管粘连为一体(取肿物2块),肿物与输精管粘连处(取1块),精索长5cm,外直径0.5cm.精索、睾丸、附睾各取材一块.镜检:切片为平滑肌来源的肿瘤,瘤细胞纵横交错排列,界清晰,胞浆丰富,核大小不一,异形性明显,有核分裂象及瘤巨细胞,间质中有少许小血管,局部有坏死及透明变性.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中低分化).
-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杂交检测肠道致病菌的应用
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既保守又相对,呈现出保守区和可变区交错排列的状态.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16S rDNA保守区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用一对通用引物在适宜的PCR反应条件下就可以将所有细菌的相应基因片段全部扩增出来,同时利用可变区设计地高辛标记的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而区分不同细菌.现报告如下.
-
伴有ALK基因融合的Spitz痣、非典型Spitz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Spitz肿瘤是一组发生于青年人,主要由梭形及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Spitz黑色素肿瘤包括良性的Spitz痣,恶性潜能未定的非典型Spitz肿瘤和Spitz样恶性黑色素瘤。目前通过皮肤病理学形态上鉴别惰性病变或是侵袭性致命肿瘤仍是一个难题。有研究表明, Spitz肿瘤存在包括ALK基因融合在内的多种基因融合,且这些基因融合肿瘤具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此作者对17例伴有ALK基因融合的Spitz肿瘤(5例Spitz痣和12例非典型Spitz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基因融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2~35岁,病变以下肢多见,厚度1.1~6 mm,特征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梭形交错排列的黑色素细胞在真皮层呈丛状生长,除免疫组化ALK阳性外,所有病例均经FISH证实有ALK基因重排。经PCR检测确认,其中11例为TMP3-ALK融合(5例Spitz痣和6例非典型Spitz肿瘤),6例DCTN1-ALK基因融合均为非典型Spitz肿瘤。形态学上伴DCTN1-ALK基因融合的肿瘤瘤细胞更具多形性,且2例还有前哨淋巴结的转移。作者认为, Spitz痣/肿瘤存在明确的不同分子亚型,需要对伴有基因融合Spitz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肾脏癌肉瘤1例
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腰痛5年加重3个月入院.3年前患者劳累后左腰疼痛,休息后缓解,无血尿、尿频、尿痛、及发热,近3月来左腰疼痛加重,精神欠佳,体重下降明显.肾脏B超提示10cm×8cm肿物.患者于2005年元月6日行左肾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左肾被肿瘤组织占据,病理检查:肿块质硬,灰白色;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束状交错排列,伴有不规则巢团状,细胞异形明显,伴有坏死,淋巴结有转移.
-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症一例
病例资料 患儿,女,2岁6个月.因家长发现患儿头颅增大就诊.患儿身高75cm,体重9.5kg,身材矮小,身高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人.查体:头大面小,头面部不成比例,呈方颅;鼻梁下陷,前囟、后囟未闭,矢状缝开裂,自眉间至顶部形成一沟状凹陷;乳牙交错排列,紊乱不整,并患龋齿;锁骨上窝消失;两肩下垂,活动度加大并向前靠拢;胸廓呈漏斗状,腹部膨隆,行走呈鸭步态;患儿智力未见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门诊疑诊为脑积水,而CT检查.
-
输卵管畸胎瘤并蒂扭转1例
患者36岁,因下腹部隐隐胀痛2个月加重1个月收入院.诉入院前2个月在不明原因出现 下腹部呈持续性隐隐胀痛不适,能忍耐,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作任何检查和治疗.近 1月来胀痛逐渐加重,且觉腹部比前胀大而就诊.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曾孕3产2,人工流 产1次.入院体检,下腹隆大如孕5个月,包块上界达脐平,妇检;宫颈糜烂Ⅲ度,子宫大小 正常,触及一包块大小如上述,活动,压痛(+).血常规正常.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15 cm×13 cm×12 cm,瘤蒂来自右侧输卵管伞端,顺时 针旋转7周,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呈灰白色,部分囊实感,同侧卵巢、子宫及左侧附件的色泽,大小均正常.予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7 d腹部切口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治愈出院.标本剖观,切面大部分为实性,区域为囊性形成,内含粘液样物质,实性区硬度不一,色泽灰红兼白色.病理境下见:肿瘤由骨组织,软骨组织成熟鳞状上皮脂肪,神经胶质及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诊断输卵管伞端成熟型实性畸胎瘤.讨论:输卵管畸胎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尤其合并蒂扭转7周则更为罕见.在国内报道 甚少.其发生来源尚不太清楚.该病多发生在31~40岁,常见症状为盆腔腹部疼 痛,大部分为囊性样,单侧,双侧者甚少.病理检查于肿瘤由三种胚叶(皮肤脂肪、软骨、 结缔组织)等构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多数病理学者支持Hereig的观察.认为该 肿瘤预后良好.本病例在肿瘤发生扭转之前并无特殊不适,因扭转逐渐加重而出现腹胀痛症状促使患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