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功能障碍、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SLE合并肺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患者的治疗,根据药物临床疗效和患者病情变化,从抗感染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对贫血、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的纠正,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提出合理化建议,经过治疗,患者肺功能恢复,基础疾病得到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优势,能为SLE伴重症患者提供良好药学监护,提高治疗效果.
-
37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体会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其病理特点为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和胸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着,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纤维蛋白就会广泛的沉积在胸膜上逐渐机化,导致胸膜增厚,导致限制性肺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1].我院3年来采用抗结核药与胸腔内注入托拉塞米和氢化可的松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淀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肺淋巴管肌瘤病(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它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征,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及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功能障碍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1937年由 VON STOSSEL首先报告, 1966年 CORNOG将本病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 1986年国内刘亦庸报道首例胸内 LAM, 1993年龚俊辉报道首例肺 LAM.现报道我科收治的肺 LAM 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同仁们进一步认识和讨论 LAM的起病特点和变化规律,尽可能避免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
阻塞性黄疸对肝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
阻塞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因胆管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淤积所致,引起肝组织和胆管的损害和全身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较高的病死率,主要因为手术后的并发症如肝衰竭、出血、肾衰竭、肺功能障碍等引起[1],其治疗是外科的一大难题.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细菌移位、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等可导致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本文主要从以上儿个方面来讨论阻塞性黄疸中肝组织的损伤.
-
防治慢阻肺, 远离"5个忽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肺脏在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气道进出,如果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气道,气道就会出现慢性炎症,时间一长会造成气道管腔狭窄,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导致肺功能障碍.这个结果是不可逆的,并呈进行性发展,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
-
肺结核并中、重度肺功能障碍17例行全肺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中、重度肺功能障碍行全肺切除的有效性.方法 在17例患者中,左全肺切除12例,右全肺切除5例.观察其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治愈16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5例,休克2例,肺水肿3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结论 肺结核并中、重度肺功能障碍行全肺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并发症多,风险大.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颈髓损伤患者的肺康复护理
颈髓损伤伤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并可引起多种呼吸道系统并发症.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通过对86例颈髓损伤患者实施物理治疗、呼吸机训练、辅助体位排痰、呼吸道管理等肺康复措施后,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对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及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随着体外循环机、氧合器的不断改进,心肌保护技术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肺功能障碍发生率仍高,婴幼儿、复杂型先心病、大血管疾病、高危心脏瓣膜疾病更为突出,急性肺损伤(ALI)已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作一综述.
-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主要方法,但是它会激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全身炎性反应.这些反应包括接触激活补体、凝血和纤溶系统、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以及中性细胞功能的改变.然后,大量的促炎性介质和抗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导致对主要器官的损伤.在早期心外直视手术中,医生们就意识到了CPB介入会导致患者术后肺功能障碍.CPB相关的肺损伤的病变程度可以从一些表现为肺功能改变的亚临床性损伤(约为98%)到严重的ARDS(约为2%),但后者一旦发生,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就成为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颈椎外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急性颈椎外伤常引起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由于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等因素存在,可出现肺功能障碍,这是颈椎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如护理不当,不仅有可能发生肺部感染而影响手术的成功,而且还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康莱特治疗18例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继发胸水使肺功能障碍迅速加重,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随时危及病人生命.从1999年元月-2000年6月收集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采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1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体外循环肺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技术的进步和对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巧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然而,肺损伤仍是CPB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PB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5%~30%,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1].几乎所有CPB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的亚临床症状,重者则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后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尽管目前关于CPB肺损伤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CPB时血液暴露于人工材料表面所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2)CPB时肺无血流或低血流灌注造成的肺缺血,以及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3)CPB时肺处于相对"高温"的高代谢、高氧耗状态.针对上述CPB肺损伤问题,近来许多学者对CPB的肺保护方法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对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远距离供肺获取与保护1例报告
在肺移植术中,供肺缺血再灌注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由此造成的供肺损伤会严重影响移植肺的功能,极易引起移植后早期肺功能障碍,是导致肺移植失败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2005年4月11日我院为1例53岁双肺广泛纤维化患者成功施行了同种异体左侧单肺移植术,供肺缺血时间7 h 2 min,术后未发生严重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供肺的获取与肺保护过程报道如下.
-
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ERCP中50例应用分析
随着微创医学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已越来越多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但因操作过程中对胃肠道刺激产生的不适,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对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肺功能障碍、胃肠黏膜病变等疾病的病人还带来一定风险,因此限制了ERCP检查.
-
提高烧伤后呼吸功能衰竭的诊疗水平
烧伤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居诸脏器损害之首,死亡率较高.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休克肺"、70年代重视吸入性损伤研究以来,人们对烧伤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治疗水平却无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临床诊疗存在不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