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4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10种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3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瘤组织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经典型(13例)、肌细胞为主型(25例)、脂肪细胞为主型(4例)、血管瘤型(2例);肌细胞可呈多种形态变异,主要有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和多形细胞型5种;8例可见髓外造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呈HMB45(44/44,100%)、SMA(38/38,100%)和CD117(30/38,78.9%)阳性.结论肝AML形态学变异较大,容易造成误诊,HMB45阳性瘤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CD117可作为诊断AML的一个有用的辅助标记物.
-
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介入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24例的资料,分析介入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缓解、术后并发症及栓塞前后瘤体大小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共30个病灶,介入栓塞治疗29个病灶,另1个病灶较小,择期处理,介入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患者腰部疼痛、血尿症状术后均逐渐减轻、消失;患者栓塞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其中发热12例(12/24,50%)、腹痛腹胀10例(10/24,41.67%)、恶心呕吐10例(10/24,41.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瘤体大径术前为(8.13±3.51)cm,术后为(5.29±2.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介入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mm2时肾脏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结果 肾脏典型AML、不典型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7±0.08)、(1.55±0.34)、(1.8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定可为诊断肾脏AML提供帮助.
-
鼻腔血管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报告女,20岁.左鼻腔阻塞,通气不畅7个月,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鼻腔肿物于2003-04-06入院.发病前无脓涕、无鼻腔出血史.查体:鼻内窥镜下行左鼻检查可见约有1.5cm×1.2cm紫红色肿物,位于下鼻甲中段游离缘及鼻底部,并压迫中隔,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硬,触之无出血,肿物可与鼻中隔及鼻底部分开,鼻咽部正常.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HMB45、SMA、Actin、S-100蛋白、CD34、FⅧRAg及CK在20例肾AML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肾AML由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脂肪混合构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HMB45、SMA、Actin.结论:肾AML的病理形态变化多样,3种主要成分的比例和分布各异,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问题.结果术前误诊为肾癌3例,23例均行不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或术中低温下阻断肾蒂可显著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肾切除.结论B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彩超具有较好的良性疾病提示率,术中诊断不明者行多点取材冰冻切片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肾单位.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自觉恶心,伴腹泻,无肿瘤病史.腹部CT:肝左叶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5 cm×10 cm,密度均匀,CT值约40 HU,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条片状不均匀强化,其边缘可见粗大血管影绕行,门脉期肿块持续强化,且范围扩大,延迟期肿块密度较正常肝实质略低,边界显示不清.
-
肝脏巨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女,50岁,4天前于当地医院常规体检发现肝脏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皮肤、黏膜无黄染,右上腹扪及直径约10 cm包块,境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肿瘤标志物AFP、CEA均未见异常.超声:肝脏体积增大,肝右叶探及14.7 cm× 11.4 cm不均匀高回声团块(图1A),似筛状改变,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较清;CDFI示团块内部及周边均见血流信号.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对照术后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7例HEA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7例HEA均为单发,未见明显包膜;CT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影,4例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20 HU),2例见多发囊变;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1例呈“慢进慢出”,1例为延迟强化;5例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结论 肿瘤内脂肪密度影、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以及可见脂肪内血管影为HEA的特征性CT表现.
-
CEUS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
目的 探讨CEUS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造影增强特征,并对其中40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造影增强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 CCRCC和AML的CEUS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和假包膜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CRCC的IMAX高于AML,RT和mTT均早于AML(P<0.05).CEUS定性诊断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91.49%(43/47),特异度75.00%(15/20),准确率86.57%(58/67).结论 CEUS结合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有助于诊断和鉴别CCRCC与AML.
-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 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 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 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HAML平均CT值明显低于HCC(t=-2.885, P<0.05;t=-3.307, P<0.01),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 P>0.05)。HAML及HCC动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9, P>0.05),门静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 P<0.05)。7例HAML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HCC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HAML出现假包膜,13例HCC出现假包膜。HAML与HCC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8、7.219, P<0.01)。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HAML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HCC进行鉴别。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302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肝脏含脂质肿瘤,包括25例肝细胞癌(HCC)、20例肝腺瘤(HA)、1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肿瘤/ADC肝脏(rADC),并分析常规MRI表现.结果 3种常见肝脏含脂质肿瘤的MRI表现各有特征,HCC、HA、HAML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25±0.221)×10-3 mm2/s、(1.318±0.212) ×103mm2/s、(1.317±0.297) ×10-3 mm2/s (b=800 s/mm2),rADC分别为1.004±0.151、0.984±0.146、1.027±0.223,三者间ADC、r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及rADC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中无鉴别诊断价值,常规MRI及增强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肿块的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乏脂AML、1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及14例肾嫌色细胞癌(ChRCC)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平扫及强化特点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变量的鉴别价值,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乏脂AML在肿瘤大径、平扫表现、绝对廓清值、有无劈裂征、囊变、共存含脂AML方面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投影中心方面,乏脂AML倾向于肾实质外,ChRCC倾向于肾实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AML各期强化绝对值均高于P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皮髓期强化绝对值高于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平扫高密度、囊变、劈裂征对于鉴别乏脂AML与PRCC,平扫高密度及劈裂征对于鉴别乏脂AML与ChRCC是有价值的预测变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大径、平扫值、皮髓期强化绝对值及绝对廓清值联合诊断对于乏脂AML与PRCC、ChRCC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3.3%与88.2%、92.9%.结论 劈裂征、囊变征象及肿瘤大径、平扫、强化特点有助于乏脂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2004 年 WHO 将其分为经典型和上皮样型[1],常见于肾脏,其次为肝脏[2],经典型AML 具有较多脂肪成分容易诊断,而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 肌 脂 肪 瘤 ( 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 HEAML)含少量脂肪或不含脂肪,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具有恶变潜质,预后尚不明确,误诊率较高,国内系统报道较少,大部分为个案报道.
-
CT联合MRI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研究进展
肾脏肿瘤多由CT或MRI检查时偶然发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常见的偶发性肾肿瘤,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治疗.经手术切除的肾脏实性肿瘤约20%为良性,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RAML)较常见[1].RAML主要由成熟的梭形平滑肌细胞、畸形血管及脂肪以不同比例构成,各种成分在不同病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2].典型的RAML常含有肉眼可见的脂肪;而RCC却少见脂肪成分[3],由此征象可鉴别典型的RAML和RCC.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11 月至2007 年5 月我科收治的6 例HAML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B 超、CT 检查之后均行肝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并随访至今.结果 6 例患者中女5 例,男1 例,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血清学检查正常.影像学显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增强后早期及延迟增强.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肝3 例、左肝3 例,大小为4 cm ×4 cm ×3 cm ~17 cm ×10 cm ×10 cm .病理结果提示病灶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脂肪组成,免疫组化结果HMB-45 (6 /6 )、SMA(6 /6)表达阳性.所有病例手术切除后随访6 ~48 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 HAML 在肝脏占位中并不多见,肿瘤以良性为主,但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外科医师术前诊断时应有HAML 的概念,一旦诊断宜尽早手术,术后密切随诊.
-
转移性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三例报告
目的 探讨转移性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转移性恶性AML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36、55和37岁.主诉为持续性患侧腰痛1~6个月.2例B超、CT检查发现患肾实性占位.1例B超见肾肿块内不均匀高回声光团,CT测得脂肪负值信号.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3例均未放化疗. 结果 肿块切面灰红、灰黄,质软.病理镜下观察:2例瘤细胞呈上皮样,核有异型,伴坏死;1例大多区域为梭形平滑肌,脂肪细胞和血管混杂生长,部分区域细胞呈上皮样.免疫组化结果 均为VM(+),HMIM5(+),Melan-A(+),S-100(-),CK(-).3例病理诊断均为恶性肾AML,2例为上皮样型,1例为经典型、部分上皮样型.1例术后7年出现肺转移,行肺叶切除加清扫,随访12年无瘤生存.1例术后6年复发,行肿块切除术;术后lO年发现肝、后腹膜转移,再行肿块部分切除,随访12年带瘤生存.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肝、后腹膜转移,行肿块部分切除,3个月后失访. 结论 恶性肾AML罕见,诊断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无特殊.
-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11例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不排除有癌性结节.行单侧保肾手术5例,一期双侧保肾手术8例. 结果 13例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血肌酐短暂升高(350 μmol/L),2周后降至正常;12例肾功能未受影响.13例随访1~4年,肾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 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应注意保留正常肾组织,保护肾功能.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13例(18.1%)术前误诊.诊断正确率B超为73.6%(53/72),CT为81.9%(59/72),两者同时误诊者10例(13.9%).直径<4 cm的肿瘤误诊率高于≥4 cm者,P<0.05.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主,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及术中暂时阻断肾动脉可显著减少出血.结论应提高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