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损伤因子-1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8%(49/63)、90.9%(20/22)、1/13、7/7和87.5%(21/24),7例嗜酸细胞腺瘤均阴性.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KIM-1弥漫阳性表达更易发生于Furhman细胞核Ⅲ/Ⅳ级的病例(P=0.010).肾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结论 KIM-1仅表达于损伤的近曲小管和由其起源的肿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肾特异性钙黏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原发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准确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
-
与癌并发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分析与消化道癌并发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其处理原则.方法 复习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3所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检的113例GIST病例,观察并发胃肠道癌病例(19例)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未并发胃肠道癌的病例(94例)进行比较.结果 113例中并发胃肠道癌者19例,占16.8%.其中男11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38∶1.00.年龄43 ~ 66岁,中位年龄57岁.19例中位于食管下段者5例,位于胃壁14例,肿瘤直径0.6 ~ 3.8 cm,平均(1.91±0.92)cm,3例有轻度异型性,其余无异型性.核分裂象数0 ~ 4/50 HPF,平均(0.74±1.07)/50 HPF,Ki-67阳性指数0~ 7.72%,平均(2.51±2.20)%.并发癌瘤包括食管癌2例,胃癌17例.作为对照,未并发胃肠道癌者94例,男52例,女42例,男女之比为1.24∶1.00.年龄43 ~ 71岁,中位年龄55岁.79例发生于胃,10例位于肠,5例发生于食管.肿瘤直径2.4~15.5 cm,平均(5.42±6.17)cm.79例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12例具有高度恶性潜能.核分裂象数0 ~ 53/50 HPF,平均(3.78±10.22)/50 HPF.Ki-67阳性指数0 ~ 37.54%,平均(6.78±12.45)%.并发癌的GIST与未并发癌者比较,男女比值较高,瘤体平均直径较小,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数和Ki-67阳性指数均较低(分别为t’=2.809,P<0.05;t’=3.095,P<0.05).结论 16.8%的GIST并发癌.与癌并发的GIST多数没有特殊临床症状,多因癌手术后大体检查发现,其增殖活性显著低于未并发癌的GIST,多数不需要针对性治疗,当肿瘤具有恶性指征时采用恶性GIST治疗规范.
-
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总结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简称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1999年至2010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肾小细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6例为肾原发性小细胞癌,其中2例发生于肾实质,4例发生于肾盂;胸部影像学检查双肺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肾均为单发肿瘤;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大体检查见4例肿瘤位于肾盂,1例位于肾实质.其余6例为肺小细胞癌肾转移,其中4例为肺小细胞癌治疗过程中检查发现,2例以腰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同时发现肺部与肾的肿瘤;6例均行穿刺活检.显微镜下12例均呈典型的小细胞癌形态,坏死广泛.4例原发于肾盂的病例中可见部分尿路上皮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2例肿瘤细胞均呈CK、突触素、CD56阳性,6例转移性病例和4例原发性病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6例肾原发性小细胞癌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4及9个月死亡,2例失访,2例存活(分别随访25及138个月);6例转移性患者5例死亡(随访3~8个月),1例随访1个月仍存活.结论 肾小细胞癌有原发和转移两种情况,虽然罕见,但肾可以原发小细胞癌,肾盂和肾实质均可发生,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鉴别原发与转移性肿瘤时参考意义不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形态学有无合并尿路上皮癌成分等来综合判定.
-
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治疗分析
1995-01~2001-12我们收治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占同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的1.0%(18/1 864),现分析如下.
-
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临床X线误漏诊分析
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临床并非少见,容易漏诊,本文收集我院近10 a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术前钡餐造影资料如下.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胃肿瘤/放射摄影术 肿瘤 多原发性 误诊 -
同期性多原发肺癌1例
1 病例报告男,34岁.无任何症状,于2003-07外院X线体检发现右肺中叶占位,2003-11-13外院CT示右肺中叶占位,左肺上叶2枚结节灶(性质未定),遂至我院行右肺中叶切除术,病检为鳞癌,术后化疗,于2004-04-06 CT复查,右肺中叶残端未见癌肿复发,左肺上叶结节灶明显变小.
-
子宫颈未分化癌及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双原发1例
1 病历摘要女,45岁.阴道排液0.5 a,与月经周期无关.妇科检查:阴道通畅,有腥臭味,黏膜无溃疡,阴道穹窿部被宫颈肿块占据,宫颈膨大,可见约60 mm×60 mm大小暗紫色肿物,位于宫颈管后壁,表面呈菜花状,质脆易出血.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大,质硬,无压痛,活动较好.
-
膀胱癌前列腺癌共存1例
1 病例报告男,83岁.20 d前B超发现膀胱三角区占位,性质待定.2005-07-24以膀胱占位待查入住我院.查体:t 36.8 ℃,R 20次/min,P 78次/min,BP 180/80 mm 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残胃与食管相对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3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6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伴胸骨后隐痛及食欲减退、消瘦.29 a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
-
多发原位癌1例
1 病历摘要男,81岁.2006-06-12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病史.体重为59 kg.住院期间因出现进食困难,做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未见异常.
-
多原发癌伴多发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本文对多原发癌伴多发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如下.1 病历摘要男,85岁.57岁时出现大便带鲜血,有时量较多,消瘦1个月.入院后做肠镜示:距齿状线6 cm左右可见一溃疡样肿物,基底部较宽,约3 cm×3 cm,触之易出血,距齿状线20 cm处可见一菜花样肿物,约2 cm×3 cm,病理活检结果示:直肠腺癌,乙状结肠癌.即行左半结肠及直肠切除术,并人工肛门造口术.术后病理:直肠腺癌(T3N1M0),乙状结肠癌(T2N0M0).术后予6个疗程的5-氟脲嘧啶及顺铂化疗.3 a后切口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病情稳定.70岁时发现鼻背部一黄豆大肿物,略高起皮肤,为淡黄色.无不适感,但时常自行破溃,结痂,脱落.行左鼻背肿物切除术,病理示基底细胞癌,仅限于皮层.
-
肺食管重复癌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08-05-20我院肿瘤科收治肺、食管重复癌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 病历摘要男,69岁.因右下肺癌放、化疗后进食困难20 d入院.2007-06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右下肺占位,于协和医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为小细胞肺癌.
-
三原发性癌1例分析
对三原发性癌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2002-05因咳嗽、咳痰而入我院,初诊为右肺癌,遂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后给予np方案化疗6周期,病情稳定,定期随访无复发.2004-04因后背部肿物再次来我院就诊.行右腹壁肿物切除术.病理示恶性纤维细胞瘤.术后行放疗好转出院.2007-08因外阴不适,分泌物增多,有血迹,经外阴皮肤活检为鳞状细胞癌,诊断宫颈癌.经放疗及化疗,目前病情稳定.
-
多原发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个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彼此无关的原发癌.本文就我科收治的多原发癌3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56岁.患者因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伴声嘶25d于2010-02-23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上肺清音,两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移动性浊音阳性.胸部CT: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并右肺下叶节段性外压不张;主动脉弓旁及腔静脉前缘多发肿大琳巴结,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提示;血性腥胸水,中发现大量腺癌细胞;2010-03-08胸腔镜取胸腔肿大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示:送检右胸腔及胸壁组织纤维横纹肌组织中见浸润性低分腺化癌,可见血管内、淋巴管内癌栓:诊断:肺腺癌并胸膜、胸腔淋巴结转移.
-
重复癌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1例乳腺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少见病例.方法:病理切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CML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该病例为乳腺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双重癌后并发的Ph+/bcr-abl+CML.结论:原发肿瘤、放化疗及机体免疫监视系统损害,是导致继发性Ph+/bcr-abl+CML的主要因素.
-
椎管内肿瘤合并左侧胸腔占位1 例的护理
对椎管内肿瘤合并左侧胸腔占位1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女,40岁.患者近0.5 a来无明显诱因肩胛区疼痛,40 d前疼痛加剧伴双下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起病后行MRI检查示C7~T2水平椎管内左侧髓外硬膜下及左侧胸腔占位性病变.完善进一步检查示:C7~T2段神经纤维瘤伴出血囊性变,左侧胸腔积液,左肺感染性病变.入院后行C7~T2水平椎管内左侧髓外硬膜下及左侧胸腔占位切除术,由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共同完成;椎管内植骨融合术由脊柱外科完成.
-
忽视术中探查遗漏同时多原发癌1例分析
我们收治的一胃癌患者术中忽视探查,遗漏一同时多原发结肠癌,术后仅36 d再次入院手术,教训深刻,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男,60岁.因间歇性上腹疼痛伴纳差6个月入院.门诊胃镜检查为胃角中分化腺癌.腹部超声示肝、胆、胰、脾、肾、膀胱未见异常.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无腹水,腹膜无种植,肝未触及肿物,盆腔无转移,脾门周围无肿大淋巴结,小肠、结肠未发现肿物.胃小弯可触及一约2 cm×2 cm肿物,常规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胃大部切标本:胃小弯侧黏膜内中分化腺癌(平坦型);双侧切缘未见癌累及;余处胃内见灶性不典型增生;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痊愈出院.出院后左上腹闷胀不适加重,于术后36 d以不全性肠梗阻入院.
-
3D非刚性运动校正在肝肿瘤动态增强MRI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非刚性运动校正在肝肿瘤动态增强MRI (DCE-MRI)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37例,分为原发性肝癌组(27例)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组(1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数据行3D非刚性运动校正,并使用肝脏双血供双室血流动力学Extended Tofts模型计算各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肝动脉供血比例(HPI)等定量参数,同时测量病灶面积值,比较各组间运动校正前后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病灶面积差异.运用ROC曲线比较各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3D非刚性运动校正后,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具有更好的平滑性.运动校正前后原发性肝癌组Ktrans值均大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校正后原发性肝癌组Vp值大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校正前Ktrans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阈值为0.18/min,灵敏度为81%;运动校正后Ktrans的AUC为0.85,阈值为0.20/min,灵敏度为87%.Vp的AUC为0.80,阈值为0.16/min,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9%.结论 3D非刚性运动校正在肝肿瘤DCE-MRI定量灌注中具有一定价值,可提高HCC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灵敏度.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评价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11~2008-12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1例,使用GE公司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机,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符合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结果:第一原发癌以Ⅱa期为主,浸润性导管癌12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筛状癌1例,混合细胞癌1例;5例以微钙化为主要表现,13例肿块,局部密度增浓1例,2例未见异常;第二原发癌以0期为主,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混合细胞癌1例;11例以微钙化为主要表现,肿块3例,结构不良4例,局部密度增浓1例,2例未见异常.结论:FFDM检查和仔细的外科查体相结合是对已经确诊一侧乳腺癌的患者随访的一种有效方法.
-
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准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易漏检。本研究拟评估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2周内同时接受胃镜及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多原发食管癌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原发食管癌的检测情况。结果胃镜及18F-FDG PET/CT分别检出22个和29个食管癌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3,P<0.05)。29个食管癌灶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平均SUVmax为10.7±5.7(3.1~20.1)。18F-FDG PET/CT检出周围脏器受侵犯3例,淋巴结转移10例,远处转移3例。结论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中能够比胃镜检出更多的食管癌灶,同时进行分期诊断,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