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alponin-1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转染子宫平滑肌细胞
我们曾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了人类自然临产与未临产子宫体部与子宫下段的关异基因表达谱和差异性蛋白表达谱,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1]
-
Alzheimer病多重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Alzheimer病(AD)是常见的老年人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发病机制并未明确;AD的主要病理学标志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目前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型AD;虽然家族性AD所占的比例极少,但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诸多AD相关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及早老蛋白2(PS2)基因、载脂蛋白(apo)E4等位基因等.近,国外学者又报道了α1抗糜蛋白酶(ACT)基因、内质网相关的结合蛋白质(ERAB)基因可能与AD相关.这些基因对了解散发性、非典型性AD的病因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建立AD多重转基因小鼠模型,欲求更准确、完整的再现AD的病理特征,可为人们认识AD的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佐证.
-
免疫磁珠技术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磁珠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 techniques)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比较热门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磁珠是一种球形小粒子,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的磁力所吸引,外含功能基团,可结合蛋白质,将活性蛋白质(抗体)包被在磁珠上,与具有抗原性的物质作用,生成的磁珠-抗体-抗原复合物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与其他物质分离.此技术应用范围广,尤其在细胞分离、免疫检测及蛋白质纯化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国内外有关免疫磁珠技术的文章其磁珠多采用Dynal公司产品,本文利用国产磁珠进行细胞分离和免疫检测,对于将免疫磁珠技术用于卵巢癌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
肌肉注射质粒DNA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力及强直收缩力的影响
DNA结合蛋白不仅存在于细胞核内,hagstrom及本实验室分别在家兔及大鼠发现骨骼肌肌质网(SR)膜上也存在DNA结合蛋白质,质粒DNA与SR上DNA结合蛋白结合之后,明显影响SR功能 ,促进SR Ca2+转运,即Ca2+摄入及释放均增加. 骨骼肌SR主要参与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及维持肌细胞胞浆钙离子稳态,外源质粒DNA进入骨骼肌细胞后是否可以通过SR上DNA结合蛋白改变SR功能,并进一步影响肌肉收缩活动尚不清楚 .本实验应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肌肉注射质粒DNA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化学合成及克隆筛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存在于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70个氨基酸的生长促进多肽,其结构与前胰岛素同源.IGF-1由肝脏产生,并伴有共同处于生长激素控制下的特殊IGF结合蛋白质.文献报导[1]IGF-1具有胰岛素样效力和刺激软骨的硫酸摄入效力,从而可提高细胞中蛋白质和DNA合成.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脑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是一项利用激光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中分离单一类型细胞群的技术.以LCM技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进行基因诊断、表达谱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细胞异质性问题.本文就LCM技术在脑科学中的应用及所涉及到的脑组织固定、切片、染色、捕获等关键环节做一综述.
-
MMP-1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根据2002年全球肿瘤发病率报告,胃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尽管外科手术和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于各种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仍低于40%,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Ⅱ或Ⅳ期,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75%.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MMPs (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比如基质降解、组织重塑、炎症反应以及肿瘤转移[3].MMP-11属于基质溶解素亚族,MMP-11不能降低这些经典的MMP基质,相反,它却能够催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α1抗胰蛋白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1等的降解[4].MMP-11先在乳腺癌的间质细胞中被发现的[5].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MMP-11起重要作用,比如肺癌、头颈癌、乳腺癌[6-10]发现MMP-11在结肠癌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1在结肠、泌尿及卵巢癌中也高表达.MMP-11有望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标记物.
-
肥胖基因与肥胖
正当肥胖不仅在西方国家而且也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流行之际,90年代的一个重大科学成果是:人们认识了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Leptin(源自Lepto,意为“细小”、“瘦的”),故命名为“瘦蛋白”。它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及脂肪贮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 ob基因的结构1994年,Zhang等[1]首次从先天性肥胖C57Bl/6J ob/ob小鼠第6染色体上发现ob基因,并将其克隆。克隆的ob基因全长2.9kb,其开放读框为501 bp,编码脂肪组织特异性4.5kbmRNA,3′非编译区长达3.7kb,翻译成1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Clement[2]将人类ob基因定位于7q31.3,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167个氨基酸,内含子长度为2.9kb。外显子与内含子的组织形式人鼠间高度保守。人ob基因5′端含(TG)6CATATTT(GT)19的双核苷酸重复TATA盒样序列和顺式作用调节元件(包括3个拷贝GC盒,一个AP-2结合点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质结合位点)。直接测序分析证明:大鼠的ob基因与小鼠的ob基因具有96%同源性(核酸水平及蛋白质水平);与人的ob基因相比,其同源性分别为84%(核酸水平)和82%(蛋白质水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化学合成及克隆筛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存在于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70个氨基酸的生长促进多肽,其结构与前胰岛素同源.IGF-1由肝脏产生,并伴有共同处于生长激素控制下的特殊IGF结合蛋白质.文献报导[1]IGF-1具有胰岛素样效力和刺激软骨的硫酸摄入效力,从而可提高细胞中蛋白质和DNA合成.
-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后相关因素被确认:如KIT、FLT3、NPM1和CEBPA等基因突变:微阵列技术也确认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microRNA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DNA甲基化特征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AML预后亚型.这些新的预后相关因素的发现不仅对AML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蛋白质图谱也确定了一些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此本文将阐述一些新的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改变.
-
基因本体论结合蛋白质互做网络筛选鼻咽癌放射抗拒的相关基因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仍有约30%的患者局部复发、约20%局部残留,其原因可能与治疗过程中存在放射抗拒相关.目前,关于辐射抗拒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仍没有一种能够有效预测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