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实验性放射线大鼠肾病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模型建立:按文献[1]的方法制作放射性肾病动物模型.6周雄性Wistar大鼠(日本SLC公司,n=32)被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照射组(n=20),全麻后开腹将右肾切除,暴露左肾,给予X线25 Gy单次照射.照射后1、3、6、9个月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各组动物.
-
肾髓质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22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1个月于2006年1月4日入院.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及肉眼血尿.查体:血压170/100 mm Hg,右上腹可见一明显隆凸包块,约10.0 cm×10.0 cm,质中,界限欠清且包块固定.B超示右肾下极9.5 cm×9.2 cm实性包块,与右肾界限欠清,内部回声均质,压迫右输尿管.CT检查示腹膜后巨大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肿块与右腰大肌分界不清,上包绕右肾动脉,右肾盂扩张积水.术前给予酚苄明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控制血压.全麻下行右腹膜后肿瘤切除加右肾切除术.术中探查,肿瘤无包膜,浸润肾盂且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分界不清,行右腹膜后肿瘤切除及右肾切除,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壁上有少量肿瘤组织残留.病理
-
肾切除术后肾动脉下腔静脉瘘一例
患者女,72岁,主诉呼吸困难伴乏力入院.36年前曾因肾结石在外院行右肾切除.27年前因反复出现急性呼吸困难被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后病人因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先后7次住院.体检:血压:130/75 mm Hg,双肺湿罗音,双下肢胫前水肿,右上腹可扪及一质软肿块,无压痛.CT:下腔静脉明显扩张,宽处为8 cm.主动脉造影:右肾动脉远端假性动脉瘤,右肾动脉下腔静脉瘘(图1,2).取正中切口剖腹探查,打开右侧腹膜,显露下腔静脉,见下腔静脉明显扩张,且可扪及明显的震颤音.再分出右肾动脉,由近端向远处分离,暴露出假性动脉瘤.但假性动脉瘤与下腔静脉和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难以切除.遂在近端结扎右肾动脉后离断,同时结扎右肾静脉,假性动脉瘤旷置.结扎后下腔静脉张力明显下降,震颤消失.术后心力衰竭明显好转,10 d后出院.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患。我院1982年6月~2000年2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男9例,女3例。儿童1例,年龄10岁。成人11例,年龄18~68岁。病程1周~3年。高襻型2例,低襻型10例。临床表现:右侧腰部胀痛不适者8例,尿路感染伴发热并肉眼血尿者2例,体检发现2例。 尿常规检查:血尿者7例,脓尿2例。B超检查: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右肾不显影者2例,9例成人患者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显示右肾积水及输尿管向中线移位形成“S”状畸形。CT检查,其中2例肾皮质消失呈巨大的囊袋状。 右肾切除者2例。肾盂离断、输尿管复位、肾盂成形术6例。输尿管切断、复位并端端吻合术者4例。
-
左心房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
病人男,63岁.咳嗽、气促半年,并有晕厥史;1年前曾因右肾肿瘤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透明细胞癌,曾化疗.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示舣侧胸腔积液,胸水化验为漏出液,并找到腺癌细胞.
-
急性肺不张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45岁,主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d于2000年4月17日入院。该患者5年前曾因外伤至右肾切除。1997、1998年分别因肠扭转和肠梗阻行腹部手术,无肿瘤病史。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软,压痛,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听诊肠鸣音减弱。入院第2d X线透视腹腔可见多个大小不等阶梯状液平。4月21日患者出现鼻腔流血,量多、胸痛、咳痰时带有血丝。拍正侧位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后段见3cm×3.6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类圆形影。
-
1例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侵及下腔静脉病人的手术配合
1 病例介绍病人,男,51岁,自1996年11月-2005年10月因腹膜后间隙巨大脂肪肉瘤于外院先后5次行肿瘤切除,其间曾联合右肾切除.2006年10月CT随访时显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复发,肿块15 cm×15 cm,包膜不完整,向左上推移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并在左肾静脉的水平包绕下腔静脉.
-
肾静脉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及合并右肾切除后的肾功能改变和川芎嗪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合并右肾切除及应用川芎嗪后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分别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川芎嗪治疗,术后第6、12、24小时,2、3、4、5、7天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量及N-乙酰-D-氨基葡萄糖酶(NAG)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后血肌酐、尿素氮、尿NAG升高,肾脏淤血并见大量管型.术后第3天,肾脏恢复正常结构;术后第4天,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尿ANG恢复正常.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术后第5天,血肌酐、尿素氮、尿NAG恢复正常,肾脏淤血较重,部分动物24 h内死亡.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川芎嗪治疗术后第4天,血肌酐、尿素氮、尿NAG酶恢复正常,肾脏淤血较轻.结论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可因双肾淤血而影响肾功能,但术后第5天即可完全代偿.若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不但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还能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增加术后24 h动物死亡率.若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附加川芎嗪治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建议当遇病人患有腹膜后肿瘤侵及肾静脉以上段下腔静脉时,可在切除肿瘤及累及下腔静脉段后,直接结扎下腔静脉残端,不必附加切除右肾.若同时加用川芎嗪则可保护肾脏功能.
-
经肾造瘘通道电切孤立肾肾盂肿瘤并灌注化疗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10年前因右肾结核行右肾切除.因左腰部胀痛2个月于2001年5月20日入院,经B超、肾盂分泌造影、输尿管镜检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肿瘤.5月30日行左输尿管肿瘤段切除、输尿管吻合术.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术后3个月内因膀胱内多发肿瘤、输尿管多发肿瘤3次行膀胱肿瘤电切,左输尿管肿瘤电灼术,9月25日因输尿管肿瘤梗阻无尿、肾积水,肌酐高达1 000umol/L以上,行左肾造瘘术,术中发现肾外肾盂1.0cm肿瘤,输尿管3处肿瘤,膀胱14处肿瘤,后尿道1处肿瘤,故行膀胱和输尿管、尿道切除术.在这次术后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肾造瘘后1个月经肾造瘘通道镜检发现肾窦部肾盂0.5cm和0.4cm肿瘤,上极肾盏0.3cm肿瘤,12月19日采用静脉麻醉经肾造瘘通道电切肾盂肿瘤.术后1个半月镜检肾盂肿瘤复发,2002年2月6日再次行肾造瘘通道肾盂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丝裂霉素肾盂灌注化疗.随访2年无复发.
-
多囊肾、多囊肝、肝硬化合并多器官结核病一例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肝内占位2年余,腹胀无尿4个月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2001年6月因"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右肾切除,术中探查肝脏发现右肝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肝细胞癌.
-
肾静脉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合并右肾切除或川芎嗪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侵及大血管,手术关键是对血管的处理,尤其是对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处理.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IVC被认为是极其危险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IVC、合并右肾切除及应用川芎嗪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结扎IVC组、结扎IVC并右肾切除组、结扎IVC联合川芎嗪治疗组、结扎IVC联合安慰剂组,每组7只.术后1、6、24、48h检测心率(heart rate,HR)、射血分数(eiectionfraction,EF)、心输出量(cardial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鼠尾动脉压(arterial pressure,AP)等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假手术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单纯结扎IVC组术后1 h CO[(0.018±0.002)L/min]、SV[(0.054±0.008)ml]、AP(H)[(173±12)mmHg]、AP(L)[(161±11)mmHg]降至低点,但至术后48 h可完全代偿,动物全部存活.结扎IVC联合右肾切除组术后1 h CO[(0.012±0.002)L/min]、SV[(0.038±0.005)ml]、AP(H)[(138±8)mmHg]、AP(L)[(131±9)mmHg]降至低点,至术后48 h CO、SV仍不能完全代偿,且有2只动物死亡.结扎IVC联合川芎嗪治疗组术后1 h CO[(0.025±0.004)L/min]、SV[(0.063±0.009)ml]、AP(H)[(190±14)mmHg]、AP(L)[(163±9)mmHg]降至低点,术后24 h可完全代偿,动物全部存活,结扎IVC联合安慰剂组与结扎IVC联合川芎嗪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IVC可影响心功能,但术后很快可完全代偿,同时加用川芎嗪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状况,无需切除健康右肾.结扎IVC加右肾切除,会减弱心脏代偿能力,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
肾脏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15岁,在外院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上腹部肝肾下方探及大小150 mm ×98 mm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内未见血流信号,于2013年3月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无血尿等不适。入院后复查超声提示:右肾形态失常,下极区见134 mm ×113 mm ×100 mm囊性包块,壁较厚,厚约3 mm,内壁尚光滑,内透声差,液性暗区内见大小不一中高回声团块漂浮,与囊壁不相连。 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肾实质下极见大小约8 cm ×14 cm ×12 cm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A),增强扫描肿块内未见明显强化(图1-B)。肾功能:肌酐137μmol/L,尿素氮6.94 mmol/L。血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尿常规:隐血及蛋白均阴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囊性肿块,囊壁厚1~4 mm,切开少许囊壁,抽出浑浊囊液,内可见毛发、皮脂,考虑皮样囊肿。囊肿较大,无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终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囊性占位,囊液为豆渣样,内见毛发。显微镜下见:囊壁内层附着复层鳞状上皮,并见有皮脂腺,囊腔内见角化物(图2)。诊断:肾脏皮样囊肿。术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79μmol/L,尿素氮4.72 mmol/L,随访2年,CT、彩超、胸片等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未见皮样囊肿,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
肾结核右肾切除后对侧肾动脉瘤1例
患者,女,42岁,已婚,因右肾切除术后,反复左侧腰痛7年,加重6个月入院.患者于1997年因右肾结核于外院行右肾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抗结核治疗1年半,1998年复查时发现左肾轻度积液,未予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发现左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两次行左输尿管插管,留置双猪尾管,后因患者出现高热拔除.
-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成人Wilms瘤1例
患者、男、51岁,因头昏、乏力6个月入院.检查见口唇苍白,心率90次/分,律齐,肋脊角对称,右肾区轻度叩痛,未扪及肿块.血常规:RBC2.1×1012/L,Hb88.2g/L,尿常规未见异常.骨髓像提示增生性贫血,胸片报告有贫血性心脏病.B超和CT发现右肾中份有一4×4cm大小实质性占位病变,左肾形态功能良好.术前诊断:右肾癌.行右肾切除.
-
右肾切除致下腔静脉破裂1例
患者,男,55岁.因右腰痛伴血尿20d,于1996年4月22日入院.查体:T 37.8℃,右肾区叩击痛.尿中脓球/Hp;B超:右肾门处结石伴重度积水.K.U.B+I.V.P:右肾盂1.5cm×2.0cm结石,右肾不显影;
-
多房性囊性肾瘤1例
患者,女,50岁,反复解无痛性血尿3月,加重5天入院。B超示右肾实性包块。CT示肾盂占位性病变,肾盂癌。行右肾切除.病理检查,大体:肾脏11.5cm×5cm×5cm,被膜完整,切面灰红灰白相间,肾盂见一灰白色圆形肿块:3.5cm×3cm×2.8cm,肿块切面多囊,囊内为淡黄色清亮液体,囊间隔薄.
-
双侧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梗阻14例报告
目的:探讨双侧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8年来14例双侧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梗阻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5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2例,狭窄长度0.8-1.3cm,2例宫颈癌术后放疗致输尿管中下段狭窄,狭窄长度3-8cm,4例分别因胃癌、结肠癌、宫颈癌、非精原细胞瘤淋巴结转移致输尿管梗阻,狭窄长度2.4-4.6cm,膀胱肿瘤侵蚀双输尿管开口3例,子宫全切术中误扎输尿管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行输尿管吻合术10例次,管状膀胱辩输尿管成形术2例次,输尿管膀胱吻合术7例次,输尿管皮肤造瘘2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2例,右肾切除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
-
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右肾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目的 总结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右肾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右肾切除共32例,均采用后腹膜入路腹腔腔镜技术进行右肾切除术,归纳并总结手术全过程的体会和技巧.结果 32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4 min,术中出血平均50 mL,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结论 后腹腔入路腹腔镜右肾切除术难度高、危险性大,但Trocar选择数量、置入的位置、手术中精细的分离技巧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省经济成本,值得提倡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