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的分类和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理界对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诊断过多,如中线恶网(中线坏死性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凡是淋巴结原发性大细胞肿瘤均称组织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等等.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其他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目前上述种种所谓的组织细胞肉瘤或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均已证实为T或B细胞淋巴瘤或噬血细胞综合征,而真正的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极少,仅占淋巴瘤的1%左右.
-
梭形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2个月前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行走时加剧,于2009年6月在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腹股沟区多枚淋巴结肿大,直径约4.0~5.0 cm,胰周、腹主动脉及髂血管旁多发低回声实性结节,大直径为4.5 cm;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2009年7月23日手术切除右腹股沟淋巴结.原单位病理诊断:考虑为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肿瘤.因多家医院诊断结果存在分歧,遂来我院会诊,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无其他脏器肿瘤病史.
-
肿瘤新疗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日趋增多.但早期癌症不易被发现,采取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因此,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肿瘤专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利用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该中心主任李忠义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项新技术.
-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人类肿瘤疫苗治疗的目标是诱导肿瘤特异性和长期的免疫应答,以清除体内肿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调节、维持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核心作用[1].本文就DC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妊娠期合并鼻咽部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IDCS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2岁,孕31周,发现鼻咽部肿物.PET-CT示浅表及深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并累及肠道和胰腺组织.镜下肿瘤组织表面溃疡,肿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胞质淡粉染且界限不清,细胞核卵圆形或杆状不规则形,核仁明显,可见巨核/奇异核细胞,核分裂象易见,背景富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68、CD45、S-100、vimentin、CD163呈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40%.终止妊娠后化疗2个周期,随访2个月,肿瘤无新发.结论 妊娠期鼻咽部IDCS为首次报道,临床罕见且侵袭性高,病理形态学易与多种肿瘤相混淆,准确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等辅助检查.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 妊娠期肿瘤 树突状细胞肿瘤 -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肉瘤1例
患者女,43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Ⅲ度肿大,全身其他部位无肿大淋巴结.行病变扁桃体部分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总积3.0cm×1.5 cm×1.0 cm.镜检形态:肿瘤组织位于扁桃体被覆鳞状上皮下方,低倍镜下与癌或脑膜瘤相似,排列成片或束状,有时出现局灶性席纹状结构或漩涡状结构,瘤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细胞核卵圆形或稍长,外形较规则,核膜薄,染色质稀疏,空淡,核仁小,核分裂相少见;瘤细胞之间散布着小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肿瘤细胞显示CD21(+);CD23(+);Vim(+);LCA(-);CD20(-);CD30(-);HCK(-);LCK(-);SY(-);CgA(-);CD56(-);CD68(-).病理诊断:(右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患者 男,48岁,进食油腻后右上腹持续性胀痛1月余,B超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1×109/L,淋巴细胞3.72×109/L。肿瘤标记物在正常范围。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认识.方法 通过1例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分析BPDCN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结果 BPDCN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绝大多数发病时表现为皮疹和骨髓浸润,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4+、CD56+、CD123+.在诱导治疗方面,淋系方案比髓系方案治疗的总反应率高,复发率较低,总生存较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带来长期生存.患者发病时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可能是影响BPDC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BPDCN在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上都具有显著特点,治疗方案建议以淋系方案为主,在首次完全缓解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改善预后、获得远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
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合并垂体瘤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BPDCN )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首发症状以皮疹为主,可表现为孤立的多发性肿块、结节或斑块,病程进展迅速,可累及淋巴结、软组织、外周血及骨髓,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染色体的突变和缺失有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