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植物内生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自从1993年首次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分分离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后,研究者就开始不断地从内生菌中分离出各种活性代谢产物[1],这其中就包括抗病毒活性代谢产物.乙型肝炎病毒、甲型H1N1和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 SARS-CoV)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全世界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2].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可以通过菌种诱变、培养条件改变以及代谢调控等手段进行目标产物的优化,因而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国内外新近发现的抗病毒化合物,并按照化学结构官能团进行了如下分类.
-
紫杉醇脂质体中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紫杉醇是一种从短叶红豆杉植物皮中提取的广谱抗癌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疗效,但由于其助溶剂中的聚氧乙基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会引起组胺释放而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使用中常需使用大量激素做预处理而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3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现总结如下.
-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紫杉醇(taxol)是以红豆杉属植物为主要原料提取的一种二帖类化合物,自美国化学家Wall和Wani首先从太平洋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出紫杉醇并于1971年发表其化学结构以来,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它的抗癌疗效,尤其是对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具有特殊的疗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报告证明紫杉醇对抗药的晚期卵巢癌、晚期乳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癌等有显著的疗效.其通过作用于微管系统,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阻碍肿瘤细胞的复制,起到抗肿瘤作用.随着紫杉醇及其化合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本文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并简述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