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的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治疗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得到缓解和恢复.我们用普适性量表(SF-36)和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相结合,了解武汉地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它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生存提供了可能.为使腹膜透析治疗更合理、更规范,更经济,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国外的K/DQQI腹透指南,即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由专家们筛选、整理、讨论而形成的,对腹透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肾移植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肾移植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寻找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PCR-SSP)技术对1 816例肾移植患者(患者组)以及1 558例健康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HLA-A、HLA-B、HLA-DRB1、HLA-DQB1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基因频率以及疾病发生相对危险度(RR)的研究.结果 患者组中共表达出HLA-A抗原19个,HLA-B抗原42个,HLA-DRB1抗原14个,HLA-DQB1抗原7个.其中HLA-A*03、A*23、A*26、A*29、A*66、B*08、B*64、B*72、B*63、B*37、B*41、B*49、B*50、B*53、DRB1*04、DRB1*10、DRB1*11、DRB1*13、DRB1*17、DRB1*18、DQB1*06、DQB1*08基因频率患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LA-A*01、A*11、A*69、B*13、B*60、B*46、DRB1*09、DRB1*15、DQB1*09基因频率患者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基因位点RR>1,HLA-A*01、A*11、B*13、B*46、DRB1*15、DQB1*09基因位点RR<1.结论 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A*01、A*11、B*13、B*46、DRB1*15、DQB1*09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关.其中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对肾移植患者有遗传易感性,HLA-A*01、A*11、B*13、B*46、DRB1*15、DQB1*09对肾移植患者有保护作用.
-
重视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80%,其中硬化性肾炎的发生率达90%,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在95%以上,高血压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CV)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同时也是加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来说,将血压控制至靶目标值可以减少CV事件的发生及维持肾功能.
-
Toll 样受体4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第二位病因,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DN 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一些研究学者已证实炎症通路是 DN 进展的中心环节。持续性低浓度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不断累积是 DN 进展的共同通路[1]。对炎症分子作用机制的阐明可能成为治疗 DN 新的作用靶点。
-
厄贝沙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多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西方国家DN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疾病,而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但由于目前对终末期肾衰竭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早期DN的干预治疗尤为重要.我院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D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卒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衰老人群以及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患病人数的增加而进一步升高.CKD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终进入到终末期肾衰竭(ESRD)则需长期肾脏替代治疗.了解CKD进展的危险因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干预,将有助于延缓CKD进展,极大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及其并发症,减轻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引言RPGN是肾小球肾炎严重的类型,若不治疗,80%~90%以上的患者于6个月内死亡或需依赖透析维持生命,而及时的诊断、充分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变疾病的预后,避免或减慢疾病快速演变至终末期肾衰竭.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监测
1引言RPGN是一组由蛋白尿、血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急性肾衰竭的肾小球肾炎.RPGN的病因涉及感染、药物、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本病患者常有呼吸道前驱感染病史,病程发展急骤,预后凶险,但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慢疾病快速演变至终末期肾衰竭,因此,对病人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在临床上很重要.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引言RPGN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快速进行性肾功能下降,不经治疗多于数周至数月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RPGN通常伴少尿或无尿,并有肾小球肾炎的特征,包括异形红细胞尿,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及肾小球性蛋白尿.病理上常有广泛的新月体形成,因此,有时RPGN也被称为CGN.引起CGN样临床表现的病因有很多,包括: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②感染;③多系统疾病;④药物等.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的RPGN.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引言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就越多,对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就越大.据国外资料统计,感染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因此,了解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必要.
-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末期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结肠透析、降压、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应用90项症状校核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心理测评,并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及血液化验指标.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稳定及恢复.
-
滋肾通络,助糖友保肾——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马建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非常常见也非常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20%~40%之间,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难治病之一.当DN 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时,唯有透析、肾移植是治疗的根本,但费用昂贵,并发症多,患者生活质量较差.马建伟主任带领课题组历时15年,整理研究大量文献,融合名老中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创立了“滋肾通络法”,在促进肾脏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善,阻止和延缓病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简称血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两种治疗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4例须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灌组30例,血透组34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开始前、6个月后P30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ESRD患者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波幅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灌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血灌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血灌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较血透有显著性差异,血灌对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较血液透析好.
-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 对比腹膜透析(简称腹透)、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须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腹透组30例,血透组42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年P3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治疗前腹透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97.6±35.9 )ms, (8.3±1.57)μV 和(405.3±46.7)ms,(7.9±1.4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腹透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20.6±31.95)ms,( 10.8±1.06)μV和(345.6±33.28)ms,(9.5±1.1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程度不同,腹透对改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较血透好.
-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蛋白尿是影响DN预后的危险因素,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是延缓DN的进展,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与透析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90项症状校核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简称“悲观绝望期”)与透析后(简称“蜜月期”)进行各独立测试、分析.结果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悲观绝望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值均高于“蜜月期”.结论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问题,且于透析前心理问题较严重,更需心理关注.
-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使用EP O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
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80年代,人们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成为肾性贫血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如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s aplasia, PRCA)。本科发现1例使用 EPO诱发 PRCA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肾移植术后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FNH)的发病率明显增多[1]。OFNH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被大多学者人为是治疗OFNH的佳治疗方法[2],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其围术期护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肾移植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
不同血液净化方案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单纯规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HD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APD、HDF/HD两组.CAPD组每天腹透液总量8 000ml,晚上留腹2 000ml;HDF/HD组每周采用2次血液透析加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BUN及Cr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BUN与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PD组与HDF/HD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水平亦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与Cr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HDF/HD与CAP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CAPD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