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近年来,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数量很大,据统计,每百万人口中,每年有100~150人发生肾衰竭[1],目前有内科保守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有力的治疗措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然而心理方面需求更为突出,所以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注.本文采用病历-对照研究方法,对终末期肾衰竭(ESRD)血透患者及ESRD非透析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ESRD血透患者及非透析患者中的不同作用,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
温阳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 7表达的影响
肾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药物及遗传等因素作用下,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受抑制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的纤维化[1].它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近年的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肾纤维化的关键因素,Smad蛋白是TGF-β家族信号从受体到核的细胞内转导分子,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3].有效切断TGF-β的信号转导,是终止和减轻肾纤维化的关键[4].UUO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模型.本试验应用温阳活血中药对UUO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对UUO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为对照,通过观察温阳活血方对实验动物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以及探讨中药复方温阳活血方对肾组织TGF-β1、Smad 7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平消固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2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是30%~50%及5%~10%[1].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在美国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DN占了1/3,在我国比例也在逐渐增多.虽然DN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在2000年12月~2003年6月间,笔者运用平消固精汤治疗早期DN 22例,另外设20例单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4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终末期肾衰竭是其主要死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因此,近年来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有增多的趋势.
-
老年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死亡因素分析
腹膜透析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老年尿毒症患者.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的老年尿毒症病人(>60岁)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
IgA肾病中医辨证规律的多元分析
IgA肾病是一组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在过去10年里,发现至少有3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在肾小球疾病中研究IgA肾病领域活跃,其发病机制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中西医辨病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由于IgA肾病的确诊以病理为依据,因此本病病理与中医证型可能关系密切,为此我们通过现代统计学的多元分析,探讨了IgA肾病的病理与中医辨证之间的联系,现报道如下.
-
内蒙古地区217例肾活检临床及病理分析
肾脏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每百万人群中有近百人由于各种原因的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而危及生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是减少ESRF发生的前提,而经皮肾活检能提供肾脏各种病理类型及各个时期病变,已成为研究肾脏疾病不可缺少的的方法之一.有关内蒙古地区肾脏病患者肾活检临床与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近6年来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217例肾活检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肾脏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二者的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18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常见原因.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对DN的进展有确切治疗效果的临床药物[1].为此,我们对186例DN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
我们自2000年4月~2002年10月将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PDLC)留置于颈内静脉,先后为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对导管的使用情况、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PD相关性腹膜炎是其主要而且常见的并发症。 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多种多样,但对腹膜透析相关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腹膜炎关注较少,有时会导致患者拔除腹膜透析管,退出腹膜透析治疗[1,2]。本文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致PD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加强认识,改善预后。
-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概况
肾纤维化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1].新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有慢性肾衰竭进行透析的人数预计2010年将达到200余万人,而用于透析的医疗费用将达到万亿[2].这个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寻找治疗和干预肾纤维化的药物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学价值和经济学意义.
-
Rho/Rock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它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1].RIF进程中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和沉积过度,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
中药抗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的结果[1].
-
扶肾颗粒基于“和、消、补”中医三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组方分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衰竭主要的替代治疗手段,具有中分子物质清除效率高,心血管稳定性强,操作技术简便等优点,极大地延长了病患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作为长期 PD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丧失,半数以上维持性 PD 患者因而出现腹膜超滤与转运功能衰竭,终退出治疗[2]。因此预防和延缓腹膜纤维化仍是保证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成功的关键。
-
糖尿病肾病与多元醇通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理上早期特征性地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GBM)增厚及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跨膜压,随着病程进展,可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进行性积聚,同时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终发展为不可逆性肾组织结构损坏.临床上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1].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在遗传背景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元醇通路异常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试就DN与多元醇通路关系综述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及中医干预策略
随着乙肝疫苗的接种推广[1]中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数量已由9.75%降至7.18%,为中度流行区,然而乙肝患者的基数仍旧庞大.并且因HBV具有泛嗜性,可引起多种肝外病变,其中肾损害常见,有研究表明[2]在东亚HBV-GN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据国外的统计,该病的发生率占乙型肝炎患者的10%~20%.作为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炎,部分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SRD).当然降低HBV-GN发生的有效措施仍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发生.治疗方面减少蛋白尿和延缓肾脏病进展同样非常重要.中医在乙型肝炎和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分析当前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医干预的策略.
-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得以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在国内外透析中心均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般三年内瘘通畅率为70%左右,长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1].
-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利与弊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主要的原发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受体抑制剂( ACEI/ARB)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已成为共识,但由于临床疗效有限,不少学者仍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其中,富有中医药特色的雷公藤多苷以其独特的作用受到关注。下面笔者结合文献和个人经验,谈谈雷公藤多苷在DN的治疗应用。
-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业已证实,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变过程,且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对于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RIF这一共识问题,既往大量工作着重于降解ECM成分的主要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控研究,近年来,ECM蛋白翻译后被绞联修饰,从而抵抗蛋白酶降解,造成ECM过度沉积这一现象已引起重视[1].
-
蛋白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许多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首位病因.Wild等[1,2]研究称,至2030年全世界将有37亿DM患者,其中30% ~50%的DM患者将发生DN.DN不仅在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方面有别于其他方面的肾脏疾病,而且一旦出现终末期肾衰竭时,无论是给予透析还是肾移植,患者的远期预后均比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差.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DN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