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IMP-4和KPC-2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PMQR基因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是近些年来导致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其耐药特征、产生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 PMQR)的分布及流行的克隆株等会随地域的差异而不同。我们研究发现本地区2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均携带 KPC-2基因,还有5株携带IMP-4基因,且24株产酶菌株中均携带PMQR,包括 qnrS112株, qnrA111株, qnrB411株,其中3株同时携带有包括qnrS1、qnrA1、qnrB4基因,1株同时携带qnrS1、qnrA1、qnrB4、acc (6′)-cr 基因;另外17株携带有acc(6′)-Ib基因,其中9株为acc(6′)-Ib-cr基因,7株为acc(6′)-Ib-suzhou基因,1株为acc(6′)-Ib基因野生型。不携带碳青霉烯类酶基因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1种PMQR基因以上的阳性率(23.7%)显著低于携带碳青霉烯类酶基因菌株(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0,P<0.01)。
-
Carba NP 试验用于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菌株是目前全球抗感染治疗的大威胁[1],因其编码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大多数由质粒介导,可在细菌之间水平转移,导致了菌株耐药基因的进化,使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暴发流行,并且部分产酶菌株低抑菌浓度(MIC)值达不到耐药水平,仅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减低,容易引起人们的忽视。应用改良Hodge 试验[2]耗时长且对部分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低,已不能满足临床感染监控的需要。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年药敏标准引入Carba NP 试验[3]的概念,以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本研究对比分析 Carba NP试验和改良 Hodge 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参考。
-
肠杆菌科细菌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自1983年首次报道至今,已经有近百种衍生酶,它们可引起产酶菌株对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具有快速转导耐药基团的能力,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SHV型ESBLs鼻分布广泛,美国、法国、瑞士、希腊、日本等许多国家均有大量报道.近几年来我国浙江[1]、北京[2]、上海[3]、广东[4]等地有关此酶的报道也明显增多,但在湖南地区尚未见SHV型ESBLs检测的报道.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产AmpC 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基因型及用药策略初步探讨
阴沟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严重耐药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就是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1],尤其是质粒介导的AmpC酶,具有可在不同菌属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2].因此检测、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基因型别株对于研究和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医院细菌耐药性1998~2006年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是了解细菌分布和耐药动态变化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地检出产酶菌株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耐药菌株,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提高抗生素选择的合理性十分重要.研究对沈阳陆军总医院1998~2006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深圳市宝安区直属医院2000-2008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细菌耐药性监测是了解细菌分布和耐药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地检出产酶菌株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耐药菌株,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提高抗生素选择的合理性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8年区直属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2000~2008年深圳某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是了解细菌分布和耐药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地检出产酶菌株和其它具有临床意义的耐药菌株, 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提高抗生素选择的合理性十分重要.现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区直属医院2000~200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
-
血培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
大肠埃希菌( ECO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环境中,为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如长期应用激素、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情况,使其改变了寄居部位时,可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 ECO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2],是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代表菌种[3]。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ECO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不断增高[3]。ESBLs可以水解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起产酶菌株对该类药物耐药。 ECO 是目前临床上血标本常见的分离菌株之一,本文报道血标本分离ECO中产E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
不同配比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三唑巴坦(1:1、2:1、4:1、8:1)的抑酶增效作用,并与同类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三唑巴坦(1:1、2:1、4:1、8:1)的相对水解率明显低于头孢哌酮单用,且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其中头孢哌酮-三唑巴坦1:1的酶稳定性强.不同浓度舒巴坦、三唑巴坦、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且抑制作用三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结论:三唑巴坦明显增强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具有抑酶增效作用.
-
两种哌拉西林/舒巴坦配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使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小抑菌浓度明显下降,药物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并可恢复产酶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2007年2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两种哌拉西林/舒巴坦配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疗效相似.现报告如下.
-
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的抗菌作用及对β-人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AMOX/SBT)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其他抗菌药比较.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产酶菌株(200株)及标准产酶株(16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体内抗菌实验按Bliss法用NDST软件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值及95%可信限;对标准产β-内酰胺酶菌株用超声波碎法提取粗酶,比较各药的相对水解率.结果不同配比AMOX/SBT对200株临床分离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较AMOX单用强2~64倍,以2∶1为佳.
-
临床分离产酶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敏感性研究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舒巴坦、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不同配比(1∶1、2∶1、4∶1、8∶1)及阿莫西林与哌拉西林以2∶1比例配合使用时,对临床分离的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用Nitrocefin纸片测定细菌产酶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339株细菌中,产β-内酰胺酶率为77%,革兰阴性细菌的产酶率高于革兰阳性细菌.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尤其是产酶菌而言,哌拉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时的MIC值明显低于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时效果好.哌拉西林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对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率明显下降.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产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以2∶1、4∶1联合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