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肌肉超微结构和血清肌酸激酶动态改变及抗菌药物的影响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是一种嗜盐弧菌,可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脓毒症等.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有下肢肿胀、坏死性筋膜炎等肌肉损害表现,继而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凝血病等.本实验通过观察VV脓毒症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kinase,CK)及其肌肉超微结构动态改变及抗菌药物对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V脓毒症致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依据.
-
血脂康主编门诊
长期服用调脂药,如何避免肝损伤?河北石家庄市李X我患糖尿病5年,不久前检查发现血脂不正常,医生给我开了降脂药.我看说明书上说,吃降脂药对肝脏有影响,我本来转氨酶就稍微有些高,那我该怎么办?问:服用调脂药如何预防肝脏损伤?答:首先要明确,作为冠心病等危人群的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长期坚持,如此才可显著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服用调脂药的安全性问题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他汀类调脂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和胃肠道反应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肾损害,尿素氮(BUN)升高;肌肉损害,肌肉痛,肌无力,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
-
他汀类药物与肌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药物性肌病,是指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局部或广泛的肌细胞引起肌肉损伤.同时,肌肉损害也可继发于药物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性肌病)、肾功能不全、能量需求过度(药物诱发的恶性高热)或营养和氧供不足(药物诱发的肌肉缺血缺氧性损害)等.
-
骨骼肌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
骨骼肌的病理检查在众多肌肉病相关的辅助检查方法中有诊断价值.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肌肉活检冰冻切片技术以及电生理检查技术促进了骨骼肌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此后的神经生化检查为代谢性肌肉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影像学的应用为观察肌肉损害的全身分布和肌肉活检部位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基因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分子肌肉病理学的发展[1],使骨骼肌病理检查在鉴别疾病相关结构、为治疗策略提供形态学依据以及研究发病机制方面[2]更显重要.
-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
线粒体脑肌病是由线粒体功能紊乱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大多由线粒体DNA(mtDNA)突变导致累及多个系统呈进行性进展,其临床表型多样,主要包括:①MELAS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线粒体肌病、脑病、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②MERRF综合征(myod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肌阵挛发作伴蓬毛样红纤维):③)KSS综合征(Kearns-Sayre syndrome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改变以及脑病);④CPEO(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thalmoplegia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⑤Leigh综合征;⑥LHON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遗传性视神经病)等[1].
-
药源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致病药物
近年,药源性肌病的报道有所增加,本文概要介绍不同类型肌病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提高临床的诊断能力和安全用药水平.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研究进展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i),是肿瘤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侵犯神经系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或)肌肉损害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s,PNS).副肿瘤综合征很少见,不到0.01%的恶性肿瘤并发PNS,不同来源或不同组织的肿瘤其发生率不同,国内协和医院的资料[1]显示,PNS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6±25)岁,96.2%在出现神经症状后才发现肿瘤,平均时间为(18±5)个月,肺癌常见,其次为乳腺病变(小细胞肺癌约占26.9%,乳腺癌约占7.7%).国外Croft[2]报道发生的比例为6.6%,其中以卵巢癌和肺癌较多,发病率分别为16.4%和14.2%.
-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他汀类药物由于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用药.该类药物有导致肌病甚至横纹肌溶解的潜在危险,罕见,但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他汀类药物导致肌肉损害的分子以及生化机制尚不清楚,但对易患者加以注意可减少风险.本文报告1例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
-
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评价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根减压效果(VAS评分),术中切皮暴露肌肉即刻(T1)、牵开器松开2 h(T2)的肌肉肌酸磷酸激酶值.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可增强神经根减压效果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 神经根减压 肌肉损害 -
能抗动脉硬化的维生素E
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
维生素E缺乏主要影响脊索的后柱、第三和第四脑神经核、周围神经的大髓鞘轴突管、脑干的细长核和楔形叶,以及肌肉和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对维生素E营养状况特别敏感),会造成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和循环系统损害;维生素E缺乏还会导致红血球被破坏、肌肉变性、贫血症、生殖机能障碍、不育(动物实验表明,动物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不孕症),受精卵发育不良、胎盘出血乃至胎儿死亡;肌肉营养不良、肌肉损害、易衰老,红血球寿命缩短易衰老;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可发生低血浆维生素E水平,且多有肠道维生素E吸收障碍缺乏,可导致兴奋性亢进,浮肿,贫血。 -
伴肌肉损害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31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KPP住院患者60例,出现肌肉酶学和/或肌电图异常即肌肉损害31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例。年龄14~51岁,平均33.9岁。首次发作HOKPP 7例,其余为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小时~7天,平均1.7天。原发性HOKPP 21例,占68.8%,甲亢继发HOKPP 10例,占32.2%。 2. 发作诱因:过劳7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2例,饱餐后3例,无明显诱因15例。晨醒后发作24例,发作时间无规律7例。 3. 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四肢无力,以下肢为著27例,单纯下肢无力3例,伴有肌肉酸痛25例,四肢麻木3例。伴甲亢症状8例,有甲亢病史者6例,病程1个月~4年,就诊后首次发现甲亢4例。伴系统性红斑狼疮6年1例。双上肢肌力0~Ⅲ级12例,Ⅳ~Ⅴ级18例,双下肢0~Ⅲ级20例,Ⅳ级11例,四肢末梢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1例,四肢肌张力均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肌萎缩,有甲状腺肿大4例。
-
代谢性肌病
代谢性肌病按照病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异常导致的肌肉损害;另一类是由原发性遗传性代谢异常所致的肌肉损害,包括糖、核苷酸、脂代谢障碍及线粒体异常.临床以运动耐受不能、肌无力、肌红蛋白尿等为特征.本文对后者作一简述.
-
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20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9例,女1例.年龄30~70岁,平均53岁.饮酒史11~36年,每日饮酒量150~800g.1.2诊断 (1)有长期饮酒史;(2)有中枢神经及(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及(或)皮肤、肌肉损害表现,产生相应的神经精神症状;(3)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精神、皮肤和肌肤损害症状:(4)经戒酒、大量B族维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
-
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84例临床分析
酒精为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不但对饮酒者造成精神障碍和躯体损害,而且对饮酒者家庭以及社会也构成严重危害.因此,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亦称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chronic alcoholic nervous diease,CAND)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而出现的一组病症,可表现为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脊髓、皮肤和肌肉损害.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上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以支持治疗及心理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O例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和肌肉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难治病之一.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诊治经验
急性CO中毒可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缺氧,临床出现脑水肿、肺水肿、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害、肝损害、皮肤肌肉损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1984年以来,我科救治急性CO中毒8000余例,对其并发症诊治流程以及细节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现将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无肌病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10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具有红斑、水肿性皮损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是其中一种特殊临床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损害为特征,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皮肤改变[1]。但该病不同于其他类型炎症性肌病,容易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且病死率高,临床表现除皮疹外缺乏其他特征,易误诊漏诊。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改善预后,笔者对本科2010-01-2012-03收治的10例ADM合并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
森林脑炎病毒致眼部病变44例免疫疗法观察
为探讨森林脑炎致眼部神经,肌肉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对血清学检查诊断为森林脑炎病例,伴有眼部病变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对症、支持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血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a-2b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05年12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1例,根据以往可能出现的脑水肿、迟发性脑病、肺水肿、肺部感染、心肌损害、泌尿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皮肤肌肉损害等并发症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