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造瘘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液引流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膀胱造瘘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系统评价采用多个电子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评价结果显示,与经尿道引流尿液相比,膀胱造瘘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P<0.01),促进膀胱功能恢复(P<0.01),降低重插管率(P<0.01),并缩短住院时间(P<0.05).结论 在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膀胱造瘘进行尿液引流可以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
临床引流袋的改进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引流袋,尚有不足之处,如在尿液引流方面,训练膀胱功能时,缺乏控制夹,还得另寻它法夹闭管道;膀胱冲洗时,若尿管是单腔的,只好用输液器针头刺入尿管,缺乏安全保障;腹腔引流,需腹腔灌注或冲洗时,必须先断开连接,再行冲洗或灌注,操作复杂且易污染等.因此,我们对现用引流袋加以适当改进,现报道如下.
-
膀胱造瘘患者的护理指导
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做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患者的排尿困难.膀胱造瘘术后需要进行妥善周到的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我院于2001~2007年共护理膀胱造瘘术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 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患者尿液引流,其中48例患者留置导管(85.7%),另8例(14.3%)插管失败患者给予膀胱穿刺造瘘,全部患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肌酐、血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后,将治疗后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
不同尿液引流方法与尿路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通过对使用一次性抗逆流引流袋、普通一次性闭式引流袋和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3次冲洗普通一次性引流管及引流袋3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细菌培养、药敏和检查分析.结果普通一次性闭式引流袋组菌尿出现机率较高、时间较早,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一次性抗逆流引流袋组与用庆大霉素组冲洗普通引流管及引流袋组菌尿出现机率较低、时间较晚,两组之间比较P>0.05. 结论应用一次性抗逆流引流袋可减少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
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4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尿液引流联合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其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变化可知,患者在治疗后躯体功能(85.44±2.16)、心理功能(92.06±1.47)、物质生活(88.26±4.39)以及社会功能(89.99±6.34)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值(6.8±10.4)、肌酐指标数值(68.9±192.7)优于治疗前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
仿生尿液引流防控留置导尿期间溢尿的临床观察
为保障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功能,临床上常用定时夹闭-开放尿管的潮式引流法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1],但期间的溢尿大大影响医护质量[2].若能使膀胱在留置导尿期间尽可能实现生理状态下规律的容张性扩张和收缩,即可大程度地保障膀胱功能,在此基础上,若能模拟生理状态下以膀胱压力来启动和控制排尿的过程来进行仿生尿液引流,将杜绝以膀胱压力为核心的溢尿问题,间接降低返流和溢尿相关的逆行性尿路感染,极大提高医护质量.
-
尿道下裂矫治术支架引流方式的改良
目的 探索尿道下裂矫治术的尿液转流及成形尿道分泌物支架引流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64例尿道下裂矫治术中采用5种不同引流方法(单管法,传统法,三管法,何氏法,改良法),对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法组:膀胱痉挛2.86%,切口感染3.33%,尿道皮肤瘘1.90%;三管法组:膀胱痉挛10.77%,切口感染11.54%,尿道皮肤瘘8.46%;何氏法组:膀胱痉挛20.89%,切口感染15.04%,尿道皮肤瘘9.75%;传统法组:膀胱痉挛36.25%,切口感染41.25%,尿道皮肤瘘37.50%,单管法组:膀胱痉挛56.47%,切口感染58.82%,尿道皮肤瘘48.23%.改良法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法是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较为理想的尿液及成形尿道分泌物引流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
-
新型膀胱血块清除装置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膀胱血块清除装置,有利于安全便捷地清除膀胱内血块.方法:新型膀胱血块清除装置由霍夫曼式吸球、中空式尿道探子和连接胶管3个部分组成.霍夫曼式吸球材质为硅胶,中空式尿道探子采用不锈钢制作,连接胶管为乳胶管或橡胶管.使用时将霍夫曼式吸球内充满生理盐水,通过挤压吸球,利用负压吸引作用完成血块的清除操作.结果:该装置进入膀胱后,可以引流新鲜及陈旧的膀胱血块,提高了医疗操作的安全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冲洗效率.结论:该装置结构精巧,操作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
一种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在心脏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1)
[目的]探讨一种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在心脏手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观察组使用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病人尿路感染率及24 h尿量记录误差、每小时尿量记录耗时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尿路感染率、24 h尿量记录误差、每小时尿量记录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手术后病人应用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能准确、快捷地测量尿量,为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
一次性引流袋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长期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我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总结护理经验,发现一次性引流袋除了可用于尿液引流,腹腔、盆腔液体的引流之外,还有多种新的用途,现介绍如下.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及护理
输尿管梗阻的终结果是肾功能损害,解除梗阻,恢复尿液引流是总的治疗原则,故对急性肾后性肾衰竭者应行急诊外科处理,以便及时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挽救和恢复肾功能[1].我院利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取得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精确定容引流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为了解决体液或尿液引流中计量不准确和造成对医护人员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精确定容引流装置,现介绍如下.
-
膀胱冲洗方法的改进
在临床工作中,对留置导尿病人每隔日一次进行膀胱冲洗.清洗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传统的膀胱冲洗方法:将输液器去掉头皮针,然后将输液管插入双腔导尿管口内,进行膀胱冲洗,此方法需要护士在旁用手把住连接部位,但在冲洗时仍有外漏的冲洗液,污染床单元,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和痛苦.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诸多不便,用改进后的膀胱冲洗方法40例,弥补了以上不足,且无1例发生外漏,污染现象,效果良好.
-
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与效果. 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5例接受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患者(133例)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法”引流;B组患者(202例)采用“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法”引流,C组患者(260例)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3组患者均按尿道下裂术后常规护理. 结果:3组5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通过接受不同的尿液引流方式及其相关护理,A、B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A、B两组,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不仅可显著减少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而且缩短住院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难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次性引流袋的巧利用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次性引流袋除了用于尿液引流、腹腔引流之外,引流装置还可自制冰袋,现报告如下.
-
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气囊尿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前列腺摘除术后常规留置气囊尿管并进行牵引固定的目的是保证尿液引流及止血,从而减少并发症,但传统气囊尿管固定方法存在一些弊端.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
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上尿路梗阻所致尿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1例术前不行上尿路尿液引流,B组7例术前采用输尿管插管引流上尿路尿液,C组17例术前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上尿路尿液,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5例,中度发热4例,术后血压不稳定3例,感染性休克2例;B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2例,中度发热2例,术中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C组术中、术后出现中度发热5例,无高热、寒战、烦躁,术后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结论 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患者手术解除梗阻病因前应充分引流尿液,控制上尿路感染,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充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
带伸缩胶管接尿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对卧床患者进行小便护理是临床日常护理工作,患者使用便壶或便盆排尿后需有人及时将尿液倒掉,否则尿液易溢出而污染床单及周围环境,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安全隐患.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带伸缩胶管的接尿装置,介绍如下.
-
自制滴壶式集尿器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滴壶式集尿器对观察引流效果及尿液计量准确性的影响,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6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引流袋引流并记录尿量(对照组),对68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次性滴壶式集尿器并记录尿量(观察组).结果 两组观察3d,每天观察尿量与实际测得尿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滴壶式集尿器的护士认为引流装置固定稳妥,观察客观、准确,有助于减少职业暴露,且能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用自制滴壶式集尿器,护士能准确记录尿量,便于观察尿液引流是否通畅,提高护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