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程度脾脏创伤治疗方法的选择
脾破裂是普外科常见的创伤之一.自1892年人类行首例脾脏切除术以来,脾切除就一直是脾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1].近年随着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脾损伤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脾损伤后非手术治疗及保脾手术方法日见增加,目前保脾率已达51%~71%[2-3].本科从1996年1月到2005年12月收治120例脾创伤患者,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脾脏创伤的CT表现
在腹部钝性伤的患者中,CT能准确地显示脾脏的创伤,因而C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CT除了较准确地诊断有无脾脏损伤的存在外,还可显示脾脏周围结构有无异常;此外,CT还能较可靠地对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从而指导临床在不同时期对脾创伤进行较为合理的处理。在CT上如果显示相对较轻的脾脏损伤,临床上有理由考虑行非手术治疗,但脾脏创伤行非手术处理在成人患者中与肝脏创伤相比其成功率要低得多[1]。因此,仔细的临床评价和动态CT检查随访,对脾脏创伤的迟发性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
脾脏创伤的CT表现
目的:总结脾脏创伤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笔者分析了30例脾创伤病人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CT平扫8例,平扫加增强22例.结果:12例呈"新月形改变",6例呈线形低密度影,6例为类圆形低密度影,6例表现为"前哨血凝块"征象,22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0例表现为血肿密度较正常脾实质强化密度低,2例显示血肿密度与主动脉密度相同.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脾脏创伤的存在及其损伤范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造影在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成像特点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成像特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脾脏创伤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常规超声或手术在其诊断中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或 CT 检查证实60例患者为脾脏外伤,其中常规超声确诊患者45例,诊断率为75%,超声造影的诊断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5%(57/60),常规超声分型准确率为78.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的诊断和分型与常规超声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对损伤程度及分型可以更准确的判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脾脏创伤不同术式的选择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器官,随着免疫学研究及脾脏功能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对切脾后所致凶险感染(OPSI)的报道增多[1],创伤脾的处理从全脾切除术逐步发展到了各种保脾手术及脾自体移植等.我院自1998-01~2005-01共手术治疗脾创伤70例,依据不同术式的选择,现分析报道如下.
-
脾破裂误诊1例
腹部闭合伤中脾脏创伤,临床表现不同,体征可能不明显,易误诊,延误治疗.
-
CT、B超与腹腔穿刺对脾创伤诊断价值的评价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快速交通、高层建筑及大能量施工的增多,创伤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其中闭合性腹部创伤、脾脏创伤破裂居首位,约占26%[1],而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腹穿在判断脾创伤的程度(分级)及决定治疗措施等方面则是必不可缺的,临床上有有关的报道也较多,但是关于诊断性腹穿及影像学对脾创伤诊断价值的评价研究却较少见.本文就B超、CT及诊断性腹穿对脾创伤破裂的诊断价值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与评价,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