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渗盐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附30例报告)
我科自1994年2月~2000年5月,使用高渗盐溶液7.5%氯化钠(HSL)作为休克的早期处理,治疗失血性休克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4岁。外伤性肝破裂5例,脾破裂10例,肾破裂3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宫外孕破裂2例,颅脑损伤3例,周围大血管损伤3例,多发伤3例。2.材料和方法:将10%氯化钠配成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300ml,对失血性休克病例早期一次性输注300ml。输液途径为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滴注时间为15min,随后用等渗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红细胞压积不超过35%,可不输血。
-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早期影响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HS)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早期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18只SD大鼠制作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组(HS组)和等渗盐水复苏组(NS组),每组6只,采用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休克前及复苏/急救后各组大鼠的外周血CD4+、CD8+的百分率及二者比值CD4+/CD8+.结果 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急救后的早期阶段,HS组和NS组大鼠的外周血CD4+细胞亚群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HS组大鼠的外周血CD8+细胞亚群表达也有所升高,而NS组大鼠的外周血CD8+细胞亚群表达则无明显改变,从而导致NS组大鼠的外周血CD4+/CD8+比值较Sham组和HS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与NS复苏相比较,HS复苏能明显减轻复苏后早期的免疫炎症调节功能紊乱,有助于维持T细胞的辅助-抑制免疫炎症调节网络的平衡.
-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急性颅脑出血并发休克患者资料78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手段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注射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20%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P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CC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试验组CPP、MAP、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对颅脑出血引起的休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
患者,男,67岁,主因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不排气、排便7 d,以急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 a.入院查体: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神志呈嗜睡到浅昏迷状态,四肢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血钠:96 mmol/L,血氯:60 mmol/L,血钾:2.43 mmol/L.腹部X线平片示:结肠内大量积气,可见液气平面.给予胃肠减压,随之快速补充液体及高渗氯化钠溶液及能量合剂等.
-
高渗氯化钠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喘憋型肺炎,其发病主要与该年龄段患儿的支气管解剖特点[1]相关。临床上常见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本病患儿临床表现以发作性阵发性咳喘伴咳后发憋、三凹征和哮鸣音为主要特点[2],容易并发酸中毒、脱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3]、痰堵窒息等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合并脓毒血症,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11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高渗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与高渗氯化钠溶液的应用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功能性肾衰竭(functional renal failae,FRS)确切发病机制及原因仍未阐明,是各种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占15%~84%.多因消化道出血、强烈利尿、大量放腹水、感染等诱发,死亡率极高,可达100%.自1932年Helwig提出HRS至今仍无突破性研究.近有人[1]在研究高渗NaCl对肝硬化腹水病人消涨作用及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限钠问题重新评价时发现,HRS的形成与血浆钠及渗透压下降有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限钠、利尿治疗的结果,对HRS的发病机制的补充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概述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推广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广此项技术,现将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概述如下.1 概念和配方1980年Velasco等首次报道,在治疗狗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应用等渗液(0.9%氯化钠溶液)效果不佳,若用少量(相当于出血量的10%)7.5%氯化钠溶液,则能很快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动物100%的长期生存.将此法应用于病人,发现12例低血容量休克重症监护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输入等渗盐水)不能逆转病情,但经静脉输入少量(100~400 ml)7.5%氯化钠溶液后,能很快升高血压,逆转休克状态,神志和尿量迅速恢复.
-
开展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培训的思考
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以下简称"十年百项计划")自1991年起实施,已推广适宜技术20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有效解决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在2001年经卫生部批准列入"十年百项计划",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开展该项目推广培训中,笔者切切实实地感到,如何保证项目的培训和推广效果,值得思考和总结.
-
重视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工作
近年来,创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受害者多为年轻人,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有文献报告,创伤是45岁以下人类死亡的第1位原因,是所有人类死亡的第3位原因.死亡绝大多数发生在创伤后1小时内,即所谓的"黑色时间"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研究表明,通过创伤后早期的正确处理,可明显减少创伤的死亡率,其中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是救治的关键环节,而基层医院或院前急救单位往往是该项任务的主要实施者.
-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肝炎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给予保肝、利尿、补充血浆及白蛋白,治疗组使用3%~10%氯化钠溶液250ml,每日1~2次缓慢静滴;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500ml,每日1次. 结果 治疗2周,治疗组血钠为133.8±24.3mmol/L,尿量为1145±376ml/24h;对照组血钠为126.4±23.6mmol/L,尿量为834±316ml/24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别变化,高渗钠对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结论 肝炎肝硬化出现低钠血症时,静脉给予高渗氯化钠溶液可提高血清钠,增加尿量,防止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发展.
-
高渗氯化钠溶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 HSS)降颅压的效果及特点,为临床HSS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3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SS组及MAN组。快速降颅压,HSS组采用3.0%HSS 250 mL,MAN组采用20%甘露醇250 mL,监测并记录首次降颅压治疗时不同时间段各组被试颅内压( ICP)值;长期降颅压,HSS组采用20%甘露醇125 mL联合3.0%HSS 125 mL,MAN组采用20%甘露醇250 mL,连续监测2周ICP值。结果快速降颅压比较显示,HSS组各时间点的I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T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与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4 ICP下降幅度大,为7.65 mmHg。 MAN组各时间点的I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6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0比较,T3 ICP下降幅度大,为12.31 mmHg。结论 HSS具有降颅压作用但幅度及速度不及甘露醇,对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仍建议用甘露醇;HSS长期应用降颅压平稳、无反跳现象且并发症少,推荐HSS与甘露醇配伍长期使用。
-
纳洛酮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附23例报告)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休克,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的研究.其突出特点是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内源性阿片钛(OPS)和阿片受体(OR)有关。
-
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39例
本组39例49只眼.男22例29只眼,女17例20只眼;年龄21~78岁,平均(51±3.6)岁.其中:内眼术后11例,晚期青光眼5例,眼外伤8例,慢性葡萄膜炎6例,反复发作的角膜炎5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例.所有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测视力、角膜中央及周边厚度(测厚仪采用TOMEY SP-3000),记录角膜中央以及周边厚度(每点连续测10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临床症状.
-
3%氯化钠输液速度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造模大鼠输注3%氯化钠溶液降低颅内压的合适输液速度.方法 将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快输组和慢输组各17只.重型颅脑损伤造模成功后对快输组和慢输组采用微量输液泵各输入3%氯化钠溶液6 mL,快输组1h匀速输完,慢输组3h匀速输完;给药过程中持续监测颅内压,给药完成后观察颅内压降至低即处死大鼠,对照组不输液,同时间处死.取血测血清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取脑组织测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值.结果 给药全程快输组与慢输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输组降颅内压起效时间显著快于慢输组(P<0.01),较慢输组更能有效下调脑组织AQP-4 (P<0.05).给药结束后快输组与慢输组血钠及血氯水平显著上升(均P<0.01);两组血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造模大鼠快输和慢输3%氯化钠溶液均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快输组起效时间更快、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更为显著.
-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高渗氯化钠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高渗氯化钠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20 μg +0.9%氯化钠注射液3ml联合高渗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2.5 ml+ 10%氯化钠注射液1.5 ml)加压雾化吸入,qd,疗程3~5d.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哆音等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联合高渗氯化钠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高渗氯化钠溶液 毛细支气管炎 -
盐水与羟乙基淀粉用于术中急性失血小容量复苏的比较
目的 观察手术中急性失血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7.5%的盐水与6%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后恢复血容量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术中出现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60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病人大量失血后迅速在5 min内输注7.5%的盐水4 ml/kg,B组30例,病人大量失血后迅速在5 min内输注6%的羟乙基淀粉4 ml/kg.观察并记录麻醉后(t0)、出血后(t1)、输液后5min(t2)、15min(t3)、30min(t4)、术毕(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值.检测记录麻醉后(t0)、出血后(t1)、15 min(t3)、术毕(t5)的血红蛋白含量(Hb)、血球压积(Hct)、Na~+和K~+浓度.结果 比基础值相比较,两组病人失血后HR、STVR显著增加,MAP、CO明显降低(P<0.05),输注7.5%的盐水后MAP、CO显著增加,HR、STVR明显降低(P<0.05),达到与基础值相当,并维持这一水平至研究结束.同一时间点两组各监测值相近(P>0.05).与出血前相比,两组病人外周血HB、HCT在注射液体后15min、术毕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注射7.5%的盐水15min后血浆Na+浓度增加(P<0.05),术毕时下降与基础值接近(P>0.05).胶体注射后各监测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小剂量注射7.5%盐和6%的胶体均是及时有效恢复血容量的方法.
-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效果观察
失血性休克抢救关键是补充血容量.传统方法是用(林格氏液+输血).因输液量大,操作麻烦,效果欠佳.笔者遇到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少剂量高渗氯化钠溶液快速输入,效果佳.
-
高渗氯化钠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推广制约因素初探
[目的]分析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效果,初步探讨制约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方法]对培训对象在培训前、课堂讲授后和互动强化后分别进行考核,在培训后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培训效果;对培训对象进行小组访谈,调查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评价推广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对象对该技术知识的知晓率从培训前的46.95%提高到课堂讲授后的82.20%及互动强化后的85.93%;平均成绩从培训前的43.22分提高到课堂讲授后的81.08分及互动强化后的83.85分;培训对象未使用该技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普遍反映市场上无相应产品,并且配制高渗氯化钠溶液医院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并且只能在院内流通不能在院外流通.[结论]技术本身的完善性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
-
高渗氯化钠溶液对术中单肺通气时肺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单肺通气患者术中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及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的变化,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2月完成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心肺功能筛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拟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行单肺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在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快速输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2 mL/㎏,15 min内输注完毕,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输注前(T1)、输注完毕时(T2)、输注后30 min(T3)、输注后1h(T4)的OI,RI及Cdyn变化,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OI,RI及Cdyn在T1,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呼气末CO2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在T3、T4时的OI和Cdyn较B组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且A组患者在T3、T财时的OI和Cdyn较T1时明显增高,RI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渗氯化钠溶液能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的OI,RI及Cdyn,对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痰液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痰液诱导(Sputum‐Induction ,SI)是以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无痰或少痰患者产生足量痰液,以便对气道分泌物中的细胞及其他液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1]。目前,痰液诱导的操作步骤多采用 Pin改良法[2]。为了达到更安全、有效地痰液诱导,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操作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就痰液诱导技术的操作步骤、雾化方法和氯化钠溶液浓度的选择、雾化液时间及临床护理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