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参与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参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PMVEC的基础上,采用微滤器检测PAF作用于PMVEC前后单层通透性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肌动蛋白(F-actin)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VEC 的GRK2表达,用佛波酯刺激PMVEC以观察GRK2的变化及其对单层通透性和F-actin的影响.结果 10 mg·L-1剂量的PAF 在120 min内可使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GRK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佛波酯刺激PMVEC可使GRK2表达进一步增高并可抑制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和F-actin解聚.结论 PAF作用后可引起PMVEC 单层通透性增高和GRK2表达增加,且PMVEC F-actin解聚与单层通透性增高密切相关,GRK2表达增加可抑制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和F-actin解聚,减轻PAF对PMVEC的损伤.
-
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和骨架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016)ml·min-1·cm-2·kPa-1;尿毒症患者血清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687±0.0014)、(0.0772±0.0031)ml·min-1·cm-2·kPa-1;流式细胞仪测定F-肌动蛋白的值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0.60±3.3、正常健康对照组1233.34±13.92、尿毒症血清组(6 h)712±51、尿毒症血清组(12 h)613.31±42.81;实验发现尿毒症患者血清100μl作用于RPMVEC 6、12 h可使RPMVE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F-肌动蛋白解聚(P<0.01),且二者呈负相关(r=-0.927,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作用于RPMVEC一定时间,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尿毒症患者血清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肌动蛋白解聚密切相关.
-
烧伤后CD11b/CD18介导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分,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清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δ值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 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
地塞米松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损伤时的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F-actin)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地塞米松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GENC的基础上,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g Ⅱ对GENC的F-actin分布及量的影响.结果 Ang Ⅱ组作用6、12 h的GENC单层通透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0.01),AngⅡ+地塞米松组则较AngⅡ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Ang Ⅱ组作用6、12 h的GENC的F-actin的荧光强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Ang Ⅱ+地塞米松组则较Ang Ⅱ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GENC单层通透率与F-actin呈负相关(r=-0.901,P(0.01).结论 AngⅡ可引起GEN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且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地塞米松可减轻Ang Ⅱ对GENC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骨架和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AngⅡ对GENC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大鼠GENC的形态影响;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对GENC 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结果 AngⅡ浓度大于0.1 mg·L-1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1 AngⅡ 6、12 h可使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结论 AngⅡ引起GEN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gⅡ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相关;
-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0.1 mg·L-1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1 PAF 120 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actin下降,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神经酰胺对胎鼠肺泡域型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取1只妊娠17.5 d的ICR小鼠,将其体内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ECⅡ)经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神经酰胺,培养12、24和48 h后进行MTT试验。在Transwell上构建AECⅡ单层,以10μmol/L的神经酰胺与AECⅡ培养12和24 h,并设置相应对照组,应用伏欧计测定跨上皮电阻值。结果显示,随着神经酰胺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AECⅡ细胞增殖抑制率呈上升趋势。10μmol/L的神经酰胺分别刺激融合的AECⅡ单层12和24 h后,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神经酰胺刺激组的跨上皮电阻值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