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唐平;刘丹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近5年临床确诊的52例PA患者的生化检查、体位试验、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PA患者血钾低于IHA组,尿钾、尿PH高于IHA组;体位试验结果:17例APA患者中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11例,下降的6例,35例IH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均较基础升高;影像学检查:APA患者B超、CT、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90%和91.6%.IHA患者符合率则为68%、93.75%和90.48%.结论 APA患者部分生化异常程度较IHA患者明显;体位试验在APA和IHA中有部分重叠,立位血醛固酮升高者者不能排除APA,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确诊APA;CT与MRI诊断符合率基本相似.

  •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彩霞;曾正陪;周亚茹;童安莉;卢琳;王鸥;许岭翎;朱惠娟;满娜;宋爱羚;陈适;李明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101例原发性高血压(EH)、13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按是否伴MS各分为两个亚组进行比较. 结果 EH伴MS组血浆卧位醛固硐(ALD)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IHA伴MS组血浆卧位ALD水平、Ins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和EH组.相关分析显示,伴MS两亚组的卧位ALD水平均与InsAUC及HOMA-IR显著正相关. 结论 MS患者较高的血浆ALD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及IR显著正相关,在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瑜璇;祝宇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的一种,所占比例要比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少。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控制,而手术治疗从理论上看是不理想的。我院1994~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28例IHA,结合随访结果和有关文献作一讨论。 1.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3.1岁。病程从3个月~30年,平均43个月。高血压27例,血压在250~150/150~95 mm Hg;1例血压正常。低血钾20例,血钾在1.8~3.1 mmol/L,正常8例。血浆醛固酮测定27例,均升高,范围在24.03~69.9 mmol/L。尿醛固酮测定24例,3例属正常范围。肾素激发试验20例,1例阳性。定位诊断:B超检查24例,10例疑为腺瘤(42%),14例疑为结节或是阴性。CT检查28例,疑有腺瘤19例(68%)。术前诊断APA 20例,诊断为结节或增生8例。探查左右侧各14例。术中见结节状增生13例,弥漫性增生2例,腺瘤样变化13例。肿瘤大2 cm×4 cm×3 cm,小直径0.8 cm,重量1.1~17.3 g。手术方法:肿瘤或结节切除12例,1侧肾上腺次全切除11例,1侧全切除5例。病检结果:结节增生25例(其中4例报告伴有腺瘤),弥漫性增生3例。球状带增生为主27例,束状带增生1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0例,偏高8例,血钾恢复正常23例,偏低5例(正常低水平)。随访结果:随访到24例,随访时间1~5年。半年内复发6例,1年内复发4例,无复发的14例。这14例中随访5年的4例,≥3年的4例,1~2年的6例。复发与手术方法的关系:半年内复发的6例,均为结节切除,1年内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0例

    作者:高洪伟;李琼芳

    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8.8年.8例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中2例为结节性增生.22例为醛固酮瘤(73%).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27例,以肌无力首发者2例,以多尿首发者1例.29例有高血压,1例无高血压,血压高达220/140mm Hg(1 mm Hg=0.133 kPa).27例患者血K+低于正常,低者为1 6mmo·L-1,平均2.7mmol·L-1.夜尿多者14例,轻度代谢性碱中毒9例.30例患者均行B超、CT检查,7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B超敏感性为70%,CT为93%,MRI为100%.

  • 临床病例讨论——以双侧肾上腺腺瘤为特征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作者:王玮;魏枫;魏翠英;田稼荟;李冉浩

    目的 总结特殊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l例以双侧肾上腺腺瘤为特征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本例46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血压升高2个月入院,经筛查、确诊、功能试验、多种影像学检查及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分型,终确诊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血压、血钾均控制理想.结论 对于尚无典型高血压及低血钾表现的早期原醛症病例,及早正确筛查和分型诊断、正确治疗,可使患者大临床获益.对于罕见的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AVS检查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关键作用,AVS可作为影像学检查有疑问时分型诊断的金标准方法.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 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尹晓燕;宋颖

    目的 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15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9例肾上腺醛固酮瘤,分别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经过研究对比,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的基础血醛固酮水平、尿醛固酮水平高于特发性醛固酮患者,但血钾水平明显低于特发性醛固酮患者(P<0.05);对患者均采用了速尿激发实验,其中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中共有69例出现醛固酮增加或无变化现象,另60例出现醛固酮下降现象;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则均存在醛固酮增加现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为81.75%.结论 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比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具有更明显的生化异常反应,体位试验中两组患者存在部分重叠,因此单采用立位血醛固酮增加无法做出准确诊断,但患者若出现血醛固酮下降则可以诊断为肾上腺醛固酮瘤,同时结合CT声像图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评价

    作者:于晓静;吕朝晖;王晓梅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肾上腺醛固酮瘤(腺瘤组)和1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腺瘤组基础血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水平高于特醛症组,而血钾水平则低.48例肾上腺醛固酮瘤及14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行速尿激发实验结果: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激发后醛固酮较激发前增加或无明显变化27例,较激发前下降21例;14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激发后醛固酮均较激发前升高.88例行CT检查,CT准确率为84.2%.结论腺瘤组生化异常较特醛症组明显,体位实验在腺瘤组和特醛症组中有部分重叠,立位血醛固酮增加不能完全排除肾上腺醛固酮瘤,而血醛固酮下降则可确诊为肾上腺醛固酮瘤.结合体位实验及CT结果可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作者:赵伟军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16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研究对象,1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钾、尿钾、尿醛固酮以及血醛固酮水平分别为:(2.44±0.37)mmol/L、(51.25±28.93)mmol/L、(55.45±28.93)nmol/L、(1240.94±783.37)pmol/L 与(2.96±0.42) mmol/L、(59.83±29.01)mmol/L、(40.24±21.07)nmol/L、(709.21±546.62)pmol/L。肾上腺醛固酮瘤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比,其基础血醛固酮水平以及尿醛固酮水平均明显更高,而血钾水平则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上腺醛固酮瘤生化异常相对来讲,其特征更加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 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作者:郭晓碧;钱威宇;王芳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汉族,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视物模糊1周”由门诊收住院.患者于10多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约为1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开始口服洛汀新(10 mg,Qd)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尚可,在:130~140/95 mm Hg.3年后血压逐渐控制欠佳,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血压仍有波动.约5年后患者间歇头晕、头胀发作,自测血压波动于140~170/80~100 mm Hg.门诊复诊后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络活喜5 mg/d,此后一直按此降压方案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波动于130~180/70~95 mm Hg.2012年2月1日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于外院行眼底镜检查提示:右眼底出血,给予治疗(不详)后,视物模糊较前稍好.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致病基因研究现状

    作者:于潇;金讯波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以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和肾素分泌被抑制引起的以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亚型包括醛固酮腺瘤、单侧肾上腺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异位醛固酮肿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洪运;李平;沈山梅;张雪斌;冯文焕;黄洪;陈炜;朱大龙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确诊原醛并且行AVS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AVS采取双侧同步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的采血法,同时进行术中皮质醇测定.选择性指数(SI)≥1.5提示插管成功,优势分泌指数(LI)≥2提示存在单侧优势分泌.进一步对相关临床资料及AV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1例采血成功,成功率82%.41例采血成功病例根据是否有优势分泌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醛固酮瘤(APA)/单侧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组24例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组17例.与IHA患者相比,APA/UAH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10.0(5.0,13.0)年比4.0(2.0,8.0)年,P=0.046],低血钾比例更高(95.8%比64.7%,P=0.009),基础肾素活性较低(P=0.089),基础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水平更高(均P<0.05).将APA/UAH患者根据优势分泌指数中位数分为两组,优势分泌指数高和低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与AVS对原醛分型诊断一致者仅占48.8%(20/41).结论 采取双侧同步采血及术中皮质醇测定可提高AVS的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AVS在影像学无法确定分型的原醛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 螺内酯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新萍;张萍;李晓玉

    目的 观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服用螺内酯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00年至2014年期间诊治的80例IH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服用螺内酯分为螺内酯组(52例)及非螺内酯组(28例),平均随访2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前、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IHA患者经螺内酯治疗后,血钾由(3.13±0.69) mmol/L升高至(4.25±0.60) mmol/L(P =0.00);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由64(16,189)下降至12(7,27,P<0.01);应用60~ 80 mg螺内酯治疗的患者其β细胞功能优于应用螺内酯20 mg治疗者.治疗后HOMA-IR的变化和立位醛固酮有正相关的趋势(r=0.020,P=0.050).结论 IH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高醛固酮血症有关,中等剂量的螺内酯治疗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作者:张炜;罗邦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亦可伴有低血钾,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其主要的病理亚型.原醛症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及分型诊断3个步骤,传统影像学结合体位刺激的方法进行分型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应予手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其首选药物.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月明;裴顺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的高血压伴有低钾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 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血浆和尿液高浓度的醛固酮水平[1-2].PA分为醛固酮腺瘤(primary aldosteronism,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和癌.目前常见的是APA和IHA,APA约占PA的70%,IHA约占20%,随着诊断水平提高,IHA的发病率逐渐上升[3].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手足搐搦1例

    作者:郭志琴;游敏生;张至;容春莉;王家枢

    患者,女,59岁.主因全身麻木、手足搐搦3个月,加重1 d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都、四肢及躯干部麻木、无力,进而出现双手及腕肘部抽搐.抽搐时双手拇指内收,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呈鹰爪状,伴有上肢及腹部疼痛,恶心,无呕吐.无胸闷、心悸等.症状持续约1.5 h左右缓解.1 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全身麻木、无力,间断发作抽搐3次,症状较前加重.门诊曾怀疑脑血管病变,做头颅CT未见异常.既往有商血压病史半年,应用降压药物效果差.体格检查:T 36℃,BP145/90mmHg.发育正常,营养稍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

  • 多种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

    作者:张炜;张征;徐尔理

    目的:评价多种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其术后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1998-2010年在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原醛症患者99例,其中醛固酮瘤(APA)5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AH)16例。检测血钾、血/尿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将所得结果与29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所有原醛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所得资料与术前比较。结果(1)APA、IHA、PAH 及 EH 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APA、IHA 及 PAH组血、尿醛固酮均高于 EH 及对照组,血钾、血浆肾素活性基础及激发值则低于 EH 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PA 及 PAH 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醛固酮下降,血钾则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HA 患者术后仅血钾较术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指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HA 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醛固酮高于 APA 及 PAH 患者,血钾则低于 APA 及 PAH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醛症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高血/尿醛固酮及血钾肾素活性受抑,APA 及 PAH 患者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而 IHA 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探究

    作者:李仙

    目的: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其中有7例患者半年内复发,有5例患者1年内复发,无复发12例.半年内复发的患者均进行结节切除术,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1例为次全切除,4例为结节切除.未复发的患者中有4例为全切除,8例为次全切除,可见复发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的手术治疗能够减少病情复发或推迟复发的时间,在足够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若药物剂量使用打,可进行手术探查,进行单侧全切除手术.

  • 螺内酯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俊

    目的:观察螺内酯在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中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设7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分析组则予以螺内酯治疗,经随访8个月,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较之对照组,分析组血钾、醛固酮指数(AL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析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在治疗IHA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基因学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史超;李南方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普遍认为一些基因的异常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基因型改变已经确认,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的基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PA发病机制的认识,并可能为PA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亚型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郭瑞敏;龚艳春;郭冀珍;初少莉;朱鼎良

    目的:探讨利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法分析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PH)的醛固酮腺瘤(APA)型和特发性醛同酮增多症(IHA)型与通过醛固酮合成酶(CYPllB2)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行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住院患者中通过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ST)确诊.并行AVS分型定位诊断的PH患者120例.根据AVS结果分为APA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和IHA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筛选同期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FH)患者200例(低肾素EH组58例,正常或高肾素EH组142例).并与上述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相匹配.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和实时定量PCR法进行3组CYPlIB2 T(-344)C、Lvs173Arg(K173R)、CYP11B2第2内含子(Rs10086846位点、Rs7461740位点)基因分型研究.结果:①在P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因型患IHA的可能性增加(APA组6.5%,IHA组29.5%,EH组16.1%,P=0.026).②与正常或高肾素EH组优势基因型比较发现,低肾素E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冈型易于发展为IHA.结论:IHA优势诊断基因型为TT/KK/CT/CG.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