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罗伟琼;杨玉发;李庚娣;饶美琼

    目的 探讨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153例黄疸患儿做"三项试验",即:①红细胞抗球蛋白试验;②抗体放散试验;③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 ①153例黄疸患儿与其母均为ABO血型不合.即母亲血型均为O型,Rh(D)阳性.母亲血清中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均为阴性.母-婴血型O-A者为78例,O-B者为75例.②共检出ABO HDN者为127例.其中,母-婴血型O-A者为66例,占84.62%(66/78).O-B者为61例,占81.33%(61/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015,P>0.01).结论 微柱凝胶试验技术进行HDN血型血清学检查,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效果评价

    作者:张悦;李俊杰;刘艳;陈娟;潘书贺

    目的 采用微柱凝胶法、经典抗球蛋白法、改良抗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评估微柱凝胶法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用经典抗球蛋白法、改良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检测136例O型无偿献血者血清中IgG抗-A(B)效价,分别计算其阳性率,再以经典抗球蛋白法为标准计算改良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经典抗球蛋白法、改良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清中IgG抗-A效价的阳性率分别为22.8%、25.0%和33.8%,IgG抗-B效价的阳性率分别为19.1%、20.6%和31.6%.与经典抗球蛋白法比较,改良抗球蛋白法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6.3%;微柱凝胶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3.4%.改良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经典抗球蛋白法(P<0.01).结论 改良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经典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药物抗体致病危害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朱玉珍;赵明辉;汪波;梁雁;邓培媛;马明信

    目的:通过血液免疫学药物抗体检测寻找药物中毒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病理分析,为病人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免疫血液学体外药物模拟,经典的抗球蛋白试验法.标本取自疑为利福平(RFP)、葛根素(PRR)及四环素(Tetracycline)所致急性溶血、急性肾衰和脏器功能损伤病人,共计57份(其中RBC标本32份);对照标本10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病人红细胞(Pc)上的免疫复合物;间接抗球蛋白药物模拟试验(IAT)检测病人血清(Ps)、药物、补体(或灭活补体)孵育过的试剂红细胞(Dc)在抗人球蛋白试剂(AGS)中的反应.同时设单纯药物损伤细胞试验及正常血清、细胞模拟对照.结果:被检病人红细胞DAT阳性率75%(24/32),血清抗体阳性率68%(39/57例)通过补体对比试验观察,灭活补体的RFP组与3种特异性AGS凝集全部消失;PRR组仅与抗-C3凝集消失.终浓度1g/L利福平孵育的Dc在IAT中与广谱AGS出现极轻微凝集;葛根素组无变化.10例对照均为阴性.结论:药物免疫性抗体是造成急性溶血、肾功能衰竭以及组织器官损伤的真正病因,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 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学新;张海娟;胡松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输血前要用能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筛查不规则抗体,本院从2004年6月起,运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需输血的患者提前筛查不规则抗体,确保了输血安全,保证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 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评价

    作者:禹梅;张慧君;屈宇

    目的:评价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与微柱凝胶法对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三项检测中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微柱凝胶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其中游离试验8例、释放试验7例均为弱阳性,结果模棱两可)。结论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稳定可靠,微柱凝胶试验法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可出现模棱两可、不稳定的结果。

  • 凝胶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及实验分析

    作者:陈学军;徐兴强;金小波;程永樟

    目的分析评价凝胶抗球蛋白试验(GAT)的特点,增加输血安全性.方法以不同稀释度的商品化抗D(IgG)为基础制备不完全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为模拟标本,通过一系列实验(并结合文献)分析GAT(DiaMed产品)的特点.结果红细胞洗涤与否不影响GAT检测的结果;外加AB型血浆至40 μl后,才使GAT(1∶64抗D血清25 μl与0.8% O型混合红细胞悬液50 μl反应)产生的强阳性略有减弱;与专用稀释液ID-diluent2比较,用生理盐水替代稀释液导致结果阳性程度降低,而换用某厂家的LIM稀释液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溶血现象;GAT可测的抗D(IgG)高效价为1∶256,反应灵敏度明显高于试管法,而近似于聚凝胺法.结论 GAT反应过程中无洗涤步骤,使用专用稀释液,检测灵敏度较高.GAT检测中使用配套试剂材料和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非常重要.

  • 二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输血前检测及疗效评价

    作者:王成云;张帆;顾萍;潘秋辉;王静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前检测对血液选择及输注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2例标本的血型鉴定反定型中,均表现为O型红细胞凝集,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根据抗体鉴定反应格局,一例标本含类抗-C抗体,另一例标本抗体性质不明.予输注适宜洗涤红细胞悬液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输血疗效评价为有效.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比较复杂,应根据抗体性质尽量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显示Rh血型等相关特异性时,应选择缺乏此抗原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性质不明,则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试验,采用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反应弱的血液;若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特别是抗C3d阳性,可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后予以输注,避免献血者血液中残留的补体成分引起患者溶血.

  • 布鲁菌病合并甲状腺肿大一例

    作者:德恩金;乌兰格日乐;姜红

    患者男,49岁,农民,饲养羊2年.患者因发热、全身关节酸痛、乏力、多汗、头痛10余天,伴有咽痛、左侧颈部肿胀及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2d于2010年6月11日入院.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体温39.6℃,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状态可,神志清楚,声音嘶哑,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左侧颈部可触及约2 cm×3 cm大小肿物,质软,触痛阳性,边界清楚、活动尚可.双肺呼吸音清,腹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异常.睾丸无肿大.血WBC 15.56×109/L,中性粒细胞0.708.ALT 46 U/L,γ-谷氨酰转肽酶239 U/L.布鲁菌病血清学显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试管凝集试验1:800(++),抗球蛋白试验1:160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551.9 ng/mL(正常参考值为0~78ng/mL).

  • 冷凝集素综合征引起配血困难1例分析

    作者:林军;单卫民;赵胜

    冷凝集素引起配血困难是常见的现象,一般只需将患者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洗涤并在37℃做交叉配血,可有效地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但本病例患者有所不同,与多名同血型供血员交叉配血均有凝集现象,现报告如下:

  • 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军;马继华;陈学军;金小波;程永樟

    目的 探讨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在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等疾病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传统试管法(CTT)和柱凝集法(CAT)对547例样本同时进行抗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前柱凝集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AT-DAT)初筛阳性85例,同时做手工聚凝胺法(MPT)和CAT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CTT、CAT两种方法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率分别为6.8%和25.2%.CTT阳性结果较为集中,主要见于新生儿溶血病、AIHA;而CAT阳性结果较为分散,除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AIHA外,尚有再生障碍性贫血、Evan's综合征、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腺病毒感染、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51例经临床确诊的AIHA患者,测定CTT-DAT阳性24例,而CAT-DAT均为阳性,两种方法测定AIHA患者DAT的差异有显著性.CAT-DAT阳性样本用CAT法交叉配血次侧均为阳性,而MPT法只有20%为阳性MPT法次侧阳性用CAT法检测相应结果均为强阳性,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传统试管法相比,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在诊断AIHA时有更高的敏感性;与手工聚凝胺法相比,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亦有更高的敏感性.

  • 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徐华;刘晟;刘孟黎

    本文通过综述盐水介质凝集试验、胶体介质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低离子凝聚胺试验和微管凝胶检测试验等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技术方法,认为微管凝胶检测试验技术将成为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流方法.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人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74例分析

    作者:陆乐;吴玲玲;姚晓娟;陈杰;李平

    目的 总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的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经验.方法选择74例确诊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且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抗冷体的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以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用吸收后的血清进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结果 59例病人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经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正确定型;61例病人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经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50例病人配血相合.结论 运用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冷抗体吸收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可明显提高病人血型鉴定准确率以及配血的相合率,确保病人安全输血.

  • 聚凝胺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应用

    作者:刘福昌;陈火玲;王小红

    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不规则抗体[1,2].不完全抗体多为免疫抗体,通常由输血和妊娠免疫刺激产生.检测方法常用胶体介质凝集试验、酶法、抗球蛋白试验、凝胶技术和聚凝胺法等.经典的间接抗球蛋白法,具有费时、操作较复杂、很难于临床推广.聚凝胺法则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易推广.下面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应用聚凝胺法检出6例不规则抗体报告如下.

  • 献血者检出IgM、IgG性质抗-M抗体1例报告

    作者:徐志华;黄宏亮;贾红志

    献血者为女性,48岁,首次无偿献血,育有一子.ABO血型鉴定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O型.红细胞血型鉴定、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均按文献[1]方法进行.红细胞血型鉴定结果见表1.献血者ABO血型为AB型,MN血型为NN型.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

    作者:易峰;袁文声;何锐洪;林惠燕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方法收集75例 AIHA 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AIHA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贫血症状为主。多数患者 Coombs 试验阳性,IgG + C3d 型多见,其次为 IgG 型和 C3d 型;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可快速诊断及分型 AIHA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抗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谭庆芬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微波辐射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赵树铭;隆晓秋

    目的为了缩短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抗体检测及Rh血型不完全抗体鉴定试验时间.方法应用家用微波炉:①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Rh血型IgG抗-D抗体效价,试用微波辐射二档3 min加一档5 min致敏;②木瓜蛋白酶试验,采用低强度的微波辐射一档6~8 min做试验,通过木瓜蛋白酶介质破坏红细胞上唾液酸的作用,检测Rh血型IgG抗-D抗体效价.结果①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采用微波辐射效价与37 ℃水浴相同,但前者积分高出10 min左右,较常规的抗球蛋白法,致敏细胞阶段可缩短时间50 min.②木瓜蛋白酶试验6~8 min,效价高出1个滴度,积分高出14分.试验可缩短时间12 min.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节约时间,可重复性好.我们用微波辐射法鉴定Rh(D)抗原200人,结果与37 ℃木瓜蛋白酶法一致.

  • 抗-Leb致疑难配血1例

    作者:洪毅;耶小伟;孟洁;李菲;杨阳;叶维莉;安良

    1946年,Mourant在1位名叫Lewis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了1种天然抗体,该抗体大约与22%的英国人红细胞发生反应,称为抗-Lea.同年,Andresen发现了抗-Leb.Lewis血型抗体以IgM型为主,其主要存在于Le(a-b-)中,且此抗体在37℃无活性[1],因此在平时交叉配血中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近日我们在日常配血中遇到了因输血产生Lewis血型系统抗-Leb而引起的疑难配血1例,现报告如下.

  • 抗-e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作者:黄靓;涂同涛;魏晴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中与所有的红细胞结合,呈阳性反应,少部分具有特异性,与Rh系统有关,是针对1种或几种Rh抗原的抗体.

  •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例

    作者:浑守永;王玉芝;刘富然;游敏;刘明霞

    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疑难配血,其中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G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偶有报道[1],笔者于1998年10月28日遇到1例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A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配血困难,现报告如下。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