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霍奇金淋巴瘤腹腔广泛转移误诊卵巢癌Ⅲc期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9 岁.因自觉腹部饱胀1月,稀便7 d,于2005年6月16 日来诊.入院前我院B超示双侧卵巢实性占位性病变,中量腹水.入院时体温36.5℃,心率84 次/min,血压21次/min,Bp105/70 mmHg,神志清,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心肺部听诊未见异常.腹部隆起,软,无压痛、反跳痛,移浊(+).妇科检查示外阴已婚已产型,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不活动,无压痛,右侧附件可及男拳大实性包块,左侧鸡蛋大实性包块,均与子宫分不开,且不活动、无压痛,阴道后穹窿及直肠前壁弥漫性片状增厚.EKG正常心电图.胸片心肺膈影未见实质性病变,钡餐食道钡剂检查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乙状结肠镜检大肠黏膜未见异常.
-
家族性结直肠癌病例报告
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注意到某些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家族史,现将我们遇到的4例家族性结直肠癌报告如下.
-
年轻人直肠内增生物10例分析
1996~1998年,我科对有消化道症状的18~34岁门诊病人中检出直肠内有增生物者10例.其中,肛门镜检出3例,乙状结肠镜检出7例.有蒂8例,无蒂2例.病史短2天,长3个月,多为1个月左右.到病检确诊短时间为15天,长8个月.
-
中药口服灌肠并用治疗慢性结肠炎150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50例,男107例,女43例;年龄16~25岁40例,26~35岁44例,36~45岁41例,46岁以上25例;病程7月~1年53例,1~3年48例,3年以L49例;轻度31例,中度66例,重度53例.本组150例均作直肠、乙状结肠镜检.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炎变及溃疡,粪检除外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等.
-
直肠结核1例
直肠结核患病率极低,易误诊为直肠癌,本文报告一例直肠结核误诊为直肠癌.女性,王××,40岁,肛门内坠胀感31天就诊,就诊前一周肛门坠胀明显加重,且出现全下肢疼痛,每日稀便4~5次,疼痛剧烈,时有便意,对症治疗两天后,下腹疼痛坠胀消失,但仍有肛门坠胀感.无发热盗汗等症状,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查体,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无压痛,且未触及包块.肛门直诊:直肠子宫凹处,可触及-4×4厘米大小肿物,光滑中等硬触痛.胸片、胃肠钡餐造影、乙状结肠镜检等均未发现异常,血沉17mm/H,Hb10.7g,白细胞8.400,转外科手术探察,见直肠前壁,有5×3×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行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直肠结核性肉芽肿.
-
直肠乙状结肠癌CT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在我国,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连接部恶性肿瘤比较常见,约占整个结肠肿瘤的50%及全身恶性肿瘤的15%[1],并呈上升趋势。过去,原发直肠癌主要靠肛门指检,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活检,钡灌肠造影检查等。但上述传统检查都有相同的局限性,即不能正确估计肿瘤局部侵犯程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CT在这两个方面却有着独到的作用,因而逐渐被临床运用于术前评估。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2例直乙结肠癌术前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来探讨CT在直乙结肠癌术前检查的价值。
-
张澄庵老师治疗久痢经验评析
先师张澄庵为四川名老中医,逝世时78岁,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50年代即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张老生于中医世家,后又从成都名医沈绍九学习,于是学业更精。为人治病,活人无数,知名度甚高。张老理论精深,临床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门诊,病房,科研,教学工作,对内科杂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如肝脏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均为其擅长。现仅将其治疗“久痢”(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例评析如下。1 病案 钟某某,男性,26岁,医生,住院号:129115,反复左下腹痛,腹泻,脓血便1 a余,加重1周,于1973-03-30入院。入院前1 a多开始解血大便,1次/d,大便成形,血附着在大便外,腹不痛,以为是痔出血,未引起重视。入院前9个月便血越来越重,并有粘液,经用黄连素,痢特灵治疗稍减。入院前4个月复发,症状较前加重,左下腹阵发性疼痛剧烈,不呕吐,大便次数增至5~6次/d,间或解果酱色大便,经多次检查大便常规,除红血球、脓球外,余无其它,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在某地区医院作乙状结肠镜检,结论为:在28 cm肠段有弥漫小溃疡及出血点。入院前3个月又作钡盐灌肠,结论为“慢性结肠炎”。入院前1周,大便次数增加,左下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呈暗红色,带粘液。 入院查体:T 37.2℃,P 86次/min,R 20次/min,BP 15.2/10.1 kPa,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明显,未扪及包块,肝脾正常,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大便常规示红血球,脓球,吞噬细胞发现。
-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结直肠的非特异性疾病,多数患者具有慢性病史并反复发作。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1]。近年我国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2]。随着本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已使许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外科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我院1982年5月~2000年7月,经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2~64岁,中位年龄41.5岁。病史14 d~12年,10例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病史,1例呈急性发病。所有患者均有腹痛、粘液血便或脓血便,8例有腹泻,3例有发热,1例有里急后重症状。其中1例出现中毒性结肠扩张并肠梗阻,1例并发结肠穿孔,2例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出现结肠狭窄,2例并发结肠或直肠癌,另4例为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而改行手术治疗。1.2 术前诊断术前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例(并消化道大出血2例、并结肠穿孔1例);结、直肠癌变各1例;完全性肠便阻1例;克罗恩病1例;肠结核1例。11例中有6例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病检发现慢性结肠炎4例(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结肠狭窄1例,结、直肠癌各1例;5例急诊患者有4例于发病3 d内行乙状结肠镜检,其中2例发现结肠溃疡病变并喷射状出血,2例结肠慢性炎,另1例术后病检诊断为结肠慢性炎。
-
罕见直、乙状结肠广泛血管瘤1例报告
1病历介绍患者,男,41岁,以"间断性便血40余年"主诉入院.半岁时无原因出现大便有时带血,鲜血,每次约20 Ml,大便颜色正常,就诊于市儿童医院,拟诊"直肠息肉",1年后再次就诊于市儿童医院,诊断"混合痔,直肠息肉",行手术切除,术后症状无改善.3岁时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乙状结肠镜检,进镜18 cm,可见距肛缘7 cm以下肠黏膜充血,齿线处有突起静脉团伴出血,以"内痔"行手术治疗,手术后肛门出血、渗血,20 d后好转出院.15岁时在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乙状结肠镜检,可见距肛缘15 cm以下直肠黏膜呈暗红色网状充血,齿线上直肠黏膜松弛,诊断"直肠黏膜脱垂",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
左侧卵巢畸胎瘤直肠瘘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34岁,反复便血伴里急后重一月入院.便血为鲜红色,1~2次/日,每次约20ml,鲜红色便血中有时杂有灰白色豆楂样物,每次约10~20ml;伴下腹疼痛,无畏寒、发热;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后,腹痛减轻.上述症状反复间歇发作.查体:腹部无压痛,未扪及包块;直肠指检:无肛裂,肛周无痔团,直肠下段未触及包块.乙状结肠镜检:距肛门约10cm处肠粘膜局部有3×3cm大小凸起,其中部见约1.5×1.5cm大小溃疡面,边缘水肿,质稍硬,触之易出血,内有灰白色胶状物溢出.
-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高龄直肠粘膜糜烂1例
患者,男,80岁.因腹泻、便血、里急后重两月,自行在家坐浴、外用痔疮药等1个月未见好转,到某医院肛肠科就诊,诊断为内、外痔及直肠粘膜糜烂,即住院行内痔切除术,术后里急后重感消失,仍有间断便血和腹泻,经口服止血药、局部换药一月,无明显好转,转上级医院作乙状结肠镜检.
-
重用苍术治疗顽固性湿证举隅
笔者在临证中遇顽固性寒湿证、湿热证及风寒湿证,应用苍术常规剂量组方治疗难以祛除湿邪时,将其重用至50g,每获佳效.现举验案三则如下.1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陆某,男,48岁,1996年2月5日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经常晨起时腹泻,曾服中、西药四神丸、补脾益肠丸、氟哌酸、止泻宁等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刻诊:身体较瘦,形寒肢冷,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头重身困,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口中"毛糙"不适.每日晨起即发生腹泻2次,早餐后腹泻1~2次.粪便为糊状,夹杂较多粘液.每次泻前在左中下腹部有轻微疼痛.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粪便镜检:有粘液及少量白细胞,隐血试验(一),血沉正常.乙状结肠镜检见乙状结肠痉挛,粘液增多.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治宜温肾暖脾,散寒祛湿.处方:炒苍术、炒党参各30g,茯苓、焦六曲各20g,木香、台乌、补骨脂、炒自术、肉豆蔻各15g,炮附子、淡干姜、炙甘草各10g.服上方7剂后,患者晨起腹泻减少为1次,早餐后仍腹泻1~2次,头重身困不减,舌苔依然白厚腻,未见丝毫减退.遂将上方中炒苍术量增至50g,再进7剂.至2月20日来诊时,见患者面色转红润,精神较爽,诉头重身困、畏寒肢冷消失,口中已无"毛糙"感,腹泻已止,大便成形.舌质淡红,苔为正常薄白苔,脉缓.病告痊愈.为巩固疗效,给服附桂理中丸2周收功.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
儿童肛门渗油症106例
儿童肛门渗油症106例,男56例,女50例;年龄3~14岁;病程20天至6个月.均表现为自己无任何感觉情况下,肛门内向外渗油,将衣裤、床被污染或在学校将座椅污染,症状重者能将棉裤及棉被浸透.患儿发育、智力均正常,只有9例患儿因精神负担重,影响睡眠及饮食而营养欠佳.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肛门镜检85例,5例发现肛门部静脉曲张,排便时加重,但无临床症状.85例肛门周围均有红肿现象,肛内未见明显异常.小儿乙状结肠镜检20例,均无异常发现.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脂肪球,无脓、血及虫卵.大便培养加药敏试验100例,除6例查出贺氏杆菌,其余94例均无致病菌生长.68例患儿病程超过3个月,各种治疗均无效.我们对6例查出致病菌患儿,遵照药敏结果用药1周,但临床症状无好转.采用我院自制的乾坤肠康保留灌肠液对全部106例患儿进行保留灌肠,每日2次,5天为1疗程,106例患儿治疗1个疗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
为直肠癌患者择佳肴
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大肠癌的65%左右,且3/4在腹膜返折平面以下,故医生用手指检查多可扪及.发病年龄多数在45岁左右,近年来,年轻患者有上升趋势.男女之比为2~3∶1.患者起病非常隐匿,当癌较大、表面溃烂继发出血和感染时,才出现肠道症状.较早可有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多或便秘),便后不适(排便不尽或肛门内坠胀)症状;随后出现脓血粘液便,易误认为慢性菌痢、内痔出血;一旦发生肠梗阻表现,如阵发腹痛、肠鸣音高度亢进、粪块变形变细,病情已重;腰背持续性剧痛(骶前神经受侵犯)、尿频、尿痛、肝肿大、腹水、黄疸、恶病质等不适表现,则属于晚期.医生直肠指检、直肠镜检或乙状结肠镜检可确立诊断.早期手术根治,并结合化疗(术中、术后)和放疗(术前、术后)及结合药膳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