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的剖宫产术风险识别的理论研究
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创伤性手术之一,具有损伤性大和风险性高等特点,手术中任何环节处置不当都会为母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为理论基础,以术前、术中和术后为划分依据,通过对剖宫产术流程的详细分析,界定剖宫产术的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剖宫产术各种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制定针对性改进策略,规避高危险因素,防范剖宫产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孕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干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
目的 探索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前提下,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综合有效措施.方法 使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引起清洁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根据影响级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结果 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下降61.52%,24 h内停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上升34.37%,抗菌药物品种规范符合构成比上升74.60%.结论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持续地监测反馈和教育培训,可以降低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
不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质控模式就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本院具体情况,以所涉及820台医疗设备为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戴明循环模式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则采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不同质控模式实施后,两组医疗设备故障次数均明显降低,且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质控模式均适用于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
-
六西格玛失效模式在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 sigma)失效模式,规范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技巧及其术后护理过程,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将我院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前(2015年7月-2016年6月)36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将实施FMEA管理后(2016年7月-2017年6月)354例剖宫产手术病人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剖宫产术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对照组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22%,干预组为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
基于FMEA和POSSUM评分的手术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 研究建立手术风险评估的架构,以正确决策手术时机.方法 采用用于计数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原理进行分层计分,同时引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手术可能发生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度3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 建立了手术前风险预警机制及手术评估架构,利用评估架构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200例80岁高龄的手术病人进行了术前评估,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2009年同年龄的手术病人的并发症下降了10.45%.结论 在手术前对手术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可以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
更昔洛韦儿童用药安全失效模式筛选及分析
目的 分析更昔洛韦用药安全中的风险点,制定用药安全防范策略.方法 利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步骤,寻找更昔洛韦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失效模式.结果 通过风险优先级数评分,共获5项需立即干预的更昔洛韦用药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防范策略.结论 更昔洛韦在儿科临床使用的各个环节仍有许多用药风险存在.我国关于儿童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甚少,关于保障和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的政策有待落实和实施.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失效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现状.方法 组建FMEA管理团队,探讨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调查分析各失效模式的发生频度(O)、不易探测度(D)、严重度(S)和风险优先指数(RPN).结果 RPN评分>125分的失效模式有6个:未执行落实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未规范监测气囊压力、未监测胃部残留容量、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未刷牙法口腔护理、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O值和D值高的模式均为未执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值高的模式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主管护师测算的床头未抬高30~45°、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未预防深静脉血栓、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的RPN值显著高于护士和护师(均P<0.05).结论 FMEA有助于找到亟需改善的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中级职称护士对预防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的认知显著高于初级职称者.
-
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提高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
目的 建立健全糖尿病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非专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对非专科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追踪检查和流程分析改造及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实施1年后(2014年3月)8项指标RPN值较实施前(2013年4月)显著下降(均P<0.01);糖尿病护理质量6项指标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与糖尿病有关的护理缺陷由2013年占全院上报的16.07%下降到2014年的6.37%.结论 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有利于提高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
-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管理的研究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照组(115例新生儿)在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实验组(126例新生儿)采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进行管理,找出导致风险问题的原因,提出预防与解决方案.结果 实验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将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防范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介入手术流程中的所有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事先风险数值,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改进后,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由42.86%降低到7.14%(P<0.05),RPN值由1 593.94分下降至611.03分,有效避免了介入医生职业暴露的发生.
-
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合理用药水平与医院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现代管理工具,采取事前干预、事后评价的运行机制将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于医院用药的整个过程,增强了合理用药的管控效能,发挥了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的积极性,使合理用药持续改进和提升。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防范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
文章对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同时从产生问题的根源入手进行考虑,通过科学方式排查,找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失效模式产生的原因,在前期给出合理的计算值,以便于后期制定相关的合理化防范措施.改进后,发现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从初的56.25%迅速降低到6.25%,P<0.05所以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介入医生的暴露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