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文华;史冬雷;宋晨;李金平;刘晓颖

    目的 调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及病原菌谱分布,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2015年4月—2016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表》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5年4月—2016年3月EICU留置导管108例,置管总天数688 d,共发生9例次CRBSI,发生率为13.08‰.66.67%导管送检,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是否及时更换污染敷料和及时拔除不必要导管是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长期不间断目标性监测、及时了解感染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

  • 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王晓靖;王宏玲;白海;宗雪莲;移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1],其感染致死率为3%[2].

  • 延续性护理对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

    作者:管艮霞;王丽雅;彭文骏;赵丽敏;阮超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病人233例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4年12月110例病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123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9例,发生率为8.18%,干预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2例,发生率为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楠楠;李刚;蔡文伟;沈晔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EICU近3年来中心静脉CRBSI患者的血培养、导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总结其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61例中心静脉CRBS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6株,其中G-菌33株(50.0%),G+菌27株(40.9%),真菌6株(9.1%).常见菌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7%),鲍曼不动杆菌(1 8.2%),肺炎克雷伯菌(12.1%),金黄色葡萄球菌(1 0.6%),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6.1%).G-菌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对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G-菌已成为EICUCRBSI患者的主要致病菌,CRBSI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普遍偏高.

  • 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蓉芝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肾病科住院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7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对照组33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管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72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2%,置管感染的时间为(25.46±8.72)d.检出病原微生物共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75.68%,革兰阴性菌7株占18.92%,真菌2株占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是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 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范煜;张晓琳;万青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11年10月起实施集束化护理,对 CRBSI 发病率进行前瞻性调查。将200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取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做到大化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导管和佳的穿刺部位;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按照指南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2012年10月~2013年6月观察组病人 CRBSI 发生率为2.5‰;2012年1~9月中心静脉置管 CRBSI 发生率为7.24‰(P <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 血浆与胆道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及脂联素水平检测在胆石症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永强;张权锋;卢志坤;葛勇飞;何德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脂联素( ADP)水平的检测在胆道结石术后留置导管引流患者血浆以及胆道引流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胆道结石术后留置引流导管的122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不进行PCT、ADP水平检测,B组于术后第1、7天取胆道引流液行PCT、ADP水平检测,C组术后第1、7天取血浆行PCT、ADP水平检测。结果术后第7天B组胆道引流液中PCT水平高于C组血清PCT水平( P﹤0.05);B组术后第7天胆道引流液中PCT水平高于其术后第1天胆道引流液中PCT水平( P﹤0.01),C组术后第7天血清PCT水平高于其术后第1天血清PCT水平(P﹤0.01)。术后第7天B组胆道引流液中ADP水平低于C组血清ADP水平(P﹤0.05);B组术后第7天胆道引流液中ADP水平低于其术后第1天胆道引流液中ADP水平(P﹤0.01)。A组术后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者多于B组(P﹤0.01)。结论血浆或胆道引流液中PCT、ADP水平的检测能更早期发现CRBSI,PCT、ADP在胆道引流液中的改变比外周血中的改变更显著。

  • 2004~2014年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指南评价

    作者:周文华;李峥;史冬雷;李金平;徐德林;刘晓颖

    目的 评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的质量差异,对各指南间的推荐建议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开展中心静脉导管血行感染预防工作及发展指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2014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采用AGREEⅡ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并用指南一致性评价工具对各指南推荐建议的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全球6个地区的10篇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采用AGREEⅡ评价得出推荐4篇,不同程度修改后推荐6篇;共对比19条推荐建议,其中一致1型8条,一致3型1条,一致4型2条,不一致A型2条,不一致B型1条,未能分析5条.结论 现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总体质量较高,但制定的方法学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指南各条目一致性分析的灰色地带及未能分析出结果的条目仍需进一步研究及证据支持.

  •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病原菌分布调查

    作者:方卫刚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6收治ICU内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CRBSI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r=0.225,P<0.01).CRBSI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真菌各占67.16%、26.87%、5.97%,以耐药菌为主.结论:规范CVC无菌操作,加强导管护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病原学监测,是控制CRBSI发生的关键.

  • 降钙素原对终末期肝病移植术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亮;刘纯;王峪;王欣;王兵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对终末期肝病移植术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终末期肝病移植术后CRBSI患者24例及非CRBSI患者30例的PCT浓度进行定量检测,血浆PCT浓度测定采用免疫发光分析法。结果 CRBSI患者血浆PCT含量明显高于非CRBSI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RBSI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血浆PCT 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CT诊断CRBS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以3.1 ng/mL为诊断界值,PCT≥3.1 ng/mL诊断CRBSI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7%。结论 PCT可作为非培养快速诊断CRBSI的辅助检测手段。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羚;廖海涛;韦义萍

    目的 探讨外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细菌定植、感染的发生率、药物敏感性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似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例,根据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观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疑似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143例中,确诊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 31例,发生率为21.7%(31/143);共分离出病原菌31株:鲍曼不动杆菌8株(25.8%)、真菌6株(19.3%)、铜绿假单胞菌4株(1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12.9%).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是外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医务人员应加强重视并早期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适时调整抗菌药物.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黄业;谢逢春;易文枫

    目的 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方法 对31例CRBSI患者血液和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1例CRBSI中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8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1.1%,对其他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达33%~56%;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达10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16.7%),而对其他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10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为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对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25.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综合ICU中心静脉CRBSI的主要致病菌,引起CRBSI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偏高.

  • 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在PICC长期带管患者中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应用价值

    作者:焦月新;李春梅;廖建云;王歌;陈翠平;彭金莲

    目的 探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索封管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长期带管患者中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价值.方法 将因临床需要PICC置管并长期带管治疗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每隔30 d采用5 mg万古霉素和300 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连续封管6d,其他时间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 ml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 ml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问导管留置时间和CRBSI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77.1±33.8)d,与对照组的(68.2±28.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1,P=0.187).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28/1 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为1/1 000导管留置日,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6,P=0.232).结论 采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索封管不能提高PICC留置时间和降低CRBSI的发生率,由于高浓度抗生索封管有潜在产生耐药菌的风险和增加患者医药费支出,不适合在临床推广.

  • 循证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梁涛

    目的:探讨儋证护理应用于预防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提出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PICC导管血行感染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查找有效预防措施,评价相关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乳腺癌患者HCC导管血行感染率明显减少.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HCC导管血行感染的发生.

  • 1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许颖;王兴刚;柴艳冬;雷旭东;范春玲

    通过对1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如何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肾功能监测指标对患者用药剂量给予建议,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营养治疗建议,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ICU重症患者CRBSI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朱丽;曹相原

    目的 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 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