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巧用一次性可调压密闭式水封瓶持续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技术,通过负压吸引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运。但是传统的胃肠减压球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负压的调控,现有研究表明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压力值在-5~-7 kPa 时,既能保持有效引流,又能避免发生引流管堵塞。而我们临床上凭手感和经验将负压球捏空至1/3,以达到此压力。同时使用负压球上的刻度来观察胃液并不方便,可能在计量上会带来误差。此外,对于一些胃内大量积气、积液的患者,胃肠减压球并不适用,因为负压球内的容积并不大,一会儿负压球就鼓了,需要经常倾倒液体至量杯里计量,然后造负压,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还加大了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的几率。
-
颅脑术后引流管护理69例体会
颅脑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膜下引流4种.术后引流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治疗过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有效引流、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我院2003~2007年颅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
弓流管挤压器的研制与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外科术后患者胸腹腔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以起到排出积液积气、促进伤口愈合等目的.在引流管的管理中,保持引流管通畅以达到有效引流至关重要,如胸腔闭式引流,必须做到按时挤压,避免管道折叠、扭曲、受压等[1].
-
改良双腔引流管用于盆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引流
长期以来,盆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多采用单腔引流管或套入式双腔引流管引流.虽然这种引流简单易行,但容易被血块、坏死组织或大网膜等堵塞,造成引流不畅、积液,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或吻合口瘘,常需再次手术开腹引流.近10年来,我们改用自制的双腔引流管,在临床应用1450例,既达到有效引流的目的,又可行腹腔注药,且有利于预防继发性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现介绍如下.
-
自制双腔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17例临床应用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急性胰腺炎(AP)的30%,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病程长,费用高,并发症,死0亡率高.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费用高,并发症多.肠内营养(EN)在国内外应用反映良好,主要方式为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和空肠造瘘管.因存在胃液不能有效引流,或增加创伤、生活护理不便等问题.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引流胃液与肠内营养合二为一的置管方法.
-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插入深度探讨
通过对腹外科患者胃肠减压时,置入胃管的长度研究其能否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及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方法.那么,胃管置入的长度就是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的关键.以往由于身高的不同,插入深度很具盲目性.按教科书上规定插入的长度为45~55 cm,临床上多采用发际到剑突或耳垂至鼻尖再加鼻尖至剑突的长度.但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有效引流,因此我们对胃管置入的长度进行了改进和观察.
-
胃肠道术后消化道瘘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消化道瘘的主要诊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8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术后各类消化道瘘52例患者的诊治方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lO例,其余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死亡2例,其余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大多数消化道瘘经非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其中充分引流、抗感染、合理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
两种不同胃肠减压固定方法效果比较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在外科运用为广泛[1],胃管的固定完好是保证有效引流的前提.胃肠减压是否有效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预后.临床护理中,传统固定方法常意外脱出.我院2012年1~8月实施改良胃管固定法与传统胃管固定法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室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38例护理体会
脑室出血是指由非外伤性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具有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脑室穿刺外引流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能有效引流脑室内积血,同时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2]。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38例,取得良好效果。
-
外科引流管意外脱出15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引流管引流是普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引流管脱出原因多方面,要消除引流管脱出危险因素,保持引流管通畅 , 维持有效引流,是普外科护士看之简单而做之不易的事.我院普外科 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外科引流管脱出15例,现对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管道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极为凶险的急腹症,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随着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技术的提高,治愈率不断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身上常带有多根管道,各种管道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应掌握各根导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在导管上贴上标签并与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固定、防止滑脱,保持各管道的有效引流.
-
有效的腹腔引流管护理
目的 为了更有效的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护理.方法 拔管前及拔管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1例腹腔内大出血,2例胆漏,1例胰漏.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引流管脱出.结论 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起到有效作用.
-
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为气道的有效引流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 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笔者在ICU病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现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三腔型引流装置在心脏术后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胸腔负压吸引广泛应用于气胸的治疗及纵隔、心脏术后的引流.心脏术后由于术中体外循环的抗凝及术后止血不彻底,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及时有效引流胸腔积液,防止引流管堵塞,从而预防心脏压塞的发生.我科自2007年至今采用一新型三腔胸腔引流装置,其在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预防倒流所致逆行感染及负压控制方面均较以往的单腔瓶有显著改进,同时降低了心脏压塞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两件式造口袋在腹部引流病人中的应用
腹部引流中引流管的固定良好和引流通畅对有效引流至关重要,尤其肠外瘘治疗的黄金准则是早期引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态,瘘不能自行愈合时再行确定性手术[1].充分有效地引流一直是治疗的关键[2].但在临床中常常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腹部外科手术后伤口双套管固定困难,肠瘘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3,4].我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将两件式造口袋应用于64例腹部引流病人中,取得良好效果.
-
巧用茂菲氏滴管帽
上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是泌尿外科常见急重症,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临床上多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有效引流尿液,促进肾功能恢复.但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不易衔接,给日常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36例病人采用茂菲氏滴管帽衔接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无一例出现引流袋滑脱、漏尿现象.现介绍如下.
-
注射器负压引流在整形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整形科皮肤扩张器植入术、隆胸术均带有假体,创面皮下就会形成空腔,均需有效引流以减少积液、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一次性负压引流盒无刻度,无法准确计算引流量,为克服以上缺点,采用注射器做负压引流.利用注射器负压持续吸引,在创面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促进创面处液体流出.不仅保持有效引流,且便于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准确记录引流量,而且病人活动中携带方便.
-
鼻胆管外引流病人的护理
鼻胆管外引流(endox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指经十二指肠镜将塑料导管一端插入梗阻以上的胆道内,导管的另一端从鼻腔内引出体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仅能充分引流胆汁,而且能冲洗胆管,反复进行胆管造影,对减轻胆道压力、消除黄疸、控制炎症、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有重要作用[1].但有较高的导管滑脱率,并易发生导管阻塞,由于导管的滑脱和阻塞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因此,术后保证ENBD病人有效引流的环节管理,尤为重要.现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50例ENBD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两种口腔护理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比较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及机械通气提供保障[1].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1],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3].
-
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善得定为人工合成的人体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作用强而持久,半衰期较天然抑素长30倍,其能明显抑制胰液的分泌,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时血流变异常,及松驰奥迪氏括约肌的功能,可有效引流胰液,减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我们从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观察了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