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置换术血浆袋穿刺小改革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需在去除患者病变血浆的同时,回输新鲜冰冻血浆800~2 500 ml,每袋血浆量为50~400 ml.在回输血浆过程中,由于回输的血浆袋连接管为硬管,往往可因操作者穿刺手法掌握不好,导致输血管变形、弯曲或穿刺处方向改变,引起血袋穿刺渗漏或刺穿血袋现象,增加了血液污染的机会.笔者经过反复实践体会,在输血袋穿刺处作了小改革,效果满意,现简述如下.
-
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留置针(头皮式套管针)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早在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小,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等优点[1].针对留置针穿刺时选择不同部位、手法、固定方法,对临床8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的不同血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穿刺手法使成功率达到一个高水平.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
手背静脉改进穿刺法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我院门诊输液室小孩和老年病人占多数,又是连续输液,反复穿刺,难度大,病人要求护士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但手背皮肤潜表血管细而不清,尤其是冬天,充盈度不好,易造成穿刺困难,穿刺手法不正确也易引起疼痛,为此,我们改进了不同姿势方法扎止血带来提高浅静脉的充盈度和手背静脉改进穿刺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
-
静脉输液穿刺手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以往穿刺时患者既要面对疾病的痛苦,又要面临穿刺的疼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介绍一种改进的穿刺手法:穿刺前护士握住患者除大拇指外的其余4个手指,并告诉患者:现在要为你输液,请不要紧张,握住我的手,放松一点,不会痛的,然后进行穿刺.
-
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
静脉穿刺的顺利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准确地完成治疗任务和减少病人痛苦.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将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等情况下的静脉穿刺经验方法介绍如下: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及拔针方法的应用
头皮静脉输液是1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结合临床实际,自2002年2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拔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
对两种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手法的临床再研究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有研究指出,其管材的选择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型号越小,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就越小,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越小.我院胰腺外科中心采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其型号的选择与应用已逐渐由22G改为24G,在穿刺过程中发现两种型号的留置针穿刺手法存在差别.现总结如下.
-
静脉穿刺简易练习装置的制作及应用
静脉穿刺技术是医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常用诊疗技术,是衡量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1].医学院校的学员在静脉穿刺技术练习过程中,均由学员相互进行穿刺练习.为防止交叉感染,近年来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能满足学员静脉穿刺初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练习需求.由于胆怯害怕,有些学员还常常不愿进行此项技术的操作练习,致使学员们的静脉穿刺技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辅助练习装置,首先让学员在辅助练习装置上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练习,熟悉穿刺手法和技巧,消除紧张情绪,待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后再实施人体静脉穿刺练习.
-
小儿几种特殊情况静脉穿刺体会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技术,快速完成小儿静脉穿刺可减少患儿痛苦,争分夺秒地抢救患儿,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多年来的经验,谈一谈静脉穿刺体会.1 行小儿静脉穿刺术,首先要选择好穿刺部位一般新生儿及婴幼儿多选择头部浅静脉,如:头皮浅静脉、踝部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其次,要掌握佳时期,不要盲目下针,觉得十分有把握时再行穿刺.动作要快,而且要准,一针见血.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多伴小儿啼哭,穿刺的佳时期是小儿刚啼哭时,此时头皮静脉充盈,易穿刺.如果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行,不易看清,这样就给穿刺带来困难.让家长哄一会孩子,待患儿不哭时,隔3~5min再行穿刺;再次注意穿刺手法:选择好血管后,左手拇食指分开固定血管远近端,拇食指相对推赶几次,待血管暂时充盈,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平行刺入血管.
-
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与护理进展
目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以比较三种常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手法的优缺点,为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穿刺手法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价值[1].桡动脉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操作暴露少等优点,临床上常首选用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但多数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弛、桡动脉较细,易滑动,不易固定,穿刺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采用手掌背曲、桡动脉"一"字痕加桡动脉按压穿刺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
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老年病人因皮下脂肪较少,静脉易滑动且脆性较大,针头难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对侧,导致穿刺失败.本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部分老年病人采取了改进穿刺手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胸腔穿刺术方法的改进
胸腔穿刺术是临床医生的基本操作,其操作时的手法已沿用多年,该方法在多数病例是成功的,但对部分肥胖、胸膜肥厚或肋间隙狭窄者,由于定位困难,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略加改进的胸腔穿刺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具体操作如下.
-
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护理
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是近几年来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途径.它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化疗病人的长期用药,以及一些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临床输液.作者总结多年来行颈内、外静脉穿刺术的经验及穿刺置管后的护理,认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病人体位的选择、操作者穿刺手法及正确的置管封管是保证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的关键.
-
改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的观察
2006年6月~12月,我们对200例门诊输液患儿采用改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行静脉穿刺,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患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及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舒适、稳妥的固定方法及减少重复穿刺的手法.方法:6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300例,均采用"S"型固定并用长胶布绕头一周,A组将头皮针管绕过针柄往患儿的左侧固定,B组将头皮针管往患儿的右侧固定,观察两组外渗、患儿舒适情况.另对4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及D组各200例,C组采用进针后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D组采用直刺手法穿刺血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B两组固定舒适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C、D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绕左侧固定顺应了头皮针管,减少了头皮针对血管的刺激,患儿较舒适;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法对细小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手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312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改进穿刺手法,即留置针穿刺进血管后,操作者右手固定针芯,左手直接将套管推进入血管,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套管尖端,示指按压住推板,以减少血液回流;固定留置套管,再用右手旋紧肝素帽.结果 312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77%,视觉模拟评分0~3分者83.01%,护理人员选择改进操作法为100%.结论 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手法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减少职业暴露.
-
预防血袋穿刺渗漏的方法
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输血过程中往往由于操作者穿刺手法掌握不好导致输血管变形、弯曲或穿刺针方向改变,引起血袋穿刺渗漏,增加血液污染机会.因此,笔者介绍一种预防血袋穿刺渗漏的方法,供同仁借鉴.
-
一种改良的静脉穿刺手法
静脉穿刺技术是静脉输液和输血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成功的穿刺可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摸索并熟练掌握了一种稳、准、快的静脉穿刺手法,并在我科乃至我院护理人员中推广,取得较好效果.经临床观察,采用改进的穿刺手法比采用传统手法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约20%,且在同一穿刺部位成功后引起漏针率下降约10%.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