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各种肠内营养剂临床应用及护理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眼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1].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学术交流的推动,以及多种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更新问世,使得肠内营养越来越方便.而且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越来越显著.但不同肠内营养剂在成分、适应症等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做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使用时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肠内营养剂的成分、适应症、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等.下面就各种肠内营养剂的临床应用特性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
糖尿病与营养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代谢紊乱的疾病,不良的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并发症显著相关,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而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很多病人在糖尿病治疗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本文对糖尿病病人营养支持的时机、原则、支持方式的选择以及营养过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加强血糖及生化指标的监控,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引起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食管癌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的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符合生理特点,而且给药方便、经济实惠[1].所以肠内营养更多的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患者.我科从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对51例贲门癌术后患者实施了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肠内营养置管途径及选择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营养治疗技术之一[1] .安全有效地实施肠内营养的前提是要选择一条合理的营养管放置途径.肠内营养置管途径及技术种类繁多.从置入导管管端的位置上来讲,可分为幽门前置管(胃内置管)和幽门后置管两大类,后者还可分为十二指肠内置管和空肠内置管;从采用的置管手段和方法上来讲可分为床边置管、引导下置管、内镜引导下置管及手术(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置管等方法[1-2] .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及我们实施肠内营养的经验,就肠内营养的置管途径及选择讨论如下.
-
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单纯肠内营养(EN)有能量供给不足的可能,单纯肠外营养(PN)并发症高,维持营养状况差,易发生肠道黏膜萎缩,终可能导致胃肠和免疫功能障碍.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危重症患者康复非常重要.我们对老年危重症患者分别采用EN+PN、EN、PN三种营养方式,观察其不同的营养状况及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持续升高的原因及临床特征
迄今为止,血、尿淀粉酶水平增高仍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意义的实验室指标[1],而且临床上常通过观察病人血、尿淀粉酶的变化评估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情况,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甚至以血、尿淀粉酶水平是否恢复至正常为依据,决定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
-
体外膜氧合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组合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救治中应用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在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及通气的同时,可使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和肺的修复赢得足够的时间,已经成为严重呼吸衰竭有效的终极治疗手段。自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中应用ECMO治疗获得成功以来,ECMO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已成为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策略[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ECMO治疗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必须联合使用CRRT,该组合疗法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
-
ICU病房286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等营养物质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方式.由于ICU病房患者病情常危重而不能自主进食等原因常需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肠内营养还有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加肠道血流、促进肠道吸收及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但肠内营养应用的同时又可引起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1,2],因此,如何提高肠内营养的效果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除了合理的医嘱外还需要配合精心的护理工作.2006年4月至2010年5月对我院ICU病房收治的286例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
无创面、鼻罩机械通气技术是一种生命支持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捅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诸多问题,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1-4].2005年11月-2007年12月,RICU选择适合的病人使用无创面鼻罩通气用于呼吸衰竭病人4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危重病人都存在营养代谢的改变,即营养风险,因此对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合理营养支持是危重症领域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营养支持途径,恰当支持时机,疗效评估等会改善临床结局[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0例危重患者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临床疗效、营养指标、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40例,男168例,女72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脑干损伤40例、脑出血60例、脑梗52例、重度颅脑损伤48例、多发性复合伤40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肠内营养,观察组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
1例恶性胸腺瘤术后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我科2003年6月收治了1例因纵膈肿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术后第1天晨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因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方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至2006年5月5日病人因全身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将使用呼吸机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
ICU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临床营养的研究和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1].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2].我科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1例大肠肿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护理
消化系统肿瘤病人常存在营养不良,约15%的病人在确诊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1].营养不良常导致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和抑郁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且短期内再入院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2].大肠癌病人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组织抗感染及修复能力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可通过营养支持纠正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的营养支持是困扰神经外科的棘手问题,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2003年1月-2004年6月对神经外科100例SHI住院病人营养支持途径进行研究比较,旨在探讨适合SHI的佳营养支持方式.现报告如下.
-
破伤风病人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病死率高达10%[1],其特征是张口、吞咽困难,牙关紧闭,不能自主进食,频繁抽搐,阵发性痉挛,呈高分解、高消耗状态,极易发生营养障碍,严重影响预后,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是经过各种途径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2].
-
再论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早期应用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肠黏膜因缺血、感染、损伤与营养不良而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肠源性感染[1],肠道细菌移位导致的肠源性感染成为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要肠道有营养功能时,就要采用肠内营养"的原则已越来越在临床得到体现.近年来发现术后第1天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2].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并把术后6~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定义为早期,这一观点已被国内学者接受[3,4].
-
营养管在胃肠道手术后使用及护理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可满足或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胃肠道疾病的病人术前由于长期或短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机体已处于消耗状态,加之术后早期需要禁食.故术后良好的营养维持是辅助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
食管贲门癌术后经三腔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耐受,增强免疫力,减少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1],以往我们多采用单腔鼻肠管喂养,但是由于术后胃肠减压管、鼻肠管、氧气管等多管并存于鼻腔,患者很难耐受.对此,2004年11月-2005年8月我科应用三腔鼻空肠管对3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开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1例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性反应[1].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比例占70%~80%.目前,治疗轻型胰腺炎的方法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控制疼痛、液体支持及禁食等,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步恢复经口进食,多数从流质饮食开始,根据患者对食物的耐受状况逐步过度至低脂软食、低脂普食[1],但没有严格的证据表明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必须如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可能会遇到,部分患者认为流质饮食不能满足其饱腹感,提供的热量较少,容易饥饿,且饥饿时可能会有腹部不适,希望可直接食用非流质类食物.为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有人提出质疑:轻型胰腺炎患者恢复进食后是否必须从流质饮食开始吃起?能否尊重患者的需求选择非流质类食物?笔者结合1例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循证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高频振荡通气与其它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高频通气(HFV)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通气新技术.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以其良好的加温湿化气体供给和主动呼气机制,被认为是HFV中有效的类型.与常规机械通气(CMV)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①动脉氧合效果好;②减少气压伤发生率;③改善远期预后.与此同时,一些针对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其它呼吸支持方式,如一氧化氮吸入(iNO)、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部分液体通气(PLV)、气管内气体吸入通气(TGI)等亦取了得很大进展.人们假设,HFO与上述各种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将取得协同作用,进一步减少肺损伤、改善临床预后.本文就近年来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