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监测及护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20年来心血管外科成就显著的技术,是心内手术的心肌保护选择的佳方案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不停跳手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手术中的护理技术及经验亦日趋成熟、完善,现将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术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心脏监护的推广以及心内手术的发展,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及诊断率明显增高.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是用于临床检测心肌运动速度以反映心功能的新技术.本文应用DTI对76例心律失常患儿心肌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心功能的改变情况.
-
不阻断心肌行心内手术体外循环方法观察
不阻断心肌是心内直视手术时的好心肌保护方法.我院自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心脏跳动下行心脏手术26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
心内手术中鱼精蛋白过敏反应致严重循环抑制4例
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共实施体外循环手术208例,其中4例出现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所致的严重循环抑制,经重新转机后抢救成功.
-
优斯特拉HCU20型变温水箱故障1例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许多复杂的心内手术需要较长时间阻断心脏血流,为了缩短停搏时间应用冠状血管灌注法降低心肌温度,以减少心肌缺血性损伤.HCU20型变温水箱就是在手术前对心脏进行降温、术中恒温、术后复温的一种装置.
-
心脏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中西医研究进展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和直视下心内手术大量开展,术后并发症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心脏手术以其创伤大、风险高、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CPB)过程复杂、涉及多脏器影响、全身微循环广泛改变、术中及术后监护困难等多方面打击因素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临床多见,这其中特别是以应激性溃疡(SOB)等的急重症导致预后不良主要因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 ,后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危重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1].因而应激性溃疡在心外科手术后的防治成为广大临床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心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常温不停跳心内手术36例的体外循环管理
80年代后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温心外科"的概念,并开展了心脏常温不停跳心内手术.
-
幼儿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
幼儿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正先天性心脏病,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1].我院在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这种方法共纠治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1例,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0例
为减少主动脉阻断低温及冷心脏晶体停搏液在体外循环(CPB)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1998年10月~2000年9月施行常温不停跳CPB下心内直视手术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依托咪酯用于小儿心内手术麻醉的观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小儿心内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异丙酚比较.方法:小儿心内直视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乳剂组(E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诱导为: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E组)或异丙酚2m/kg(P组)+芬太尼10u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两组一般情况;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时点NBP、HR、SpO2及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撤机时间和有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差异;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时点血压、心率以E组平稳;两组诱导期呛咳发生均较少,但P组有4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而E组未发现注射部位疼痛;术后随访两组撤机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注射部位静脉炎及静脉反应.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复合用于小儿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减少呛咳反应,不影响术后呼吸机撤离时间,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异丙酚小.
-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致心脏大血管损伤6例报告
1981年10月~1996年4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大血管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
-
依托咪酯、咪唑安定、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E)、咪唑安定(M)、丙泊酚(P)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在相同术前药、相似麻醉诱导、维持方案下,变更使用的麻醉镇静药E、M、P.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30min、4h、16h、24h 5个时点测定血清中心肌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α-HBD(α-羟丁酸脱氢酶)、CK(肌酸磷酸激酶)、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各心肌酶指标均有明显升高,CPK、CK-MB尤为明显,在24h后开始回落,E组的升高幅度明显高M和P组.结论M和P能降低心肌酶的上升幅度,提示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比E有较大作用.
-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出血及二次开胸
我院自1988年至1998年,共行体外循环心内手术490例,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11例(2.2%),现报告如下:
-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20例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理论上可大限度的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及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应用.
-
小儿腋下小切口心内手术的麻醉管理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我院一年内采用这种方法共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75例,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观察
心内直视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术中及术后出血,特别是病情复杂,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或再次开胸手术者,出血多,创面广泛渗血用外科止血方法难以奏效.为此,我院1995~1997年对一些重症心内手术病例术中应用抑肽酶,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现将应用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
房室缺修补术体外循环前后肺通气和肺血流的变化观察
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肺通气和肺血流的变化.方法:监测40例患儿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后30,60min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二者的差值(Pa-ETCO2)、肺顺应性(Cmpl)、气道峰值压力(Peak)的变化.结果:CPB后的PaCO2与CPB前明显增高(P<0.01),Pa-ETCO2明显加大(P<0.01),Cmpl、Peak明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CPB前因为血液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CPB后手术矫正畸形,肺血减少,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同时肺部存在明显的无效腔通气,通气/血流比失调,肺顺应性降低,建议重点监测PaCO2及PaO2,同时加强循环管理.
-
二尖瓣膜手术中顽固性出血成功救治1例
患者男,38岁,因"二尖瓣成形术后11年,心慌气短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经充分术前准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取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入胸.术中见心脏与心包严重粘连.游离心脏表面及大血管根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在中度低温下行心内手术.
-
胸腔镜下小儿心内手术的麻醉体会
在全胸腔镜下进行心内手术的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美观,而为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所接受.这类手术的麻醉处理,特别是呼吸管理与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管理不同.我院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采用此方法开展了34例5~12岁小儿心脏手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体外循环在体重≤6kg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手术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我科对12例体重≤6kg 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体外循环下的外科纠治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