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醋氮酰胺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
醋氮酰胺(又名乙酰唑胺),为磺胺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降眼压药物之一,常见的副作用有四肢、口唇麻木、尿路结石、电解质紊乱等.2000年1月,我科1名患者在服此药后出现严重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2周后痊愈出院.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1999年9月因右眼被手指碰伤,视力下降,当时流泪,未作处理,3个月后自觉眼前黑影遮挡,B超显示,右眼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999年12月在他院行巩膜环扎加电凝术,术后视网膜复位不良,视网膜下积液不吸收,病情加重,即以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人工晶体眼转入我院.入院后眼科检查:左眼视力1.5,右眼0.8,眼压:左眼0.93 kPa,右眼1.2 kPa,右眼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kp(-),瞳孔近圆形,药物性散大约5.5 mm,对光反应消失,人工晶体在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灰白色,隆起视盘色红,余窥不清.全身其它检查无异常.
-
巩膜扣带术在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中的运用
目的:总结对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适应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2例(12眼)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环扎、垫压、冷凝术,术中不放液,垫压嵴应较常规巩膜扣带术高,对于眼压高者,通过玻璃体腔穿刺,释放少量硅油来调整眼压.结果:12例中9例成功复位,占75%.3例失败病例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后明显增殖,视网膜僵硬、增厚,春中1例为原下方视网膜裂孔未封闭,裂孔缘卷边明显.12例无1例出现高眼压.结论:巩膜扣带术是硅油填充眼下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此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费用.但此术式仅适用于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部分病例:(1)下方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2)视网膜增殖较轻,视网膜动度尚可.
-
巩膜环扎玻璃体空气填充治疗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
目的 观察巩膜环扎联合玻璃体空气填充术治疗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58例(58眼)的资料.患者均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内空气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1 d共55眼视网膜复位,3眼视网膜未复位者行再次玻璃体内注气后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38眼(65.52%),视力不变者20眼(34.48%).术后黄斑区OCT检查,均未见视网膜下液体.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环扎联合玻璃体空气填充治疗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成功率高,可提高视力,减少手术次数,避免硅油的相关并发症.
-
环扎术后眼前段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术后眼前段缺血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年间我科进行的巩膜环扎术41例(41眼)中出现的眼前段缺血3例3 眼,对其处理方法及可能引起环扎术后眼前段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3例均恢复视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避免易引起眼前段缺血的因素,及时治疗,措施得当,则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
第1例--视网膜血管炎可否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于200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眼前黑影及闪光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给予"巩膜环扎、硅胶垫压、冷凝、放液术",术后黑影消失,但视力无提高.2001年1月起自觉视力下降明显,伴眼前黑影,遂于2月16日收入本院.既往史:双眼高度近视约10年,视力可矫正至0.6~0.7.体检未见异常.
-
巩膜环扎加充气治疗未找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28例
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视网膜裂孔.近年来,双目间接检检镜和三面镜检查寻找视网膜裂孔提高了其发现率,但因某些原因可能反复检查仍找不到裂孔.对此类病人,我们于1996~2000年应用巩膜环扎加国产 C2F6(全氟乙烷)作为眼内填充气体,使视网膜脱离28例中复位成功24例.
-
视网膜脱离术后环扎带前移并巩膜坏死1例
患者男30岁因左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并玻璃体切割术3年多,一直无不适感,左眼红、疼、异物感20天,于2004年4月11日来本院就诊.右眼视力1.0,左眼0.08,矫正视力左眼0.15(-4.25DS-2.75DC×180).眼压右眼12mmHg,左眼11mmHg.右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正常.
-
玻璃体切割术中灌注液误入视网膜下1例
患者刘×女因左服被碰伤看不见一月,于2000年10月16日入院,住院号:205034.视力:右眼1.0;左光感/眼前,左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瞳孔正常,晶体透明,散瞳检查见玻璃体黄白色混浊,伴有暗红色出血,眼底窥不见.B超检查示右眼玻璃体内可探及斑片光带且光条回声与球壁相连,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诊断:左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左眼视网膜脱离.于2000年10月24日在全麻下行左眼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术.常规巩膜环扎,在睫状体扁平部行标准玻璃体三切口,选用2.5mm灌注头,切除大部分出血、混浊玻璃体后,可见后极部、下方视网膜青灰色浅脱离.拟切除玻璃体皮质时突然发现颞下视网膜球形隆起,范围、高度迅速变大,并向瞳孔区移动,停止灌注后无进一步扩大.考滤为灌注液误入视网膜下.立即改由鼻上方为进水口,升高灌注液平,增加玻璃体腔内压力,并由原灌注口处缓慢吸出约0.5ml清亮液体,视网膜球形脱离变浅,恢复浅脱离状.
-
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目的 分析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应用Pierce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术中取出的玻璃体腔液体蛋白质总浓度.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 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共19例(1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78.9%.失败4只眼均为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时间平均11.3d,3只眼为视网膜全脱离.蛋白质浓度手术失败眼与成功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下方裂孔并且视网膜脱离时间长,范围大的患者应采用再次玻璃体手术.
-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主张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以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作用,但对环扎术的作用,尚有争议.
-
电凝治疗网脱术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在我院施行巩膜缩短术和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伴电凝术治疗3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有2例发生术后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因冷冻封闭视网膜裂孔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曾有报道,应用电凝封闭裂孔后发生渗出性网脱报道极少,现将我院发现的2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
-
巩膜环扎术对玻璃体腔径及屈光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改变及屈光度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动角膜曲率计,眼A超及电脑验光仪对我院46例患者于巩膜环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角膜屈光力,眼轴及屈光度的测量.结果(1)术后1周角膜屈光力,散光值较术前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屈光力,散光值与术前检查基本相同.(2)术后眼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在玻璃体腔径的改变,近视度亦增加.随时间推移,眼轴(玻璃体腔径)逐渐缩短,近视度减少.但术后1个月,3个月眼轴长度(表现在玻璃体腔径),近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巩膜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的改变是导致服轴延长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眼屈光度的改变.
-
巩膜环扎联合眼内注气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中较复杂的一类,多发于高度近视、外伤病人,对视力损害较大,治疗上比较困难.我科1995~2002年采取巩膜环扎联合眼内注气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理想,手术并发症较小,现报告如下.
-
眼科手术后球结膜息肉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后球结膜息肉增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因眼科术后产生的结膜息肉患者,分析结膜息肉产生的原因,发病时间,处理以及预后等.结果 4年来共收集眼科手术后球结膜息肉患者58例,其中翼状胬肉术后34例,巩膜环扎术后8例,结膜肿物切除术后7例(4例结膜暴露;3例联合羊膜移植术后),斜视术后4例,结膜外伤缝合后4例,眼球摘除术后未安眼台即配戴义眼片1例.息肉出现时间在7天~20年,除1例义眼片引起的息肉外其他息肉产生的时间均在2个月以内,在处理过程中作者发现手术中结膜下组织处理不当和结膜对合不佳,结膜缝线、羊膜残留等异物持续刺激是结膜息肉增生的常见的原因.结膜息肉处理采用切除息肉组织重新缝合球结膜,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中结膜下组织处理不当和结膜对合不佳,结膜缝线、羊膜残留等异物持续刺激是结膜息肉增生的关键因素.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对36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气(C2F6、C3F8)或联合巩膜外环扎、巩膜外垫压、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经平均3.2个月的随访,33只眼治愈,治愈率为91.67%,视力提高27只眼,减退4只眼,无变化5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33只眼;术后短暂高眼压6只眼,玻璃体腔少量积血1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2只眼.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在于术前根据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8例(18只眼)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病例经过该方法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16例(88.9%).术后裸眼视力≥0.1者6例(33.33%).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视力恢复快,手术方法相对简单.
-
巩膜宽带环扎术后屈光状态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巩膜宽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前后屈光状态及眼球各部分形态和容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只眼),利用A型超声、角膜地形图等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眼轴显著延长,前房显著变浅,晶状体明显增厚,而角膜平均屈光力和散光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可发生眼球形态改变,其屈光状态的改变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 例(102只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不同眼内填充物、行或不行巩膜环扎、有或无无晶状体对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结果 102 例(102只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有或无晶状体眼发生高眼压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尽可能保留患者晶状体,对防止术后高眼压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式选择与疗效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患眼病情将37例(37眼)分2组:第1组采用巩膜环扎或巩膜环扎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第2组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比较二组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月,二组视网膜总复位率为81.1%,其中第1组为73.7%;第2组为88.9%,二组间无显著差异.视网膜复位的30只眼中,视力改善25眼,其中第1组为12眼;第2组为13眼.二组间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 结论根据患眼PVR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大多数患眼视力能得以改善,但视力改善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