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朱杰;马晓娟;常青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9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护理常规,包括术前新知识的培训,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19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通过围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后血管重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王凯华;陈鹏;林苗;黄旭梅;杨丽翠;王军;孙军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后血管重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5例(53条)颈动脉狭窄行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术后3 d内、3、6、12、24个月分别测量支架近心端、中间段、远心端内径,支架内新生内膜厚度,支架颈内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及舒张末期流速(EDV\=ICA)、颈总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术前根据斑块的病理成分和相应的组织回声,分为软斑块(12条)、混合斑块(29条)和钙化斑块(12条).结果 支架的各节段内径在术后2年中持续增加(P<0.01),以中间段明显;支架内新生内膜在术后3~12个月持续增生(P<0.01),第2年增长趋势缓慢(P>0.05),PSV\=ICA/PSV\=CCA在术后12个月亦持续增加(P<0.05),第2年有所下降;支架自膨胀程度与术前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P<0.01).结论 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负重构)主要表现在术后第1年,并有可能发展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的自膨胀(正重构)在第2年占优势,特别表现在支架中间段;术前颈动脉狭窄为严重钙化斑的支架术后自膨胀相对较差,还是首选外科手术为佳(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赵斌亮;郝斌;杨涛;续慧民;张建陶;马同强;王军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CAS及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全文阅读所纳入文献,提取原始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相对危险度(RR值)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统计量.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9189例患者,其中CAS组4968例,CEA组4221例.CAS组术后30 d发生脑卒中、死亡与脑卒中、非致残性脑卒中及术后1年发生重度再狭窄与完全闭塞事件的风险均高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1.60(95%CI 1.30~1.96),P<0.00001;1.58(95%CI 1.31~1.91),P<0.00001;1.89(95%CI 1.43~2.48),P<0.00001;2.17(95%CI 1.44~3.28),P=0.0002.CAS组术后30 d发生心肌梗死及中枢神经损伤事件的风险均低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0.46(95%CI 0.29~0.72),P=0.0007;0.06(95%CI 0.03~0.13),P<0.00001.两组术后30 d发生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值分别为1.29(95%CI 0.80~2.07),P=0.29;1.28(95%CI 0.91~1.80),P=0.16.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充分探讨并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医师的临床经验,科学的医学证据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 不同颈动脉手术方法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昱;王春蓉;吕红;王越夫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 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 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侯剑峰;饶辰飞;张恒;武恒朝;孙寒松;胡盛寿;郑哲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CA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或分期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收治的同期或分期实施CAS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274例,依据两种手术是否同期实施分为两组:同期手术组(间隔≤7 d,n=35)和分期手术组(间隔>7 d,n=23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同期手术组相比,分期手术组患者的搭桥数量、颈动脉支架植入个数以及肾动脉支架植入个数显著增加,而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6(28.1~65.4)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而死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期,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同期手术与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OR=0.679,95%CI:0.12~3.72;P=0.66)。结论 CAS联合CABG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策略。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研究

    作者:栾波;荆全民;韩雅玲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研究

    作者:栾波;韩雅玲;荆全民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和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脑梗死,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和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并发症,而治疗中应用脑保护装置防止脱落的栓子进入脑血管,可有效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腔内治疗(文献综述)

    作者:韩伟;叶建荣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目前尚无严格的临床试验检验其总体疗效,本文就CAS的适应证、疗效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金勇;樊雪强;叶志东;刘鹏

    目的 对比分析分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分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2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症状性患者18例,无症状患者6例.应用CEA和CAS分期处理双侧颈动脉狭窄,观察术后30天及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例患者共30例次行分期CEA,其中28例次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及转流管,2例次行外翻式剥脱术.9例患者共18例次行分期CAS,手术成功率均为100%.CEA组中,1例(6.7%)出现声音嘶哑,1例(6.7%)出现颈部血肿并感染,2例(13.3%)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6.7%)术后出现出血性大卒中.CAS组中,3例(33.3%)出现血液动力学抑制.术后1年随访时,CAS组中1例(11.1%)出现心肌梗死.CEA组与CAS组未发现再狭窄,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作,无死亡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不良事件中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事件和使用血管升压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CEA与分期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均有效,而CAS治疗出现血流动力学抑制几率大,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个体化.

  • 滤器保护下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7例观察

    作者:滕继军;王海萍;宋玉强;李子祥;王松;孙成建;张晨

    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使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病率降低到4.5%,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预防卒中与CEA同样有效.CAS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适应证广的特点,而且不损伤脑神经,然而对于术中是否使用脑保护装置尚有争议.我们将我院进行的17例滤器保护下的CAS报道如下,探讨术中注意事项及其利弊.

  • 术前预测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兰怡娜;娄昕

    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少见但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因此,术前预测CHS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学技术是目前常见的预测方法.笔者主要对当前常见影像技术预测CHS的方法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 比较研究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作者:孙轩翔;资文杰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组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双侧病变组136例,单侧病变组176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的患者303例,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224例。312例患者共植入391枚支架。两组患者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病变组7.6%和单侧病变组1.2%;P<0.01)。单侧病变组术后早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双侧病变组低(5.2%/11.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病变组中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再狭窄)发生率较单侧病变组显著升高(21.8%/9.7%,P<0.01),其中死亡、围术期TIA、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功能不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男性、双侧颈动脉病变、肾功能不全、支架植入术前6个月内脑缺血症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是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双侧病变组较单侧病变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韦俐;华晓莹;杨伊林;彭亚;周鹏;屈晨虹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于CAS术前1天,试验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nmg和替格瑞洛180 mg;术后予阿司林100 mg qd,替格瑞洛90 mgbid,口服.于CAS术前1天,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口服.2组患者术后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于CAS术后1,30 d,留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患者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记录2组缺血性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CAS术后1,30 d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对照组分别为(65.41±20.75)%,(42.66±26.34)%;试验组分别为(87.37±17.12)%,(81.91±21.18)%,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d,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AS的血小板抑制有效率分别为98.7%,92.0%;术后30 d,这2组的血小板抑制有效率分别为94.7%,74.7%,术后1,30 d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3%,1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对CAS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颈动脉支架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谢小辉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在加强术后观察同时,对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和护理是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我院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给予颈动脉狭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缩小差距,越过我国介入治疗技术的“平台期”——访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主任罗建方教授

    作者:刘志学

    2012年6月14日至16日,第六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CSEC2012)暨首届海峡血管论坛在美丽的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在心内科临床及心血管介入、行冠脉及周围血管介入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主任罗建方教授,系本次大会的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罗建方教授曾经主持了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科研课题——“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会后,本刊记者就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的诸多话题,采访了罗建方教授.倡导综合治疗,缩小国际差距作为“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项目的负责人,罗建方教授自然在这方面有着更多的话要说,因此,采访便首先从与这个科研课题相关的内容开始了.

  • 重视血管疾病,为患者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访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铁民教授

    作者:刘志学

    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铁民教授近年来非常关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血管疾病领域开展了多项治疗项目,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锥动脉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髂动脉、股动脉的支架植入和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的介入治疗;动脉血栓栓塞导管抽吸术;内脏及周围动脉瘤的腔内介入治疗;血管畸形的腔内介入治疗;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如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及布-加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等.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曾庆红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院于2004年7月~2005年9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林清香;许娇阳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9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9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8%,包括1例低血压、1例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排尿困难,所有患者对症干预后,并发症症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1.1±3.6)分、(22.8±1.4)分、(19.8±2.7)分、(20.1±2.2)分.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

    作者:冯鹏雄;陈家莲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选取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且均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对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成功率达100%且经有效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细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能够极大降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风险系数、也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