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相观察,17例强回声型、4例弱回声型和5例混合回声型肝血管瘤表现"晚显影、晚消退”特点,瘤体边缘强化,呈"环状”强回声,中间未强化呈弱回声.另2例强回声型和3例混合回声型血管瘤表现"早显影、早消退”特点,瘤体呈均匀增强回声团块.门静脉相,瘤体均无明显再次增强效果,延迟成像,瘤体均呈回声增强团块,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结论: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
正常兔肝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声学定量分析
新型氟烷微气泡声学造影剂性能稳定,经外周浅静脉注射能通过肺微循环到达左心及全身各脏器血管,增强组织的灰阶图像.谢峰等[1、2]报道触发成像能增强心肌造影效果,有关腹部声学造影中触发间隔对造影效果的影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实验性兔肝对二次谐波成像中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声学定量分析.
-
医学超声成像新技术的物理声学基础
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容量与功能提高,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信号、图像处理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医学超声成像出现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层出不穷,使人目不暇接的生动局面.本专题报告就目前超声成像中几项带有新原理特征的新技术,如造影成像,二次谐波成像,频谱合成成像,组织成像,非线性声参量B/A成像,三维成像等,以及它们共同涉及的物理声学背景,特别是非线性声学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
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在腱病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二次谐波成像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对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无需染色、空间分辨率高、穿透力强、成像亮度和信噪比高、光漂白性小、无光毒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肌腱组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其组织特性非常符合二次谐波成像介质的条件.本文简述了二次谐波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当前腱病研究中的状况及遇到的闲难,并简析了其在腱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及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
目的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部分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两种方法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增加(P<0.01),接近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它部位提前显影.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再血管化均可使缺血心肌灌注即刻改善;再血管化心肌隧道可在收缩期灌注心肌.
-
微泡声学造影剂气体构成对二次谐波显像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二次谐波成像条件下改变微泡造影剂的气体构成是否能、够增强经静脉注射后的心肌显像效果.方法 对10条开胸犬经静脉注射含有不同气体的声振右旋糖酐自蛋白微.泡造影剂RA(空气,room air)、SF6(六氟化硫,sulfur hexafluoride)、FX系列(含有氟碳气体c 3F¨C4F10、C5F12).二次谐波显像条件下取左心室短轴切面观,观察心肌造影效果.结果 含有氟碳气体的微泡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二次谐波显像下产生强烈的心肌显影,心肌声学密度分别为(14.72士2.7)dB(FX330)、(14.3士2.4dE)(FX430)、(13.78士2.24)dB(Fx530);氟硫气体仅存在轻微的心肌显像[(6.24士1.58)dB],但心腔显影强烈[(29.48~6.02)dB],空气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几乎不产生心肌显影[(2.53士0.78)dB],心腔内造影剂亦较弱[(11.3±4.96)dB].结论 不同气体构成的微泡声学造影剂二次谐波显像效果差异显著.氟碳气体声振右旋糖酐自蛋白是较好的经静脉声学造影剂.
-
新型声学造影剂及相关技术在非心脏器官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对超声造影剂及相关成像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第三代声学造影剂的推出及二次谐波成像、间歇式超声显像等新的成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实现非创伤性实质器官声学造影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一步.目前,有关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制备及相关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超声医学发展快速的方向之一,研究的内容也逐渐由心脏向腹部实质脏器、颅脑及其他外周器官扩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
二次谐波技术在胰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二次谐波技术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和30例正常胰腺者比较基波与谐波条件下二维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谐波条件下不同类型胰腺肿块的二维特征性更加清晰,正常胰腺和肿块周围及内部的血流可得到不同显示.结论谐波技术对受气体干扰明显、位置较深的胰腺肿块的超声检出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在胆囊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组织谐波显像(native tissue harmonic imaging,NTHI)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属于二次谐波成像,探头频率接受两倍于发射频率的谐波,以显示组织的特征,达到提高信噪比、改善超声分辨力、提高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
声学造影剂及二次谐波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目的 探讨微气泡型声学造影剂和二次谐波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局限性.方法 13例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剂量0.5~1.0ml)后检查,二次谐波成像用1.7/3.4 MHz(ATL-HD I5000)或1.8/3.6MHz(HP 5500).结果 肝动脉期肝脏多数无明显增强,少数病灶内出现斑点状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强后肝组织才明显增强,但肿瘤组织增强不明显.增强后有利于低回声病灶的显示而对高回声病灶或中高混杂回声病灶显示无益.增强后可显示更多的瘤血管.结论 微气泡型声学造影剂及二次谐波成像反映的主要是肝组织总体供血量的变化,相对于正常肝组织来说肝癌总是少血管的,谐波成像可以显示更多的血管.
-
实验性顿抑心肌的微循环改变
目的探讨顿抑心肌微循环改变及机制.方法 18条雄性杂种犬,随机分入3组:左前降支冠脉(LAD)阻断15 min/再灌注120 min(顿抑S组)、LAD阻断60 min/再灌注120 min(顿抑L组)和假手术组.在LAD结扎前、结扎后即刻、再灌注前、再灌注后5 min、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静脉注射含全氟丙烷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全氟显0.01 mL/kg,采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间歇发射技术行心肌声学造影(MCE).计算心肌视频密度峰值(PVI)、顿抑区与正常区PVI比值(PVIR)、顿抑区与正常区MCE曲线上升斜率比值(α比值)和曲线早期下降斜率比值(β比值).测定相应时间点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实验完毕后,心肌标本立刻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
-
实验性顿抑心肌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
目的探讨心肌顿抑时心肌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制备左前降支冠脉(LAD)不同阻断时间(15 min和60 min)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静脉注射含全氟丙烷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采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间歇发射技术行心肌声学造影(MCE).由主动脉根部分别注射乙酰胆碱(ACH)和硝酸甘油(NG)后重复MCE,并计算用药后/前二维超声上所示心肌灰阶峰值比值(PVIR)和顿抑区与正常区心肌灰阶峰值比值的比值PVIRR.心肌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
-
经静脉声学造影法与彩色多谱勒法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应用间歇二次谐波成像结合声学定量方法与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测量阻力指数方法对移植肾急性排异时血流灌注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8例犬异体移植肾急性排异模型,进行经静脉声学造影及声学定量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测定阻力指数,同时进行血清肌酐(Cr)监测.结果声学定量分析所得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的灌注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所得阻力指数(RI)与血清Cr值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72和0.708;PI-Cr、AUC-Cr相关程度较RI-Cr相关程度高.结论间歇二次谐波成像技术是检测异体移植肾血流灌注的有效手段,结合声学定量分析技术所获得的TIC参数较RI与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
基质金属蛋白酶-8对角膜基质胶原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对角膜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15只,右眼角膜基质内注射10μL MMP-8作为实验组,左眼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0、4、8h使用双光子显微镜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对活体小鼠角膜逐层扫描,Imaris软件对所得图像三维重建,计算图像信号强度.4、8h在裂隙灯下评价角膜混浊度.8h角膜取材,测定各角膜羟脯氨酸水平.结果 0h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角膜基质纤维信号强度分别为89.7±11.2、85.3±7.0,4h分别为14.5± 3.4、46.6±14.0,8h分别为11.0±4.6、34.6±12.5,4h及8h,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基质信号强度明显降低(P<0.05);4h及8h,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明显混浊(P<0.05);8 h测得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羟脯氨酸水平分别为(0. 433±0.090)、(0. 590± 0. 133)μg/mg,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7. 193,P=0. 014).结论 MMP-8对小鼠角膜基质胶原有明显的降解破坏作用,导致角膜透明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