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钙蛋白-Ⅰ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特异性的初步研究
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实验室检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心肌酶谱,特别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增高.心肌酶谱并非心肌特异性酶,在许多儿科疾病时均可引起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和心肌钙蛋白-T(cTnT)诊断VMC的特异性.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作为冠心病中为凶险的类型,早期诊断和快速进入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目前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中,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检测是为常用的手段。各种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如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心肌钙蛋白 T (cT nT )、心肌钙蛋白I( cT nI )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MB出现时间早,约胸痛后2~3 h浓度升高,但特异性差;而肌钙蛋白虽特异性高,但需在胸痛后6~8h浓度才开始升高。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是目前国内外关于 AMI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2]。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血清 H-FABP和其他心肌酶学的差异,探讨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钙蛋白T与超声心动图及病死率再住院率分析
心肌钙蛋白T(CTnT)是临床上应用较明确的反映心肌损伤的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的心脏标志物,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损伤,在心肌梗死的诊断、监测及评定指导治疗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组旨在观察CTnT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水平及与超声心动图及再住院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钙蛋白T与超声心动图及病死率再住院率分析
心肌钙蛋白T(CTnT)是临床上应用较明确的反映心肌损伤的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的心脏标志物,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损伤,在心肌梗死的诊断、监测及评定指导治疗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组旨在观察CTnT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水平及与超声心动图及再住院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心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轻重悬殊,缺乏特异性表现,常造成诊断困难.心肌钙蛋白-I(cTnI)属心肌结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为探讨其在小儿VMC诊断中的价值,自1998年起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生脉注射液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心脏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术中体外循环等都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保护心肌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观察患者围术期心肌钙蛋白(cTnI)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减轻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注射用复合辅酶预处理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心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贝科能)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酶谱和心肌钙蛋白的变化,从而研究贝科能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即全麻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分成A、B两组,分别静滴贝科能和生理盐水,然后常规诱导.监测心电图 (ECG),心率(HR),血压 (BP).分别于入室后(T0),手术开始1 h(T1),术后8 h(T2),术后24 h(T3)采集血液2.5 ml,定量测定心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A组病人cTnI、CK及CK-MB在术后8 h及术后24 h结果 与入室后结果 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B组病人cTnI、CK及 CK-MB在术后1 h,术后8 h及术后4 h与入室后结果 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其中cTnI在术后8 h及24 h的结果 与入室后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A组病人对比,术后1 h、8 h及24 h的cTnI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K及 CK-MB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贝科能能减轻心肌损害,降低心脏病人术后心肌缺血以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在围术期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循环功能及心肌钙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硬膜外麻醉下老年病人循环功能及心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影响,探讨AHH在老年患者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的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硬膜外麻醉成功后,H组按50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6%HES,200/0.5)15ml/kg,C组输乳酸林格氏液15ml·kg-1·h-1.麻醉前、切皮前、术毕、术后4h监测并记录SBp、dBp、HR、CVP、HCT、血气及心肌钙蛋白(CTn Ⅰ). 结果 硬膜外麻醉后两组血压均下降,C组下降较H组明显,H组实施AHH后CVP明显升高,但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两组术中各时点血气分析变化差异无显著性.CTn Ⅰ在组内各时点及组间相应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Tn Ⅰ始终处在低值(≤0.1ng/ml). 结论 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实施AHH,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心肌损伤不明显.
-
基质金属蛋白酶-9联合心肌钙蛋白I检测对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作为检测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心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也逐步在一些较大医院开展.近年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心肌损伤和神经系统炎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献报道很多,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对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一直未能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进行MMP-9、cTnI、CK-MB联合检测,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肌钙蛋白Ⅰ低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前,新一代心肌钙蛋白(cTn Ⅰ)的测定日益受到关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观察到微小心肌的缺血性损伤.新研究[1-2]表明,这种灵敏的低浓度的cTn Ⅰ检测与同期的心电图和患者的临床体征相比,更确切的提供有意义的临床实验诊断依据;不同的肌钙蛋白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本试验通过研究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cTn Ⅰ含量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评价UA患者低水平肌钙蛋白Ⅰ的临床特征及与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联系.
-
左右冠状动脉右冠状窦共同开口介入治疗一例
患者,男性,49岁.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2小时入旅游地医院,入院时心电图(ECG)和心肌酶等结果不详,诊为“下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3天后出院并回至当地患者诉于回当地后活动时出现气促,偶伴胸闷,休息可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南方医院.既往于2010年12月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未予规律治疗.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心率105次/分,余未见特殊.辅助检查:心肌钙蛋白(cTnI)2 57 ng,/L,肌酸肌酶(CK-MB)正常.
-
心肌钙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变化
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 cTn-Ⅰ)已作为一种高度特异和敏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1].
-
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评价其在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心电图诊断是否存在ST段抬高分为非ST段抬高组(58例)和ST段抬高组(42例),并纳入正常成人作为空白对照组(26例).入院即刻采患者外周血给予心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空白对照组心肌钙蛋白为(0.065±0.031)μg/L,高敏C反应蛋白为(2.231±1.121)mg/L;非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为(0.082±0.048)μg/L,高敏C反应蛋白为(10.810±2.014)mg/L;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为(2.310±1.101)μg/L,高敏C反应蛋白为(30.740±7.150)mg/L;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组、ST段抬高组高敏C反应蛋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ST段抬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指标中显示,无论在非ST段抬高组还是ST段抬高组,心肌钙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在发病初期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钙蛋白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能够判断非ST段抬高病理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不同镇静镇痛模式对心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模式下心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方法 将收至ICU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式给予镇静镇痛,一组是医生医师根据病人情况间断静注异丙酚模式(ACS组),一组是应用靶控浓度电脑实时监测给药(TCI-PCA-S组),干给药前、24小时后抽取病人静脉血,测定心肌钙蛋白.结果 ACS组给药前后的值分别为1.229±1.245、0.161±0.085,统计结果显示P值为0.0025,具有显著性差异;TCI-PCA-S组给药前后的值分别为1.281±1.33,0.058±0.034,统计结果显示P值为0.0013,具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24小时cTnI测定值比较,P值为0.0002,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给药模式都能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TCI-PCA-S给药模式能更好地对病人起到镇静镇痛的效果,并对病人的心肌起更好的保护作用.
-
变异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冠心病临床类型之一变异心绞痛也十分常见. 由于变异心绞痛现已被证明多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又出了血管痉挛,极易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1]而且变异心绞痛的早期AMI又难以鉴别,因此变异心痛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广为使用的被称为诊断AMI金标准的Ck-Mb也难以作到.我们采用测定心肌钙蛋白(TnT)这种新的检测手段对变异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了解对其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
心肌钙蛋白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方面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他症状的一大类病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tarction,AMI),其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脉内原有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供障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病早期进行适当的危险度评估,对选择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I,CTn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特异、高度敏感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对ACS危险度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就这方面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及心肌钙蛋白-Ⅰ活性相关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肌钙蛋白-Ⅰ(CTnI)对诊断心肌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作为诊断心肌损害的指标之一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心肌酶早已用于诊断心肌损害,本文对2004年6月1日~2004年10月1日在我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心肌酶谱及心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AMI患者(AMI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SAP组)及冠脉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的hs-CRP、PCT,并分析两者在AMI中的诊断效能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AMI组、SAP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AMI炎症反应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80.6%;hs-CRP分别为75.0%、6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hs-CRP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AMI组血清PCT与hs-CRP呈正的相关性(r=0.476,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高低与AMI存在显著的关系,联合检测PCT和hs-CR利于AMI早期诊断与严重程度的评估.
-
肌钙蛋白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变化
通心肌钙蛋白I是一种对心肌细胞高度特异的肌纤维调节蛋白.由于CTn-I-N-末端氨基酸序列不同于骨骼肌的快肌和慢肌亚型,而且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不同,因此CTn-I的释放不受骨骼肌的影响.
-
丹参/三七不同配比药效学比较研究——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犬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三七的7种配比对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模型——冠脉前降支结扎法,经十二指肠给药,测量实验起止点的心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两种生化标志物反映的结果并不一致,7种配比中10/0、10/1、10/3、10/6、10/10均能使cTnI降低(P<0.05,P<0.01);10/0、10/1、10/3、10/6、1/10、0/10可使CK-MB降低(P<0.05).结论:丹参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要优于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