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于瓣膜手术同期进行房颤消融治疗已被普遍接受,应用日益增多.我们选择应用较广泛的射频消融方法,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其临床效果.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于瓣膜手术同期进行房颤消融治疗已被普遍接受,应用日益增多.我们选择应用较广泛的射频消融方法,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其临床效果.
-
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房颤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行房颤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术前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3D打印技术者有32例,记为观察组,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者有28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花费与并发症发生率.
-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展望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房室结改良术控制心室率、毁损房室结造成三度房室阻滞加起搏器植入、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肺静脉内点消融、环形消融等多种术式,本世纪初,则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主.房室结改良术和房室结毁损术并非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而仅仅适用于心室率快,自觉症状重且难以耐受药物或药物控制心室率不理想的病人,前者已罕用,后者目前仅用于某些特殊病例;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很难达到消融径线连续、透壁,且操作复杂,透视时间长,成功率低,目前也已基本不用.本文仅就后几种术式加以回顾和评价,并展望房颤消融治疗的前景.
-
分步消融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评价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目前导管消融正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随着人们对房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导管消融的策略逐步完善,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尤其在非阵发性房颤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为未来的房颤消融治疗提供了更多理论及实践证据.
-
经导管射频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经历了近10年的不断探索,近年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1998年,法国电生理学家Haissaguerre等[1]报告了肺静脉内异常电活动在房颤触发机制中的作用并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这是房颤消融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继发于房颤的栓塞事件成为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房颤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控制心室率、恢复窦律、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非药物治疗有电转复、射频消融术和外科迷宫手术。射频消融术因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且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可达80%~90%,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亦可达60%~80%,因此射频消融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房颤消融治疗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有着较高的复发率[1],因而积极探索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提高术后成功率及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就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几年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简称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左房内线性消融术已成为目前国内多数中心房颤消融治疗的基本方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0例,现将治疗结果和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