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声像图表现1例
患者女性,32岁,高原(海拔3980米)世居藏族.正常体检B超检查所见:右肾上腺区探及一约4.1cm×3.6cm实质不均质增强回声块影.其边缘清晰,有完整明显的包膜回声影像,随呼吸运动时发生变形(图1).超声诊断:右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送检,病理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
超声对高原移居汉族与世居藏族肝静脉的测量值与评价
我们对高原(海拔3900米)移居汉族健康成人1000例和世居藏族健康成人600例的肝静脉进行实时超声测量,并与世居平原汉族人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
超声对藏汉族肝脾肿大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对比分析藏汉族肝、脾大小,脾静脉血流,探讨引起移居汉族肝脾肿大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受检藏汉族健康成人各50例,移居汉族需在藏生活工作二年以上.使用仪器HDI 3000型.结果:移居汉族肝大者占52%(26/50),脾大者占92%(46/50),世居藏族肝大者占36%(18/50),脾大者占4%(2/50).结论:1.拉萨地区海拔3658米,吸入气氧分压92.4mmHg,为平原地区的63%,长期缺氧,引起移居汉族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代偿性增高,以及免疫应答增多,是引起脾肿大的主要原因;2.藏族世居者对长期缺氧的耐受性及机体代偿功能明显优于移居汉族,与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3.单纯高原肝肿大、脾肿大以及脾静脉血流的改变,与肝功能异常无一定相关性.
-
世居高原藏族高血压病患者氧自由基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提示了其发病与氧自由基的关系.为探讨西藏藏族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否同样如此,我们检测了30例西藏世居藏族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
-
不同海拔高度世居健康藏族人群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世居健康藏族人群体内氧自由基代谢隋况.方法 选取了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健康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拔3850m、海拔2500m、海拔1507m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海拔1507、2500、3850m组血清中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比较,无性别差异(P>0.05).与海拔1507m组比较,海拔2500、3850m组血清中SOD、GSH-Px活力较低,MDA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3850m组血清中SOD、GSH-Px活力低于海拔2500m组,MDA含量高于海拔2500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升高,血清中SOD、GSH-Px活力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世居高原健康藏族人群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对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可考虑给予自由基清除剂,以预防高原病的发生.
-
世居藏族人群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在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人群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世居藏族(藏族组)及移居汉族(汉族组)自愿者各40名,检测其血清中HIF-1α水平,测定PaO2.结果 藏族组与汉族组血清HIF-1α、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血清HIF-1α水平与PaO2之间呈负相关(r=-0.475,P<0.05).藏族组血清HIF-1α水平与PaO2无直线相关性(r=-0.270,P>0.05).结论 藏族与汉族人在低氧到一定程度时,血清中HIF-1α水平都升高,水平是相同的,但是与PaO2关系不同.
-
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心肌酶及肌红蛋白活性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心肌酶及肌红蛋白活性变化.方法对世居西藏阿里地区(海拔 4 300m)的20名藏族士兵和移居该地区的20名汉族士兵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一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MB型同功酶(CK-MB)、血乳酸(BLA)、肌红蛋白(Mb).结果高原移居汉族较世居藏族AST、LDH,α-HBDH,CK-MB,BLA及Mb增高非常显著(P<0.01),CK增高显著(P<0.05).结论高原世居藏族心肌酶活性,乳酸性氧债及非乳酸性氧债均低于移居汉族,这可能与他们取得了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有关.
-
世居藏族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对世居藏族乙肝病毒(HBV)的基因型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78例世居藏族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乙肝病毒DNA定量及其肝功能、两对半、肝纤维化指标、AFP、CEA、腹部B超等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世居藏族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主要以B型和C型为主,78例患者中B型41例,C型37例,B型和C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C型患者HBVDNA定量、肝功能各指标、肝纤维化指标、AFP、HBe-Ag阳性率、CEA阳性率、肝硬化发生率、肝癌发生率、脾大发牛率均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0.01).结论 世居藏族乙肝病毒基凶型以B型及C型为主,C型患者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及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要高于B型患者,故在临床对C型世居藏族乙肝患者应加强针对性的防治.
-
高原世居藏族人群CD1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高原世居藏族人群CD14基因全长的序列信息,了解该地区藏族人群CD1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的遗传特点.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40例西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CD14基因全长,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及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数据库比对,确定高原藏族CD14基因SNP位点的位置、类型和频率,并与不同人群SNP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原世居藏族人群CD14基因总有效测序长度约为4259 bp,共发现9个CD14基因SNP位点,其中有6个位点在NCBI的dbSNP数据库中已经存在,新发现3个SNP位点分别为:SNP04 (2755 T>G)、SNP07(3801 T>C)、SNP08 (4192 T>A).通过9个位点计算出4个主要单倍型,分别是CAGTCCTTG,频率为36.1%;CGGTCCTTG,频率为28.8%;CGGTCCTTC,频率为5.8%;CGATCCTTG,频率为3.8%.不同人群等位基因分析比较发现:在rs2563298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在高原藏族人群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中国汉族(P=0.016)、欧洲(P =0.000)、日本(P =0.002)和非洲人群(P=0.001);在rs2569190位点,高原藏族人群携带G等位基因显著低于非洲人群(P =0.001),而与中国汉族(P=0.755)、日本(P =0.635)和欧洲人群(P=0.467)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s2569192位点,C等位基因在高原藏族人群低于欧洲人群(P =0.035),而与中国汉族(P =0.837)、日本(P =0.266)和非洲人群(P=0.064)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原世居藏族人群CD14基因SNPs分布具有自身的遗传特征,本项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CD14基因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海拔3800m以上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观察海拔3800m以上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高海拔世居藏族成人(观察组)与75例西宁地区藏族成人(对照组)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SMMD和PNN50增高(P<0.05,0.01).结论提示海拔3800m以上世居藏族健康成人的迷走神经张力较高.
-
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评价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特点.方法对100例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75例西宁地区藏族健康成人和100例西宁地区汉族健康成人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指标(24h总心搏数、24h小心率、24h大心率和每分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结果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指标:24h总心搏数、24h大心率、每分平均心率均低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rMSSD、pNN50高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结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偏慢,世居藏族迷走神经活性略高.
-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报告
我院地处海拔3658m的拉萨市,于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10年间,共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8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1 ~ 71岁,平均42 9岁.世居藏族48例,移居汉族20例.诱因饮食或饮洒引起38例,胆源性28例,高血脂症1例,不明原因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人院48h内Ranson分级≥3项和(或)Apachell评分≥8分.均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
高原缺氧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世居藏族产妇与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和胎盘系数,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 480 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汉族,差异有显著性(P<0.01);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5).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显著高于移居汉族经产妇(P<0.01),二者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别无显著性(P>0.05);藏族新生儿体重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移居汉族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高原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汉族,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说明高原环境影响移居汉族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高原环境对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以利于加强移居者围产期保健,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
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176例临床体会
高原肺水肿是由于低气压、低氧环境下的一种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容量增加、肺血管血栓性阻塞性改变引起的高渗出性、高蛋白含量肺水肿.在六十年代初死亡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认识及治疗手段的提高,尤其是高压氧舱治疗的介入,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高原肺水肿176例,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基础上,辅以内科对症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6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占65.3%),女性61例(占34.7 %);年龄8-65岁,平均45岁,其中147例进藏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占83.5%),首次进藏者141例(占80.1%),多次进藏者35例(占19.9%)(其中多次进藏均发病者33例),大多数发病于进藏后6-96小时.汉族:157例(占89.2%);世居藏族:5例(占2.8%)外籍人士14例(占8.0%).
-
高原地区世居藏族群众窦性心律特点探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例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世居藏族群众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甘南州人民医院6年间进行心电图检查的世居藏族与汉族群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受高原环境、种族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结论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有一定影响.
-
高原地区断耳再植1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8年在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8m左右)行断耳再植手术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移居汉族8例,世居藏族7例。年龄15岁~45岁(平均年龄30.6……
-
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对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进行心率及心率变异时域分析,研究高原世居藏族的心率特点.方法:对100例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75例西宁地区藏族健康成人和100例西宁地区汉族健康成人进行全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指标(24小时总心搏数、24小时小心率、24小时大心率和每分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dex、RMSSD和PNN50%).结果: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指标:24小时总心搏数、24小时大心率、每分平均心率均低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RMSSD、PNN50%高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结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偏慢,世居藏族迷走神经活性略高.
-
世居藏族多次由平原返回高原均发生高原肺水肿一例报告
患者,男,藏族,42岁,世居高原(拉萨:海拔3 658m),因"咳嗽、咳痰(粉红色泡沫样)、心慌、胸闷"入院.自述于32天前因休假去成都、北京、广州等地旅游,于返回高原约(3~4)小时后开始出现头昏、头痛、心慌等症状,未予重视,次日凌晨3:00许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心慌、胸闷等,痰初为白色泡沫状,后逐渐为粉红色泡沫状,并感头昏、头痛、心慌、胸闷等逐渐加重,遂来院就诊.患者在3年及7年前亦曾因去平原出差、休假返回高原出现类似情况,经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
高原地区咳嗽晕厥一例报告
患者,男,41岁,拉萨市世居藏族。因咳嗽、咳痰、咳嗽后晕厥2周于2000年11月30日入院。入院前2周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液性痰,常在一阵剧烈咳嗽、咳痰之后出现短暂性晕厥,每日发作(2~3)次不……
-
高原藏汉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环境下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0—1—6月的免疫程序,每次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0.5ml,接种藏汉成人“乙肝易感者”243例,并进行了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民族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x2值分别为0.019和0.044,P>0.05),第1—3年总保护率分别为95.9%、95.5%和92.2%,第三年开始下降,较第1年降低3.9%,差异无显著性(x2=1.37,P>0.05)。结论:提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成人“乙肝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良好,对降低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携带率和乙肝的发病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