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晶体完全脱位并与球壁粘连1例
患者男,65岁.右眼逐渐视物模糊6年,因左眼外伤后视力突然下降入院.眼科检查:左眼虹膜震颤,无晶体,瞳孔不圆、散大.眼底镜检查:双眼玻璃体混浊.
-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膜残缺不全5例
后囊膜残缺不全或完全缺如的无晶体者,以往采用闭合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我们对后囊膜残缺不全5例采用一点式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5眼)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58岁,平均45.6岁.左眼3例,右眼2例.均为后囊膜残缺不全1/3~1/2.其中高度近视1例,后囊膜混浊2例.
-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在无晶状体联合虹膜缺如眼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无晶状体联合虹膜缺如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7例17眼无虹膜、无晶状体及无玻璃体眼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的主观症状、视力的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的畏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无虹膜无晶状体患者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其材质需进一步改进,可以减少医源性创伤.
-
带虹膜人工晶体在外伤性无虹膜无晶体眼的应用
目的:改善外伤性无虹膜、无晶体眼或白内障患者的羞明症状,提高视力.方法:使用德国MORCHER公司生产的带虹膜人工晶体为37例无虹膜、无晶体或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或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带虹膜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结果:术后患者羞明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带虹膜人工晶体对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体眼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其术后并发症值得关注.
-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无晶体及人工晶体眼青光眼
自1969年Mdteno[1]应用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以来,通过多年来的改进和发展,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已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应用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无晶体及人工晶体眼青光眼效果良好,并优于有晶状体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
抗近紫外辐射无晶体镜的研究
白内障是人类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全世界有三千万至四千五百万人因老年性白内障而致视力明显障碍.美国有31000人因老年性白内障或其并发症失明[1].中国有100多万人患白内障,其中60%因此而失明.据临床报告,40~49岁白内障的发病率为23%;50~60岁的发病率为50%;60~70岁的发病率为78%;80岁以上的发病率几乎为100%.随着白内障手术的不断改进,如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晶体皮质和囊膜残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采用人工晶体、无晶体接触镜或眼镜等进行屈光矫正亦均能建立良好的光学效果.但术后视网膜及黄斑病变,重新导致复明患者出现视功能障碍的症状近年来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重要医学课题进行研究.
-
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青光眼(Intractable Glaucoma)系指常规的滤过手术成功率低,手术预后较差的青光眼,又称为"顽固性青光眼"或"复杂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次滤过手术失败者、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无晶体性或人工晶体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术后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硅油注入后青光眼、伴葡萄膜炎的青光眼、晚期先天性青光眼等.
-
外伤后无晶体眼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2002-05因患糖尿病住入我院内分泌科,因视物模糊来我科会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01,左眼视力0.15,矫正不提.右眼外眼正常,前房略深,虹膜震颤,无晶体,玻璃体混浊,眼底清晰可见,乳头小,网膜无出血及渗出.左眼外眼正常,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乳头正常,网膜可见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病史:患者右眼10岁时受过外伤,被树枝刺入眼球,拔出后未行任何处置.后视力下降,因家庭困难亦未再行诊治.彩超回报:右眼无晶体,玻璃体混浊.
-
巩膜外路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巩膜外加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手术方法,其手术成功率在90%左右。对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如人工晶体及无晶体视网膜脱离,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殖>C级的病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高尚有争论。
-
先天性无虹膜并白内障一家系五例报告
例1 (先证者),男,20岁.自幼双眼视力很差,畏光、眼震,无红痛,无夜盲,其父亲、儿子及二个弟弟同样患病.检查:双眼均10cm指数,不能矫正双眼水平震颤,充血(一),角膜透明,前房深,眼压5.5/3(24.38mmHg),双眼虹膜完全缺损,仅于双鼻上方有少许残根,晶体皮质白色混浊,以赤道部后囊及前极为重,双晶体颞下方赤道部花瓣状缺损,无晶体悬韧带,眼底看不清.于1995年行双眼囊外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术后裸眼视力0.05(小孔镜),+800DS小孔镜0.4,眼震减轻,恢复农业劳动.随访3年余无变化.
-
老年性白内障继发知觉性外斜视25例治疗疗效观察
知觉性外斜视常常由于存在感觉性缺陷,诸如:屈光参差、单眼无晶体和因器质性原因引起单眼视觉障碍,使融合遭到部分和完全破坏所形成的外斜视[1].其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我们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而继发的知觉性外斜视,观察治疗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明显的眼部表现是视力下降,由于晶体性近视,散光或边缘作用产生的光学变形导致.经过反复仔细的验光,仍不能获得满意的有晶体或无晶体矫正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不可逆的弱视.
-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难治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体或人工晶体眼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等,治疗很棘手,手术预后较差.20世纪60年代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如眼球萎缩较多;70~80年代用YAG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由于激光系统庞大的体积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90年代发展的半导体激光系统(diodc lascr,DL)体积小,费用不高,功能可靠.1992年Gassterland和Poilack[1]首先将DL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以降低眼压,解除眼球疼痛,挽救部分视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同行报道逐渐增多,成为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研究热点,现对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DLTSCPC)做一综述.
-
大疱性角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大疱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是指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而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引起的,以伴有或不伴有上皮水疱或大疱的角膜基质水肿为特征的异常,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和眼痛.大疱性角膜病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征象.本文主要就白内障摘除术后继发无晶体性或人工晶体性大疱性角膜病变以及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过熟期白内障晶体脱入前房1例报告
患者,男,78岁,以右眼红6d就诊.9年前双眼白内障左眼已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7年前右眼白内障已成熟,但患者因年龄大且左眼矫正视力后行动不受影响而拒绝手术.1月前只有光感的右眼突然可见眼前手指数,持续半月又视物不见,期间无不适,故患者未就诊.6d前右眼红,无眼痛及头痛病史.眼红持续不退故就诊,否认外伤史.眼部检查:视力右光感,左+10.00D=0.4,双外眼正常,右眼睫状充血(+),角膜尚清亮,前房内可见一游离之混浊晶体,眼后节未窥入.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无晶体,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测眼压双侧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