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程志刚;Hans-Peter Weskott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方法 根据文献确定了FNH的CEUS诊断标准,并对2007年1月~3月期间,德国汉诺威Siloah医院16例患者,共计17枚FNH病灶的CEuS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4.7%(11/17)的FNH病灶符合我们确定的CEUS诊断标准,35.3%(6/17)的病灶不完全符合该标准.结论 定性诊断FNH应根据CEUS的诊断标准.对不完全符合该标准的病灶,需行增强螺旋CT或MRI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 克隆性分析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巩丽;张宏图;张伟;李爱宁;刘杉;孙耘田;刘贵秋;苏勤

    目的:探讨整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病变及各结节的克隆性,以阐明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肝细胞腺瘤(HA)鉴别的克隆性组成.方法:女性肝脏标本3例共4个FNH病灶.在病变区和非病变区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余标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其中3个FNH内的小结节状病变,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或Hha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应用Bst Ⅺ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G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2例HA和4例HCC作为肿瘤参照.结果:2例HA及4例HCC均为单克隆性.4个FNH病变,直径1.5-5.3 cm,但缺乏特征性的中央星状瘢痕,结果均显示为多克隆性病变;其中的61个结节性病变中,56个呈变异肝细胞结节(NAH)形态,5个为普通再生结节.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56个NAH样病变中,除4个未扩增成功外,52个NAH中有21个(40.4%)显示X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提示为肿瘤性病变;其中1例FNH的14个单克隆结节中,有2个与其他病变失活带型不一致,提示在同一FNH中,存在着不同起源的NAH样病变.5个普通肝细胞增生结节及病变周围肝组织均为多克隆组成.结论:FNH是由无数个NAH构成的,其整个病变是多克隆性,但其中某些结节已经是肿瘤性增生.克隆性检测有助于其与HA的鉴别,而且所取样本必须是病变的整个切面或其大部分.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疗分析

    作者:曲强;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魏学;韩凯;张宁;赵海涛;周立;杨欣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研究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所收治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例病人均无自觉症状,肝功能、AFP正常,均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转归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病例仍应手术探查.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初步应用

    作者:严俊杰;暨玲;阮小蛟;蒋飞照;郑晓风

    腹腔镜手术用于肝外科,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腹腔镜外科近年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TLLR)治疗肝脏肿瘤13例,效果较好.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我科共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9~77岁,平均52岁.术后病理证实肝海绵状血管瘤6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转移性鳞癌(肺)、肝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1例.

  • 超声乳化吸引刀联合超声刀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尹震宇;王付强;彭友缘;邓志刚;王效民

    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较高.我院近一年来采用超声乳化吸引刀(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结合超声刀进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81(平均56)岁.术前B超、CT、MR等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10例(均为单发结节,无转移及淋巴结肿大,TNM分期为T1~T3,N0M0);肝血管瘤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

  • 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彭淑牖;陈晓鹏;彭承宏;吴育连;刘颖斌;江献川;徐斌;史留斌;白明东;沈宏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性肿瘤(benign liver tumors,BLT)的价值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1年6月用肝切除术治疗的37例肝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29例,肝细胞腺瘤、右肝错构瘤和肝脏平滑肌瘤各2例,右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1例.结果全组共行各种肝叶切除术26例(左外叶切除15例、右后叶切除或部分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前叶部分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瘤体局部切除术11例.9例术中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3例术后分别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切口和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37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多数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怀疑恶变之肝脏良性肿瘤,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有效;借助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和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且不必担心有癌细胞扩散的危险.

  • 腹腔镜下肝脏占位切除术治疗小儿肝脏巨大结节性增生1例报告

    作者:张金山;李龙;李颀;邹继珍

    本文报道2015年6月成功实施1例腹腔镜巨大实性肝占位切除术. 1岁女孩,肝左叶外侧段实性包块70 mm ×51 mm ×64 mm,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100 ml,术后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无胆漏,术后住院时间6天. 术后病理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蒋利;蒋力生;李富宇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有上腹不适症状(25%),ALT升高5例(41.67%),AST升高3例(25%),AFP升高2例(16.67%),1例患者HBsAg为阳性(8.33%).B超、CT和MRI对该病的确诊率分别为0、20%和25%,经统计学分析,CT和MRI对FNH的确诊率无显著性差异.11例经手术切除获得诊断,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FNT.12例均康复出院并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FNH的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前或术中病理学检查.FNH大多预后良好,但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特别是合并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的患者仍应手术治疗.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郭荣平;钟崇;石明;郑云;韦玮;林小军;陈敏山;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病理证实的42例FNH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42例病理确诊的FNH手术前检查包括AFP、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术前影像学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对病灶的性质不能肯定的占50%以上.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随访1年以上1例复发.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依赖于临床与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不明或不能排除肝癌者应手术治疗.

  • 右侧新旧双孔膈疝1例

    作者:徐万所;葛良栋;李庆旺

    病人男,34岁。右上腹剧痛伴呼吸困难、恶心、呕吐4?h。查体:右胸语颤减弱,呼吸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X线胸片示右第2肋水平以下高低不一致密影,其内可见液平面,右膈肌影不清,肺压缩80%。CT示腹腔肠管大量进入胸腔中下部,右肺及心脏受压,纵隔向左移位。 1999年2月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膈肌中心腱偏前内侧有一7?cm长裂孔,部分大网膜、横结肠、小肠、肝左外叶小部分、胆囊疝入胸腔,并与膈肌裂孔周边广泛粘连形成条索状。分离粘连,切除疝入胸腔的已纤维化的肝左外叶还纳腹腔脏器,修补陈旧性膈肌裂孔。此裂孔内侧3?cm还有一2?cm长的膈肌裂孔,约8?cm长回肠疝入胸腔,肠管已坏死。扩大此裂孔至4?cm,见坏死肠管距回育部约3?cm,不能提入胸腔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遂回纳肠管入腹腔后修补膈肌裂孔。修补后见膈肌中心腱极为薄弱,有一直径约12?cm的膈膨出,重叠缝合膈肌消除膈膨出。常规关胸后再开腹行坏死段回肠的切除和肠吻合术。 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示:肠出血性坏死,肝细胞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1年余无不适。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川;耿利;陈汉;王义;吴孟超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8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结果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症状,血清学检查正常.25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均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29例FNH病灶切面具有典型的星状疤痕.全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无手术死亡.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FNH发病与服用避孕药关系不大;CT和MRI对FN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FNH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诊断明确而瘤体较小、无明显症状的FNH患者,可密切随访及定期观察.

  • 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勋;王松;罗英;段峰;姜凯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联合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纳入本院肝胆外科2015年4月-2017年6月连续收治的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9 ~ 45岁,肿瘤大小10 ~ 13 cm,所有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围术期情况及长期疗效.结果 7例手术均先行经股动脉造影超选瘤体供血动脉使用明胶海绵及碘油行介入栓塞术,2~7d后行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保证消融范围内温度高于90℃,手术全部成功.围术期2例出现术区疼痛,均无大出血、胆漏、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3dCT检查提示消融区完全覆盖肿瘤位置,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残余.结论 介入栓塞术联合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安全、有效.

  •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德春;赵华

    临床上肝脏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少见,占肝脏肿瘤的10%~14%,有些类型还甚为罕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肝脏病理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肿瘤的发现率也逐渐提高.除了肝血管瘤、肝腺瘤(HA)、炎性假瘤(IPT)外,尚有肝错构瘤、畸胎瘤、脂肪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等,尤其是近年来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的发现率明显升高[1].我们就肝脏良性肿瘤近年来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欧迪鹏;杨连粤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较为少见,约占10%.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改善其检出率有升高的趋势.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炎性假瘤等, 其他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则更为少见.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7例临床分析

    作者:乔晓辉;郭鹏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治方法,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经病理证实为FNH共27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法.结果 共27例FNH患者,均为单发;男性1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1岁;所有女性患者均无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所有患者AFP、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病灶直径2.2-11cm,其中20例病灶小于或等于5.0cm,术前确诊率为77.8%(21/27),3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FNH;其中彩超63.0%(17/27),CT80%(16/20),MRI81.8%(9/11),CT与MRI联用4例.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14.8%),误诊为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lular adenoma,HCA)2例(7.4%).开腹手术切除22例,腹腔镜下手术切除2例,3例经穿刺活检及影响学检查等确认后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FNH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与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CA等疾病难以鉴别,故合理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率可减少过度治疗.

  • 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

    作者:张萍;周平;田双明;钱滢;邓金;张露

    目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 测量各种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硬度并比较不同病变的硬度大小.方法:应用ARFI 技术对127例患者的141 个肝脏局灶性病灶进行检查,获取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cation,VTQ) 值,分析相应的VTQ 值并比较各种不同病灶VTQ 值的大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CT、MR、超声造影等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灶61 个,VTQ 值中位数为2.52 m/s,平均值(2.59±0.91)m/s ;转移性肝癌病灶39 个,VTQ 值中位数为3.08 m/s,平均值(3.20±0.62)m/s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13 个,VTQ 值中位数为1.80 m/s,平均值(1.85±0.43)m/s ;肝血管瘤病灶28 个,VTQ 值中位数为1.30 m/s,平均值(1.33±0.38)m/s.4种病灶VTQ 值从大至小依次为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血管瘤.结论:ARFI 在显示肝脏各种不同局灶性病变的硬度中有一定的价值.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误诊为胃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哈景顺;杜丽昀

    1.病历资料
      患者男,37岁,既往健康,无肝炎,无酗酒史,1月前体检时发现“肝内低回声区”,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考虑胃大弯间质瘤,因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且出现进食减少,体重减轻,故就诊于我院行增强M R I检查示:胃底上壁可见一稍长T2信号软组织结节,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呈较均匀强化,大小约27m m ×22m m,肝脏大小正常,肝S2可见一长T1长T2信号结节,边界清楚,约2cm,增强动脉期可见边缘强化。影像诊断:考虑胃底上壁粘膜下占位,符合GIST,肝左叶血管瘤。我院胃镜示:胃底粘膜池稍浑浊,胃体粘膜光滑;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肝肾功、血常规、血凝正常。C E A、C A199、C A724、C A242均正常。术中情况: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左肝外侧缘可见约3×4c m结节状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挑起肝脏后探查胃底上壁未见明显占位,故考虑术前MRI及CT检查胃大弯肿物为肝脏左叶边缘肿物,以直线切割器距肝左肝边缘5cm,夹闭切除肿物,以标本袋取出。术后病理示:肉眼所见:(肝左外叶肿物)大小4×2.5×1.3c m,被部分肝被膜,书页状切开,切面灰黄,实性,质稍硬。诊断:肝左外叶肿物:-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大小4×2.5×1.3cm,-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肝细胞-),CD34(血管+),CK19(胆管上皮+),Ki-64(+<1%)。术前核磁影像及术中录像截图见下图)。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伴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

    作者:陈怡;朱卫国;崔芳;寇雪梅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未婚.主因"右上腹胀痛伴后背放射痛1个月"入院.平素生活不规律,内分泌失调,但未使用激素治疗.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2 U/L.AFP、CEA,CA19-9正常,HbsAg阴性.B超:肝右叶见一低回声实性团块大小为68 mm×62mm,周边及内部血运丰富,余实质回声均匀弥漫中低水平细光点,管腔结构清晰,肝内血流充盈好.增强CT:肝右后叶见60 mm×60 mm×80 mm不规则结节影,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与肝实质密度基本一致,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病灶中心见星形低密度影,各期均无强化.临床诊断:肝右叶后段多血供占位性病变,以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性大.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前1周曾做乳腺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见图1(见封四).

  • 动态增强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价值

    作者:宫德星;吕奎荣

  • 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和病理特征

    作者:王鹏飞;徐海涛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例FN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4例患者的CT征象与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病灶内均有分叶状团块,呈现孤立结节。采用 CT平面扫描发现,多发生在肝部边缘,再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发现11例患者病灶的实质部位都有明显均匀强化的迹象;病理显示特征,11例 FNH患者都没有包膜,且内增生的肝细胞形成了(1-2)层细胞厚的肝板,中央瘢痕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厚壁畸形血管构成。结论利用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FNH患者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并且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