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道活体蛔虫1例
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疼痛难忍、恶心、呕吐3小时,来院就诊.查体:T 37℃,P90次/分,BP 120/80mmHg,白细胞1.5×109/L.彩超检查所见:第一天,胆总管扩张约12mm,于胆总管上段管腔内可见"="样回声,宽约3mm,可见蠕动,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图1).第三天,胆总管扩张至14mm,于上段胆总管管腔内仍可见"="样回声,宽约4mm,长约45mm,胆总管内回声不均匀,肝总管扩张,左肝管扩张达6mm,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图2);第四天,胆总管扩张达16mm,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均扩张,其内并可见"="样回声,胆囊内未见异常回声(图3).超声诊断:胆道活体蛔虫,胆道扩张,肝内胆管扩张.患者经解痉、驱虫、内窥镜取虫无效后手术治疗,术中见:胆总管可触之一"蚯蚓状"团块,左右肝管及肝总管、胆总管均扩张.切开胆总管,可见一蛔虫横于左肝管在肝总管盘绕数圈,并可见胆总管内长约50mm的蛔虫虫体蠕动.虫体取出后长度约90mm.
-
不伴胆道扩张的重症急性胆管炎四例报告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66例,其中4例术前未发现胆道扩张及胆道内异物而是术中确诊,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现将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术后转归报道如下.
-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误诊一例报告
我科收治1例以肝内外胆道扩张为主要表现的胆道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于术中才得以确诊,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农民,黑龙江人,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时感隐痛,腹胀,但无腹泻及便秘,无厌油、纳差、乏力,亦无发烧及黄疸,病后体重稍有下降.外院肝脏CT检查示肝内胆道弥漫性扩张,胆囊增大(15.6 cm×7.4 cm),胆囊壁无增厚,内无结石及息肉,肝外胆道未见异常,胰腺未见异常.于2009年4月5日以肝内胆道扩张、胆囊增大原因待查收入我科.
-
超声显像对胆道扩张诊断价值的探讨--附180例分析
超声显像对胆道扩张的识别,特别是对胆道有无梗阻及其病因、病变部位的确定,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于临床尚未出现黄疸的早期胆道梗阻和不全梗阻,超声能迅速的为临床提供资料,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我们通过近年来检查的180例胆道扩张超声显像资料,探讨其病因及诊断价值.
-
经皮肝穿刺结合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
胆道扩张及狭窄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胆汁淤积、黄疸甚至多脏器功能损害.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超、CT及MRCP.
-
经皮肝穿刺结合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
胆道扩张及狭窄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胆汁淤积、黄疸甚至多脏器功能损害.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超、CT及MRCP.
-
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上,将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部疼痛、餐后腹胀、胆道感染和胆道梗阻等症状者笼统定义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指Oddi括约肌动力障碍引起的腹痛、肝脏或胰腺酶升高、胆道扩张或胰腺炎发作,是引起PCS的重要原因之一.SOD是一个病理症状,而不是病因、病理生理以及解剖层面描述的概念.
-
胆道梗阻的可膨胀性金属内支架疗法
一、可膨胀性金属内支架胆道扩张术采用可膨胀性金属内支架(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EMS)施行胆道扩张(内造瘘)术,具有下列诸特点:(1)导出系统狭细(7~10Fr),为获较大口径(6~12mm),比之管型支架其插入与留置可能造成的侵袭性均小;(2)具有持续的扩张力,支架可埋没于组织故不易脱逸;(3)EMS同胆管壁的接触面小,周围淤滞胆汁不多,并可伴随术后经过被覆以胆管上皮而少遭感染;(4)即使跨过肝内胆管支、胆囊胆管和胰管导,其留置亦不致影响胆汁和胰液之排出.因此,EMS堪称理想的装置,可望普及采用.实际上,由于此种装置可能插入并留置于胆管,对已往不易施行管型支架术的复数支肝内胆管亦能施术并可取得理想的畅通维持率.不过,尚且不能说已十分满意,还须继续努力提高效果即降低栓塞复发率.
-
阻塞性黄疸介入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讨论
介入放射学PTC、PTCD、PTC下胆道钳夹活检(PTCB)、胆道扩张成形、胆道内支架植入、胆道内涵管植入、胆道内照射治疗、动脉灌注化疗(TAI)、动脉栓塞治疗(TAE)和必要的光子刀治疗在阻塞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广泛接受.本文就阻塞性黄疸介入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操作规范提出初步意见,供同仁讨论.
-
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ERCP治疗操作配合技巧探讨
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移植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经内镜胆道扩张及引流术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但由于肝移植后胆管扭曲、弯曲、狭窄、成角,增加了内镜操作难度,而术中配合技术又直接关系操作的成败,为提高操作成功率,笔者通过对149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疗,总结探讨术中配合技巧、方法及要点.
-
小剂量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婴儿淤胆型肝炎临床病情往往较重,近期治疗效果不佳.我科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50例婴儿淤胆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70例均为2003年1月~2006年10月收住我科的婴儿淤胆型肝炎患儿,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胆道扩张患儿.
-
术后胆道镜治疗胆道困难结石(附74例分析)
目的 总结我院普外科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对74例胆道探查术后困难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 对74例困难的胆道残余结石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使用术后胆道镜探查取石、胆道扩张、等离子液电碎石和钬激光碎石以及长期带管定期取石等技术.结果 74例患者有68例结石取净成功拔管,治愈率为91.9%.有2例因窦道保护不佳而放弃治疗.4例因为胆道反复大量的新发结石而长期带管,定期取石.在等离子液电碎石过程中并发胆道出血5例次,均经非手术处理后出血停止.结论 胆道镜对于困难的胆道残余结石也是一种安全、高效、微创处理方法.
-
胆道扩张球囊配合胆道镜治疗难治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16例临床分析
2008年11月~2009年7月,我院采用胆道扩张球囊配合胆道镜治疗难治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无黄疸期胆道扩张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意义(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胆道扩张病人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1986年10月至1999年4月通过B超、CT、PTC等检出的16例无黄疸胆道梗阻性扩张的壶腹周围癌病人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切除率87.50%(14/16),5年生存率43.75%(7/16),3年生存率62.50%(10/16).结论 壶腹周围癌病人胆道系统扩张在黄胆出现之前,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黄疸前1~3个月即可出现.对于出现上述症状,年龄超过40岁,B超、CT、PTC、ERCP发现胆道扩张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壶腹周围癌的可能,应及早手术探查,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
同胞姐妹子代共患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例1:女,15个月.因哭吵不安、发现巩膜皮肤黄染10d入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道扩张.入院检查:体重10 kg,血红蛋白98 g/L,白细胞17.2×109/L,血型A型Rh阳性,谷丙转氨酶591 U/L,谷草转氨酶550 U/L,总胆红素83 μmol/L,直接胆红素43.9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腹部增强CT检查:左右肝内胆管,肝总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图1).术中见肝脏肿大肋下4 cm,胆总管呈囊状扩张,粗直径有3 cm,行囊肿+胆囊切除空肠肝管Roux-y吻合术,见胆总管下段呈锥状变细,开口不明显,术中送检囊内胆汁淀粉酶测定正常.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
胰胆管合流异常综合征的分型
因胰胆管合流异常而引起的各种胆道及胰腺疾病已受重视,但对分类众说不一,作者根据62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CBD),12例胆道癌及80只幼犬的实验模型研究结果,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综合征提出便于临床应用的新分类法,即将其分为Ⅰ型(长共同管型)及Ⅰ型(其它复杂合流异常).Ⅰ型又按胆道扩张的形态分为三个亚型,即Ⅰa-囊状扩张型(相当于CBD Ⅰ型),Ⅰb-梭状扩张型(CBD Ⅰ型),Ⅰc-无胆管扩张型.
-
胆道扩张和液电碎石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胆道镜胆道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对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胆道嵌顿结石、巨大结石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41例肝内胆管嵌顿结石和巨大结石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病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胆道镜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进行治疗. 结果 41例中 37例狭窄完全解除,结石完全取净, 3例胆道狭窄在胆道镜下无法解除,结石无法取净, 1例狭窄解除但结石未能取净.总治愈率为 90.24%.结论应用胆道镜胆道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可有效治疗难治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石.
-
超声诊断先天性双胆囊畸形伴胆总管巨大结石一例
患者女,57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一年,复发加重伴黄症1天入院.查体:患者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墨菲氐征阳性.B超检查见肝下胆囊窝处二个相互独立,分离的胆囊回声.大小分别为6.0cm×3.6cm,5.0cm×3.0cm左右.左右并列.多方位探查,二个胆囊轮廓清晰,有各自的胆囊颈、胆囊管.二个胆囊壁均不光滑,内壁毛糙.胆总管扩张,内径为2.8cm,胆总管内可见一柱状强光团,长约4.8cm,宽约2.5cm,后方伴声影.左右肝管亦扩张,其内径约0.8cm.B超诊断:①先天性双胆囊畸形,胆囊炎.②胆总管内结石伴胆道扩张.手术证实:①先天性双胆囊畸形.②胆总管内结石(5.0cm×2.8cm).病理诊断:胆囊壁炎性病变.
-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道扩张,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开腹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发症少,效果肯定,但手术瘢痕长,影响美观,而且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伤害.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自2009年开始开展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