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及紫外线照射对不同输液液体充氧后氧分压的初步研究
作者对量子液体疗法的体外适宜载体进行初步研究,验证其体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以临床经常应用的5%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复方氨基酸和低分子右旋糖苷等四种液体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相应的研究组。 2.方法 采用JLX-Ⅰ型激光量子辐射血液治疗仪。取上述四种液体250 ml分别置于该仪器中,在常规光谱和剂量的紫外光辐照液体的同时用脉冲He-Ne激光辐照。输出功率7 mW,频率5 Hz。以5 L/min流量充氧和圆周样摆动10 min,在20~25℃室温环境中按要求取样。每一液体取标本10个。每个样本在充氧照射前和结束后的即刻、30和60 min按血气分析要求采样4次,每次均立即送本院血气分析室,应用1620型血气分析仪,专人检查其氧分压。
-
皮肤科
皮肤的光学特性和激光辐照下的温度测量谢树森1 林伯滢2 杨洪钦1 李步洪1 沈桂平1皮肤是一种光学不均匀、具有多层结构的混浊介质,该特性使光与皮肤组织相互作用时,除了与其他生物组织一样会发生散射、吸收并有可能产生荧光和磷光外,还富有其他的特点,如皮肤各层散射和吸收的差异.因此"皮肤光学”的研究富有挑战性,至今尚未完全被理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人体皮肤中基本的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出发,首先介绍皮肤的结构,接着讨论皮肤的温反射特性和皮肤单层的光学传输参数等皮肤组织的光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激光辐照皮肤组织诱发的温度场及其测量技术.在简要回顾生物组织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后,对常用的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主要测量误差.后得出初步实验结果和相关的结论.作者单位: 1.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实验室(福州市,350007) 2.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
-
半导体激光(830 nm)对动物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近年来,半导体激光器以其体积小、可靠性高、有多种波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有报道,830 nm半导体激光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但其对动物细胞遗传是否会造成损伤,尚未见报道.我们用波长为830 nm的半导体激光辐照小鼠免疫器官,并观察巨噬细胞微核出现率,以探讨83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巨噬细胞染色体造成的损伤情况.
-
激光脉宽和脉冲数对牙齿温升过程的影响
目的:激光辐照牙齿温升过程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热传导方程,模拟了Nd(∶)YAG激光辐照牙齿的温升过程.研究了脉宽和脉冲数对牙齿温度分布随时间演化过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脉宽和脉冲数情况下,在激光辐照牙齿表面时,牙齿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并达到大值;辐照结束后,牙齿表面温度缓慢降低.牙髓腔壁温度随深度增大而降低.将激光能量平均分配给多个脉冲作用时,牙齿表面温度降低,而牙髓的温度升高.随这脉宽的增大,牙齿表面温度峰值和牙髓温度均升高.结论:结合牙髓温度阈值,得到治疗时多脉冲数.
-
不同孵育时间对δ氨基酮戊酸诱导红色毛癣菌生成原卟啉Ⅸ的影响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以下简称PAC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photosensitizer)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技术[1],其原理基于Ⅱ型光动力反应[2].近十余年来,随着新一代光敏剂的研制和开发以及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皮肤癣菌细胞壁含有较高浓度的负电荷的特点,让其容易透过δ氨基酮戊酸(ALA),ALA在真菌细胞线粒体内转化为PpⅨ,PpⅨ激光辐照后产生单态氧(ROS),直接损伤线粒体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皮肤癣真菌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红色毛癣菌与ALA不同孵育时间下生成原卟啉Ⅸ的水平及ALA-PDT抑菌率,探讨PACT时杀灭红色毛癣菌佳孵育时间.